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通用12篇)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1
蘇州,是江南的漁鄉、米鄉更是水鄉。
清晨,天邊剛剛泛起紅暈,鳥兒都沒鳴唱,山也靜靜的,蘇州人家就提著油燈,架著小木船在湖泊中輕輕蕩漾,趁魚蝦都沒醒來之時,拿著大網叉,挖起一網泥漿,在湖水中分揀出小魚小蝦,給水田里的大魚吃。太陽露出半邊臉時,小木船上就有了一小堆魚蝦了,回到自家的田地里,在種水稻的綠色水田中放養著的魚已經開始活動了。這時,男人們扛著一桶桶魚蝦,用大鐵叉往水田中撒,大魚們就沖上來翻滾著,把魚料一搶而空,吐出幾個打泡泡,大概是在表示感謝吧。
當太陽完全升起時,湖邊往往會有一群水娘們劃著一個個圓圓的大木盆,在水中拉起一種綠色和紅色相間的植物,摘下上面的果實,那是水菱。她們的動作是那么的輕快,還不時發出一陣陣銀鈴般的笑聲。倘若你走過去,她們會用一種方言熱情的跟你打招呼,或是剝出幾個剛采的小水菱遞給你。白嫩的水菱,就像那些蘇州水娘們的笑臉一樣可愛,咬一口,一股清涼的感覺直沁肺腑!
他們的屋后假使有一條小溪,那么在夏天月明人靜的夜里,常常會瞧見一些孩子,拿著小手電,提著根木棍,在消息中捉青蛙。蒸、爆、炒......無論哪種燒法,孩子們捉回來的青蛙,被水娘們一做,就成了一道美味。
蘇州,不論什么,都與水有關,是名副其實的水的故鄉。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中國十大魅力水鄉之一南潯!今天,我非常榮幸為大家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我們南潯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常言道:“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為什么呢?因為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全國4A級景區,享有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中國文明城鎮的稱號;我們南潯不僅擁有典型的小橋流水和幽雅的古典園林,而且能讓大家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別具一格的西洋風情。所以很多游客又說“游遍江南九十九,到了南潯不想走!”就是因為她獨有的魅力!
我們江南水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我們這里水中養魚,田里種稻,地里種桑,別有一番風景。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河流旁,這條河流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了,但是,這條河流常年保持著平、清。這條河流的水清澈見底,而且很綠,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幾乎可以望見河底,如果你有時候仔細凝視著河的話,就會發現有許多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呢,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
現在,我們就要去田野里了,游客們,隨我來吧!
游客們,看!這一片金黃色的海洋是多么美啊,這就是稻谷,稻谷現在已經是成熟的了,就等著農民伯伯去收割了。稻谷收割了以后,可以做成大米,大米是弄民伯伯的血汗,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米飯哦!
江南水鄉的美景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盡情地去游玩吧!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去田野里亂踩,也不要扔果皮的食品包裝袋。祝大家玩得開心!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3
春烏鎮地處浙江北端,與江蘇省相鄰,曾經是兩省三府七縣交界之處。春秋時期,烏鎮是吳疆越界,吳國曾駐兵于此以防越國,當時稱烏戌。 烏鎮 的稱呼,首次出現是在唐咸通十三年。南宋嘉定年間,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河東為青鎮,解放后,統稱烏鎮。
關于 烏鎮 一詞的由來,還有一個典故。據說在唐憲宗元和年間,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據稱王,舉兵叛亂,朝廷命烏贊將軍率兵討伐。烏將軍武藝高強,英勇善戰,打得叛軍節節敗退。李琦突然在市河河畔掛牌休戰,正當烏將軍就地扎營伺機再戰時,李琦卻于當日深夜偷襲營地。烏將軍倉促應戰,最后連人帶馬跌入李琦設下的陷阱,被叛軍亂箭射死。雖說仗是打輸了,但是烏贊將軍那種正直、忠誠、愛國的表現,讓老百姓十分欽佩。大家為了紀念他,就把鎮名以他的姓氏為名,改稱 烏鎮 。
烏鎮二期的西柵景區毗鄰古老的京杭大運河河畔,占地三平方公里,由12個碧水環繞的島嶼和72座形態各異的古石橋組成,需坐渡船才可以進入景區。相對一期東柵景區而言,二期的保護和開發更加完善徹底,人和環境、自然、建筑更為和諧。橫貫景區東西的西柵老街長1.8公里,兩岸臨河水閣綿延1.8公里有余,整個景區內保存有精美的明清建筑25萬平方米,真正成為了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活動的最佳旅游目的地。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4
金秋十月,江南的水鄉特別美!
早晨,荷塘里荷葉一朵挨著一朵,擠擠嚷嚷,像一把把小雨傘,小雨傘上面沾著一滴又一滴的水珠,在陽光的投射下閃閃發亮,像珍珠,又像鉆石。有的荷花已經開放了,粉紅色的,宛如娃娃的紅臉蛋;有的還蒙著臉,很害羞,羞的臉蛋像個紅蘿卜。從很遠很遠的地方,我就能聞到荷塘里菱藕、菱角的香味了,時而淡淡的香,時而濃濃的香。荷塘四周長滿了細細長長的蘆葦,風兒一吹,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蘆葦圍著荷塘,是荷塘的相框,荷塘依著蘆葦,是蘆葦的相片。
傍晚,夕陽的余暉把湖面映成了七彩色,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就連湖面上渺渺的煙波也變著無數的色彩。遠處漁民們乘著歸舟、唱著漁歌回來了,他們的歌聲飄過江面、穿過江水,那么優美、那么動聽,好像在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水鄉的村莊,照亮了村莊里的楓葉,照亮了路邊的小橋。村莊里家家戶戶燈火輝煌,從窗戶里發出的燈光活像兩只“燈籠眼”。楓葉樹上火紅、調皮的楓葉借著月光,不時地撫摸著房頂,好像在說:“瞧!我的紅裙子多美啊!我給你穿上吧!”,房子回答:“不用了,我有月光當白紗裙,美矣!”。夜晚的水鄉,小橋下仍能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小橋上依稀可見仍在賞景看月的人,秋天的晚上,已略感涼意。月光下,小橋流水人家,如此安靜,如此溫馨。
江南美,江南的水鄉更美,美在水鄉的荷塘月色,美在湖面的多姿多彩,美在村莊的小橋流水人家。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5
吳江,作為吳江人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蘇州。—— 吳江的地理位置是多么優美呀!于是,就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是吳江!”的說法。
這個美麗富饒的城市,就是我的家鄉,我愛吳江。
吳江風景優美,旅游資源豐富,同里、松陵、盛澤、震澤等古鎮林立,退思園、垂虹橋、先蠶祠、慈云塔等名勝古跡眾多。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古運河委婉連綿,風姿卓絕。那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人文風韻,在這兒體現得淋漓盡致。
吳江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水鄉澤國。吃在吳江尤如住在吳江,既能感受到吳儂軟語般的溫馨,還能體驗潤物細無聲的隨意。好客的吳江人民熱情的接待您。土生土長的魚米果蔬,土法土做的名吃名點,會讓您對吳江美食的好感更勝一籌。此外,狀元蹄、松糕、麥芽塌餅、蜜汁黃瓜等都是吳江的土物產;還有“太糊的三白”——白魚、銀魚、白蝦等都很美味哦!
吳江人杰地靈,經濟發達。外資企業如雨后春筍,經濟開發區建了一個又一個,別墅、住宅區拔地而起,大商場相繼駐落,給我們吳江人的購物帶來了方便。
你說,我有什么理由不愛吳江呢?
“千年水天堂,人間新吳江”,吳江雖然沒有蘇州的風景如畫,沒有上海壯觀的夜景,沒有南京新街口的熱鬧,但我相信,只要憑借著我們吳江人的勤奮和努力,一定會把吳江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說得正是江南水鄉,一個天堂般的地方。
早晨,微風吹拂,花香四溢,風如一個慈祥的母親,撫摸著打著碧綠雨傘的荷花姑娘,小魚小蝦們四處嬉戲,太陽伸著懶腰從水面上升起來了,萬縷利箭般的陽光刺入荷花池,沒有荷花的水面閃著金色的光芒,使人看了心里好溫暖,好舒服。
太陽越升越高,水鄉的孩子們從家里出來玩耍了,男孩子們抓魚捕蝦,女孩子們采摘荷花。還有的在池里游泳,大鬧,孩子們的到來使寂靜的荷花池添上了畫龍點睛般的神來之筆,玩累了,男孩子們烤魚煮蝦,個個吃得津津有味;女孩子們頭上戴的荷葉荷花為她們遮住太陽,似一把把遮陽傘;有的則站在家里水牛身上來個金雞獨立,好生威風。
下午孩子們滿載而歸,水鄉的瓦房煙囪里升起一縷縷炊煙,和著被太陽染紅的青天,想一幅赤色的油畫,荷葉和池中的水都被染成了紅色,這美景是任何一個畫家都無法描繪出來的,這就是水鄉迷人的下午。
晚上,孩子們睡了,荷花荷葉們也睡了,萬籟俱靜,風吹著墻上的爬山虎,蕩起綠色的波浪,發出沙沙沙的聲音,和蟬鳴聲一起,想一區交響樂,真是天籟之音,回想著這江南水鄉的一切,你不得不感嘆:“這真是一個天堂般的地方!”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7
各位游客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南水鄉——湖州南潯復,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游,我姓顏,大家叫我小顏好了!
我們江南水鄉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我們這里水中養魚,田里種制稻,地里種桑,別有一番風景。
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河流旁,這條河流已經有好多年的歷史了,但是,這條河流常年保持著平、清。這條河流的水清澈見底,而且很綠,像一塊無暇的翡翠。幾乎可以望見河底,如果你有時候仔細百凝視著河的話,就會發現有許多小魚在水中游來游去呢,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
現在,我們就要度去田野里了,游客們,隨我來吧!
游客們,看!這一片金黃色的海洋是多么美啊,這就是稻谷,稻谷現在已經是成熟的了,就等著農民伯伯去收割了。稻谷收割了以后,可以知做成大米,大米是弄民伯伯的血汗,所以我們不要浪費米飯哦!
江南水鄉的美景說也說不完,看也看不夠,現在,請大家盡道情地去游玩吧!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去田野里亂踩,也不要扔果皮的食品包裝袋。祝大家玩得開心!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8
毫無疑問,如今江蘇留下來的各個園子,是對江南最好的詮釋,其中以蘇州園林最為著名。蘇州的四大名園,分別是建于宋代的滄浪亭、元代的獅子林、明代的拙政園和清代的留園,后三者常年都有團隊游游客,喧鬧之間便難以靜心欣賞。倒是環水的滄浪亭,清雅秀麗又頗有故事,值得探尋一番。
入選世界遺產的還有幾處園林,網師園是蘇州城里唯一開放夜花園的地方,8個傳統節目在不同的廳堂水榭中上演;三面臨水的耦園藏在平江路的巷子里,以東花園為精華;環秀山莊由名家疊石而成;藝圃則受到蘇州本地人推崇。除此之外,一些小園子門票便宜卻不失美好。
游賞園林的一個秘訣是“慢”。那些隱逸的士大夫們完全將政治抱負化作了造園熱情,設計者常常是書畫名家,疊石手法也出自大師之手。不夸張地說,每一步都是精妙,光聽導游詞肯定不夠。暫時把園子當做自己的地盤,找到最為適宜的一處,歇下來喝杯茶,聽個曲。若是此時再有些蒙蒙細雨,便是上天特別眷顧,讓你發現園子最美的一面。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9
同里,對很多人來說仍很陌生,但在江南一帶,她已是顆燦爛耀目的水鄉明珠、旅游新熱點。 如果你一起向往周莊那東方威尼斯的韻味,那就更加不能錯過同里。 同里鎮位于太湖邊、運河旁,四周為五湖環抱。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是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她是江蘇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將全鎮作為文物保護單位的古鎮。1995年更被列為江蘇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目前正積極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同里,絕對是塊不可多得的江南“富土”。 歷史上,同里鎮真的稱為“富土”。但“富土”之名,過于招搖,故把“富”字不出頭,去掉一點,再將該字一分為二,上半截為“同”,下半截“田”與“土”相加,變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來。
現在的同里,在“保護古鎮,開發旅游”的規劃下,先后完成了“一園”、“二堂”、“三橋”和同里湖旅游度假村的項目。目前正積極恢復耕樂堂、計成故居、丁字河道、南園茶樓、珍珠塔等景點,務求以最佳旅游風貌,重現千年古鎮的風姿。 歸納各景點特色,同里主要有三多:橋多,明、清建筑多和名人雅士多。我們不妨逐一尋訪。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10
各位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水鄉觀光。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鐘欣桐,是吉化三小學校的學生。今天,將由我來向你們介紹水鄉的美景,希望你們能喜歡我。咱們現在就出發嘍!
各位游客朋友們,此時此刻,細雨像蠶絲那么柔和,飄在臉上涼沁沁的,給人一種清新、舒適的感覺。而雨中的江南是曲徑回廊,古鎮小城,田野村落,像連綿不斷的畫卷,像千古流傳的詩篇。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請隨我上船,注意安全,找好位置,你們看!船上的窗口是不是開得很別致呢。形狀像一把張開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畫扇面。船在前進,畫面在移動,有趣的是煙雨迷蒙,使不斷變化的景色若隱若現,似真似幻。
隨著船的前行,你會看到綠樹環繞的村落,有陽臺,有喜鵲尾巴似的屋檐。屋后的小河,河邊的蘆葦,蘆葦中伸出個碼頭。你們看!碼頭上有位年輕的大嫂正在洗衣服。一群鴨子在河里悠然戲水。真是獨具韻味,魅力無窮。
好了,瀏覽結束了,到了該說再見的時候了。希望大家能記住我,記住這美麗的江南水鄉!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11
吳江區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鄉澤國”。大小數百個湖泊點綴在城鄉間,吳江境內河道縱橫,水域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特別是古鎮同里,路由橋通,家家臨水,戶戶通舟,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被譽為“醇正水鄉、舊時江南”。京杭大運河、太湖以及汾湖、九里湖等自然景觀各具特色。
吳江區適合農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長,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
吳江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吳江耕地面積70萬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麥子、油菜和蠶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蓮藕、芡實、茭白、莼菜等。
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樸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一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干等都是體現吳江特色的名吃名點。
截至20xx年底,吳江區擁有文化館1個,鎮文化站8個。全年舉辦各類展覽會(區博物館)30次,組織各類文藝演出3055場次。擁有區級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138.87萬冊,借閱人次60萬人次。擁有影劇院3家,席位2885張。有線電視入戶率102.3%,廣播和電視覆蓋率均達到100%。
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吳江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范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筑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云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范煙橋,社會學家費孝通,原財政部長項懷誠,武警政委許耀元上將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水鄉的導游詞五百字 篇12
吳江市位于中國江蘇省的最南端,緊傍上海、蘇州、杭州中國南方三大著名城市,是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交會的金三角地區,是中國沿海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中心區域。
境內的318國道和附近的滬寧、滬杭甬高速公路連接中國的東西南北,千年京杭大運河和太浦河寬闊的河道直通上海港和長江幾大主要港口,距上海虹橋機場僅60公里,吳江擁有極為優越的地理位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中間就是吳江”。 吳江市總面積為1176平方公里,人口78萬,下轄23個鎮,556個行政村。現有耕地70萬畝,水面40萬畝。自古以為就被譽為太湖之濱著名的“魚為之鄉”、“絲綢之府”。 吳江歷史悠久。
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從事漁獵耕織,吳江桃源的馬家浜文化遺址距今6000多年。五代后梁開平三年(即公元920xx年)吳江建縣,至今已有1089年的歷史。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吳江撤縣設市,揭開歷史篇章新的一頁。 改革開放以來,吳江面貌巨變,現代化建設步伐加快,取得了矚目的成就。1997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1.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自1993年以來,年均遞增32.1%。財政收7.07億元,比上年增長14.8%,自1993年以來,年均遞增26.4%。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收為768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吳江市連續十多年位居中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