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精選5篇)
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 篇1
巢湖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是皖中旅游勝地。境內有山、有水、有島、有泉、有洞。江濤、湖光、溫泉、是巢湖“水景三絕”。長江流經市內182公里,江濤拍岸,氣勢磅礴;八百里巢湖波光帆影,景色萬千。五大精華景觀更是聞名遐邇。一是“一面寶境”--巢湖。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遼闊,沿湖山巒聳立,湖中孤島突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二是“兩顆寶石”--姥山島、天門山島。兩島猶如兩顆寶石,分別鑲嵌于巢湖之中和長江北岸。三是“三串珍珠”--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溫泉。四是“四塊翡翠”--太湖山、天井山、雞籠山、冶父山四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五是“五座龍宮”--王喬洞、紫薇洞、仙人洞、華陽洞、泊山洞。
巢湖市歷史悠久,文化薈萃。這里是長江流域人類祖先"和縣猿人"、"銀屏猿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商湯放桀于南巢"、"伍子胥過昭關"、"霸王烏江自刎"的紀念地,是名人丁汝昌、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戴安瀾的故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人墨客給這里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燦爛的詩文,與湖光山色相得溢彰,融匯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巢湖市環湖襟江,是安徽省重點對外開放地區之一。它地處合肥、蕪湖、南京"金三角"腹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可以依托合、蕪、寧三個航空港和蕪湖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再加上區內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網、遍及城鄉的電信廣播電視網,把當今巢湖與世界的距離拉得很近。
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 篇2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旅行社歡迎你們來巢湖觀光、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們的游程是這樣安排的,上午游湖天第一勝境——中廟,觀姥山島,途中游湖濱大道、巢湖、龜山;中餐于圩里酒家就餐,下午游銀屏山風景區,觀千年奇花——銀屏牡丹,仙人洞,后回溫泉度假區休息。我們巢湖市是因巢湖而得名,它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總人口450萬,轄廬江縣、無為縣、含山縣、和縣以及居巢區,全境界于合肥、蕪湖兩市之間,周邊與合肥、滁州、六安、安慶等市相接壤,隔江與蕪湖、銅陵、馬鞍山三市相對望。巢湖在商周時建南巢,春秋到巢國,秦漢設居巢,唐代置巢州,后來稱縣,84年改巢縣為巢湖市,到了99年的時候國務院撤消了縣級巢湖市,設立了地級巢湖市。我們巢湖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都非常豐富,故稱為“皖中大花園”,巢湖的特產也是相當多的,比如說巢湖蜂蜜,巢湖槐米,煙花爆竹,等等。
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湖濱大道上,這條湖濱大道是集旅游、防洪、交通于一體的,是在91年那場大水過后開始建起來的,全長是53米,那么大家左邊所看到的呢就是我們的巢湖,湖區水面800平方公里,沿湖23個鄉鎮,被三縣一區所環抱,及廬江縣、肥東縣、肥西縣和居巢區。我們巢湖與洞庭湖、洪澤湖、鄱陽湖、太湖并稱為五大淡水湖,而我們巢湖在這五大淡水湖中是最小的一個。巢湖,又稱“焦湖”。相傳古時巢湖為州,有一年大汗,小白龍私自降雨除汗,犯了天條,被天帝貶下凡間,遇得焦姥相救,小白龍為報焦姥救命之恩,于是就告之了天帝要陷巢州的事,焦姥及時告與眾鄰,使眾鄰勉去死難,然而焦姥卻在知照眾鄰的時候延誤了逃脫的機會被洪水淹沒,其女兒也在慌忙中跑丟了一雙鞋子,且終被洪水淹沒,后來人們為了紀念焦姥的精神,將所陷之湖稱之為“焦湖”,而焦姥則化作了一座姥山,女兒化作了一座孤山,她的一雙鞋子化作了鞋山。當然這只是對巢湖的一個神話傳說,真正的巢湖形成當然是因為地殼運動的結果了。
我們巢湖的三珍呢,就是銀魚、白米蝦和螃蟹。巢湖的出湖流域主要是裕溪河和牛屯河,通過他們流向長江。姥山島的面積是0.86平方公里,海拔105米。現在我們所看見的塔就是文峰塔。當時此地流傳“姥山尖一尖,廬州出狀元”。廬州知府嚴爾圭為了驗證此謠,于明崇禎四年(1631年)建塔四層,后因農民起義而輟工,到了清光緒四年(1878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倡捐,建塔三層,塔共七層,八個角,高51米,133級,塔內專雕佛像802尊,題石匾25件。郭若沐詩中有詩::遙看巢湖金浪里,愛它姑姥發如油,即指姑、姥二山。
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處于安徽省江淮丘陵的中部,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它東西綿延一百八十里,環湖四百余里,占巢湖市,廬江,肥東,肥西和合肥四縣一市境地。四面環山,波光帆影,景色嫵媚。明代文人葉善守在《登牛山望焦湖》一詩中寫道:“風定湖水平,風生湖水活。波浪撼天高,趁風峭帆出。遠疑天上來,還向天際沒。日暮凈如濯。” 流入巢湖的河汊溝渠縱橫交錯,其源遠至英,霍二山,水面面積達一百二十萬畝,水產資源豐富,尤以產銀魚、蝦米、螃蟹著稱。
巢湖風景優美。宋人劉某游巢湖詩云:“天與水相通,舟行去不窮。何人能縮地,有術可分風? 宿露含深墨,朝曦浴嫩紅。四山千里遠,晴晦已難同。”巢湖的美,不僅在湖,也在于山。群峰羅列,參差相映,座座峰巒,姿態萬千。有“崎嶇萬山下,萬山高且崖”的萬家山,有“回首望諸峰,短云飛片片”的大秀山,有“仰視天開闊,俯尋路一線”的芙蓉嶺。離城東北十余里的亞父山(既旗山),是楚霸王項羽謀事范增的故鄉,有亞父祠,亞父井,亞父冢等遺跡。東南的濡須山(今東關)和七寶山(既西關),形勢險要,向為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吳楚之爭,三國時魏吳之爭,都在此時進行過激戰。宋代著名愛國詩人陸游曾對巢山景色嘆到:“何曾蓄筆硯,景物自成詩。”這山水之勝,林壑之美,詩人們都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
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 篇4
素有江北“魚米之鄉”的巢湖市,位于中國安徽省中部,總面積9423平方公里,轄無為、廬江、和縣、含山、居巢四縣一區,20xx年底總人口453萬人。
巢湖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眾多,是皖中旅游勝地。境內有山、有水、有島、有泉、有洞。江濤、湖光、溫泉、是巢湖“水景三絕”。長江流經市內182公里,江濤拍岸,氣勢磅礴;八百里巢湖波光帆影,景色萬千。五大精華景觀更是聞名遐邇。一是“一面寶境”——巢湖。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遼闊,沿湖山巒聳立,湖中孤島突兀,湖光山色,交相輝映。 二是“兩顆寶石”——姥山島、天門山島。兩島猶如兩顆寶石,分別鑲嵌于巢湖之中和長江北岸。三是“三串珍珠”——半湯、湯池、香泉三大溫泉。四是“四塊翡翠”——太湖山、天井山、雞籠山、冶父山四個國家級森林公園。五是“五座龍宮”——王喬洞、紫薇洞、仙人洞、華陽洞、泊山洞。
巢湖市歷史悠久,文化薈萃。這里是長江流域人類祖先“和縣猿人”、“銀屏猿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商湯放桀于南巢”、“伍子胥過昭關”、“霸王烏江自刎”的紀念地,是名人丁汝昌、馮玉祥、張治中、李克農、戴安瀾的故里,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人墨客給這里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燦爛的詩文,與湖光山色相得溢彰,融匯成一道道獨特的風景線。
巢湖市環湖襟江,是安徽省重點對外開放地區之一。它地處合肥、蕪湖、南京“金三角”腹地,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可以依托合、蕪、寧三個航空港和蕪湖外貿碼頭,直達世界各地。再加上區內縱橫交錯的鐵路公路網、遍及城鄉的電信廣播電視網,把當今巢湖與世界的距離拉得很近。
鑒于巢湖市的獨特優勢,安徽省委、省政府為了建立安徽“名山名水”的旅游新格局。作出了“發展巢湖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建設合肥和沿江城市后花園”的重大決策。巢湖正著力于“打響巢湖牌、做活水文章”,經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目前全市已建成并開放100余處旅游景區、景點,擁有30多家旅游賓館、星級飯店和多家旅行社,隆重推出“巢湖水上浪漫游”、“湖島娛樂休閑游”、“溫泉保健度假游”、“牡丹花觀賞節”等特色旅游項目。現已開通了上海、南京、合肥至巢湖的旅游線,開始融入華東和國際旅游網。
巢湖水美、山美、人更美,四百多萬巢湖人民,熱忱歡迎您來旅游觀光!
介紹巢湖的導游詞范文 篇5
各位貴賓,大家好.今天,我將為大家介紹的是梅州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早在晉代黃河流域的漢人因避亂遷到長江流域和贛、閩地區。這些保存著“純漢人”血統、語音、習俗和文化的移民,被當地官府編入“客籍”,稱作“客戶”;他們也自稱“客人”。在唐末自北宋年間,他們又多次南移到廣東的韶、循、梅、惠各州。南宋末年,元兵南侵,江西客家籍右丞相文天祥起兵為王事效力,許多客家人紛紛響應,直抵梅州。戰罷便散落邊遠山區定居。后來,贛、閩的客家更是大規模地遷居至梅州。這就是梅州地區廣東客家人主要聚居地的歷史原因。
客家人無論遷徒到哪里,當地良田早有歸屬,他們只能鉆進山區,常常受當地土著的排擠和山賊土匪的侵擾。因此,他們聚居而住,把房屋連成一起,變成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堡式住宅。所以里面的生活基本設施力求一應俱全。客家人依傳統禮制和家族倫理秩序構建生活空間,以祖堂為中心,主次分明,體現了和諧族群的感性情懷,而且其裝飾布置營造耕讀文化氣氛,凸顯儒家思想觀念。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他們建屋時特別注重“風水”,選址的地理環境和住宅的建筑布局都要依照堪輿術要求,符合“堂局”的準則,追求居所與自然的平衡協調。
看看前面的一片稻田,在以前是半月的池塘。說起半月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或了解,宏村的半月池位于整個宏村的中心,但我們眼前的半月池其地理位置并不像宏村那樣,但它們都符合“堂局”的要求,對風水起著促進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們進屋前看看這座石像,他就是前面這間。
“光祿第”是一座近似殿堂式的客家圍龍屋,它是客家人建筑理念的最好體現,我們看看正門頂上灰塑的“光祿第”三個字,這是李鴻章的手書,它建于清光緒34年。方位座東向西,地勢西高東低,被認為是旺宅。平面布局為“三堂而橫一圍”。整座建筑面積達4180平方米,內有18個廳、13個天井、99間房。前有曬場,后有花頂、書齋等。建筑物為土木結構,工藝精致,繪畫木雕較多,算得上是堂皇大觀。
中堂大廳是接待客人和家族聚集、議事的場所。現在布置光祿第的主人張弼士的生平事跡及相關資料圖文展覽。張弼士以創辦實業獲得成功而聞名中外,他艱苦創業,為的是以實業興邦。他誓言“生為中華民族,當效力于中華民族”,
后來,他投身于政界,成為一名政界名人。清光緒年間,張弼士曾任檳榔嶼領事、新加波總領事。民國初年,張弼士被委任為袁世凱總統府顧問、工商部高等顧問、南洋宣慰使、立法會議員、參政院參政、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等職務。他著名的成就,讓他名列“客家八賢”之中。
上堂大廳是安置張弼士牌位及舉行祭祀活動的地方。大家請看,這大廳左側第一間房就是張弼士的起居室。正屋后與圍龍邊的圓弧空地就是客家稱之為“花頭”的光祿第上花園。上花園內,種植了荔枝、木瓜等近百種名優水果。其中的幾棵荔枝樹,已有百年樹齡,據說還是張弼士親手種下。
1982年.張弼士在山東煙臺創辦的“張裕釀酒公司”生產的紅葡萄酒,1914年曾在山東物品展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同年又獲得南洋勸業會最優等獎章。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所以孫中山先生給它題贈“品重醴泉”獎匾。1913年,該公司出品的白葡萄酒“美味思”也享有盛名。解放后,這兩種酒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名酒。
客家民俗文化村除了“光祿第”外,還有許多可以游覽的地方,如我們左側的釀酒作坊和酒局,在那里我們可以知道釀酒的過程和步驟。在我們右側有許多具有農家特色的作坊和餐館,在那里我們可以返璞歸真,感受農家文化和享受農家美食。在釀酒作坊那邊,還有一條極具特色的美食街,在那里我們可以吃到美味的小吃和著名的客家菜。
希望大家能通過這次游覽感受和了解傳統而富有韻味的客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