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精選17篇)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
我和媽媽去五臺山旅游。五臺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坐了一夜的汽車,窗外漆黑一片,我睡了一路。天亮了,我醒來一看,哇!雄偉壯觀的高山展現在我面前。五臺山到了!
我們去了許多寺廟,有萬佛閣、菩薩頂、顯通寺、鎮海寺等等。聽導游說,五臺山在唐代有300多座寺廟呢!現在有100多座。進了寺廟,人們都拿著香,虔誠地拜佛,讓佛祖保佑他們。我也拜了很多佛。
印象最深的是菩薩頂前的108節臺階,走一個臺階拋掉一個煩惱,不能回頭。我一步一步走了下去,將所有的煩惱拋到了腦后!顯通寺里還有金光閃閃的塔,非常漂亮,里面是銅,外面鍍了一層金子。在鎮海寺找到了我的生肖守護神,是大勢至菩薩。傳說清朝順治皇帝就是在鎮海寺出家的。
明天還會逛景點,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快樂的旅程吧!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2
后弘時期藏傳佛教在阿底峽、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進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格魯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帶團中講到菩薩頂大家都會介紹到“師徒三尊”會介紹姓氏在這里更正下一世達lai不是賈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禪是克珠杰》,五派自成體系,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活佛轉世。這樣以一個民族命名的藏傳佛教的產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進一步發展。元朝建國,以五臺山文殊道場為內地喇嘛教的總禪林。元朝皇帝將五臺山的一些漢傳寺廟改為黃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臺山弘法,這樣五臺山成為了漢藏并存顯密雙修的佛教名山。五臺山文殊信仰達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學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領了人們的意識形態領域。五臺山佛教圣地已經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護,成為人們希冀實現的宏愿。
經過元末的常年征戰到了明代五臺山佛教再興高潮。出身于僧侶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剛一即位就實行了保護佛教,興隆佛教,尤尊漢藏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政策。他先后詔見了五臺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別頒賜紫衣、金缽、度牒、御制詩等,命隨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請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寶法王,令統領天下釋教,遣使送五臺山顯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顯通寺,還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3
在《文殊師利涅盤經》中記載到文殊菩薩是古印度舍衛國梵得婆羅門教貴族的兒子,經神人指點出家求法,皈依于釋迦文佛門下,在佛涅盤后四百五十年于大雪山為五百信徒演講十二部經因其辯才第一故人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后唐代宗李豫在平定完安史之亂后在五臺山修建金閣寺并將文殊菩薩欽定為首席上首菩薩。文殊在諸多佛經中站具主導地位。特別是他亦佛亦菩薩的身份,七佛之師萬佛之母!特別是文殊發愿教導所有眾生追求佛性,并教導他們修行,達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文殊被看做是佛道中的父母,在《大成本心地觀經》稱其三世覺母妙吉祥。《十二圓覺經》記載文殊菩薩是十地菩薩。《詳見殊像寺導游詞》
五臺山佛教開始興盛的過程,也就是《華嚴經》傳入和文殊信仰開始發端的過程。至遲在魏孝文帝時,五臺山已經發展成了文殊道場和北朝研習《華嚴經》的圣地。學習《華嚴經》的人們紛紛至五臺山禮謁文殊,舉行法會,著書釋論,出現了靈辯及其弟子道昶、靈源、曇現等一大批華嚴學者。此外,五臺山也出現了其他論師,如弘律的法聰、弘凈土的曇鸞等。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4
然而世人的無知錯把“無常”“無我”的東西當成有常有我的東西來追求這樣就會產生痛苦認為事事不如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發展!其實在適當的情況下要善于發現真善美丑惡本性的東西,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義萬物都有緣起才會有《五蘊》要正確認識避免借助《四諦》擺脫《無常、無我》。就像佛主創法一樣從現實到理想到幻想最后還是回到了現實。
文殊信仰:五臺山能成為文殊信仰的中心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在東漢年間明帝劉莊夜夢金人派人赴西域求法在大月氏遇到四果圣人摩騰和竺法蘭,二人帶來了佛經與佛像,并將處理國家外交事務的鴻臚卿改為寺院取名白馬寺,二人翻譯了漢地第一部經書《四十二章經》,云游全國來到五臺見到五峰環抱中央有阿育王所置五金七寶佛舍利塔山形與佛主講法之地相識建議明帝修建寺廟,明帝于永平十一年〔AD68}下詔依山圍塔建寺名為大孚靈鷲寺,這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座寺廟,即現在五臺山顯通寺。在佛經《大方廣佛華嚴經》第二十九品菩薩住處記到東北方有國名為震旦,國內有山號為清涼,文殊師利法王子云游住處,常在此山為五百眷屬講經說法。五臺山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又名清涼。中國的佛教徒以五臺山對應佛經中的五頂山——清涼山建起文殊道場。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5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義到底是什么,四圣諦《四真理》:苦、集、滅、道,現實世界中充滿了痛苦《佛主認為人生有八苦,肉體遭受的四種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愛別離,對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產生的苦:五陰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愛,有了渴愛就會有種.種欲望,可現實是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滿足因而就有了痛苦。當你知道痛后痛徹心扉之后大家就認識到要消除渴愛所帶來的痛苦和煩惱,消滅了渴愛所帶來的痛苦后,人就會擺脫輪回生死達到涅盤的狀態,每個人和每個人思維方式不同自我調節不同但佛主總結了“八正道”:正見、正語、正命、正行、正業、正念、正思、正精進、正定,以方便眾生找到解脫之道。
而產生苦的來源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這是人體及心理現象構成問題的認識,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簡單的一句話但是很好的詮釋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眾生都在為這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錯也不愿意承認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都會經歷從生到滅的過程具體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會有其生成原因,在相當的一段時間或相當的一個空間無大的變化,在這段時間過后就會產生不穩定因素就像量到質的過程,最后事物已經毀滅形體不存在,就會產生“無常”而“無我”就是在告誡眾生一切事物不僅形體不會永遠存在,而且精神也會隨之消滅是不有存在一個常恒的精神主體。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6
南山寺引人入勝之處是它的氣魄、石雕和泥塑。我們沿登山古道盤桓而上,未入山門已被古剎的氣勢所折服。五臺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這一影壁是最大的,寬17.3米,高約8米,石砌底座,細磨青磚筑壁身,中嵌漢白玉石雕,多有題詞和對聯,頂部壁據有磚雕。轉過影壁便是氣魄雄偉的108級石階和石牌樓。108級臺階在五臺山不只一處,但比較而言,菩薩頂的臺階是以陡峭著稱,而南山寺的臺階則以宏偉寬大聞名。臺階分三段,每段36級,直抵盡頭的牌樓。南山寺的這座牌樓同樣以氣勢取勝。這座牌樓寬達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樓頭,中間大而高,兩旁稍低矮,比例勻稱,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構更使牌樓氣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額更令人玩味。牌樓之后的大鐘樓兼作山門,下面是方臺石券門洞,上面是兩層木樓,高大而穩健,我們可以順門洞兩側小洞的28級臺階登上木樓,樓上四周圍以石欄,圍欄上刻
各種花草樹木,雕工純熟。憑欄遠望,清水河谷的風光,中臺、北臺、南臺的雄姿可盡收眼底。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7
中院也叫塔院,龍泉寺三寶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師殿前。這是為清末民初五臺山高僧普濟所修的墓塔,通體全用漢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臺6.4米見方,高1.5米,上邊和下邊各雕一圈蓮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剛,臺基中間內槽的坐佛小像為110尊。墓塔底座為八角須彌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寶壺形塔肚設四塞,各刻一尊彌勒佛像,這是因為普濟生前自稱彌勒轉世,所以弟子特刻彌勒像。塔腹上面這八角飛檐,配以斗拱,宛若傘蓋,既蔭被四佛,又美觀大方。頂覆圓盤上原安銅頂,現已不復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為南山寺第二代當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龍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傳楊業戰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遺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從龍泉寺出來向東望去,我們可以看見一處宏大的殿宇群高掛于對面山坡,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驅車幾分鐘,東行北折再東過清水河不遠就到達了南山寺腳下。南山寺北距臺懷約2公里,依山勢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窯房300余間,占地6公頃,規模之大在五臺山首屈一指,而且懸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偉氣勢。南山寺整個建筑群由七層三大部分組成,下三層名為極樂寺,上三層叫做佑國寺,中間一層稱作善德堂。該寺創建于元代,當時叫“大萬圣佑國寺”。清光緒年間再行修建,稱為極樂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濟和尚募得巨資,將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體,稱為南山寺,連續施工23年,終于形成今天的規模。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8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這座塔,與畫上的一模一樣,1400年的風風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遺物,雙層六角,上實下空,繩紋切磚,有印度的束蓮柱。它不僅是我國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國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紀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這“祖師塔”,整個佛光寺都是一個古代藝術的新大陸。通過精心研察,測量繪圖,寫出了論文《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薈萃一寺的魏齊唐宋四個孤例;薈萃一殿的唐代四種藝術》。文章發表以后,轟動了中外建筑學界。佛光寺從此不只是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有的外國學者公開稱呼佛光寺為“亞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來被毀。現在佛光寺的正殿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內東部的制高點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寶殿,故名東大殿。在五臺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壇上面有三佛和菩薩脅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壇的正中間是降魔釋迦像,左邊是彌勒佛,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彌勒都有螺發,阿彌陀佛是直發。這三尊塑像,都面頰豐滿,眉毛弧彎,嘴唇端正,具有極為顯著的唐風。彌勒佛和阿彌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與結帶,和釋迦與阿彌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薩立像均向前傾,腰部微微彎曲,腹部略突起,這是唐代中葉以后菩薩塑像的特性,與甘肅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9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產生這樣的疑問,這樣一座唐代建筑為何能夠完好地保存下來?答案應從三方面去找。從地勢和氣候上說,這里高而背風,較為干燥,有利于木構建筑物的完好保存;從所處地理位置上講,南禪寺遠離寺廟最集中的臺懷鬧區,藏于偏僻山鄉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夠躲過唐代以后歷次大規模滅法和刀兵之劫;最后還要歸功于當地人民群眾的精心保護,免去了可能發生的其他人為破壞。正是這幾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南禪寺這座千年古剎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國家對古剎極為珍視,列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撥專款進行維修,進而使南禪寺得到了更好的保護。
我們的南禪寺之行暫且到此,下面我帶大家去欣賞與南禪寺齊名的另一處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這就是在佛剎中被譽為“中華瑰寶”的佛光寺,它是一座歷史悠久、規模宏偉的佛教寺院。佛光寺東、南、北三面環山,惟西向開闊,寺因山勢而建,坐東朝西,整個寺區松柏蒼翠,殿宇巍峨,環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內有北魏以來的建筑和許多文物古跡,這在全國都是比較少見的。1961年,佛光寺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講到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我們不能不提起它的發現者——我國古建筑專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啟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興匆匆地來到五臺,在這之前,他們曾去了敦煌,在絢麗多彩的眾多壁畫中,有一幅五臺山圖,特別引起他們的注意:畫面上,古剎林立,游人不絕,還有一座不曾見到過的寶塔……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0
經過元末的常年征戰到了明代五臺山佛教再興高潮。出身于僧侶的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剛一即位就實行了保護佛教,興隆佛教,尤尊漢藏佛教圣地五臺山的政策。他先后詔見了五臺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別頒賜紫衣、金缽、度牒、御制詩等,命隨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請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寶法王,令統領天下釋教,遣使送五臺山顯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顯通寺,還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
黃教祖師宗喀巴弟子釋迦也失到五臺山巡禮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國師,賜金印、寶誥、經像、金銀器等物。釋迦也失又去五臺山之后,成祖又幾次致書慰問。英宗敕造《大藏經》送五臺山普恩寺、五臺頂供養,又敕諭護持顯通寺。憲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鍍金文殊像一尊、畫幅百軸、香金五千兩、布帛千匹、念珠萬串于五臺山文殊寺,并制書盛贊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銅瓦殿,賜額廣宗寺,又敕梵僧于中臺頂建寺,鑄鐵為瓦,賜額演教,敕旨護持。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1
我是導游 。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 于河北省蔚縣,面積為21883 公頃,屬恒山余脈,有東、西、 個突出的山峰,為區別于山西五臺山,稱小五臺山。五臺之中以東臺最高,海拔 2882 米,是河北省境內 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 削,山石橫如斷,幾乎90 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驚膽戰。 進小五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石。
在這里,沒有哪兩塊石頭的顏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形狀各異,顏色對比 強烈:白石頭顏色像雪,紅石頭顏色似火,綠石頭顏色如翠 往里走,會看到 珍珠泉三個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 澈見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從石頭縫中擠了出來,好像一 顆顆玻璃彈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會兒,一 串串金光閃閃的項鏈又竄出來了,原來是太陽公公為它們染 上了顏色。真漂亮啊!你會禁不住去撈它們,可你的手剛碰到 它們,它們就變魔術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這就是傳說 中的一線天。抬頭望,兩邊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 天的一條縫,就像一根線。穿過一線天,向左看,陡峭的飛 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聾的水聲,仿佛走進了壯觀的畫卷,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繼續前進,大家還會看到詭異莫 見底的油甕,高聳入云的塔林聽了我的介紹,大家對小 五臺山更加喜歡了吧?接下來是自主游覽,兩個小時后在這里 集合。
請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2
后弘時期藏傳佛教在阿底峽、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進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格魯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詳在帶團中講到菩薩頂大家都會介紹到“師徒三尊”會介紹姓氏在這里更正下一世達lai不是賈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禪是克珠杰》,五派自成體系,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活佛轉世。這樣以一個民族命名的藏傳佛教的產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進一步發展。元朝建國,以五臺山文殊道場為內地喇嘛教的總禪林。元朝皇帝將五臺山的一些漢傳寺廟改為黃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臺山弘法,這樣五臺山成為了漢藏并存顯密雙修的佛教名山。五臺山文殊信仰達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學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領了人們的意識形態領域。五臺山佛教圣地已經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護,成為人們希冀實現的宏愿。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3
小五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河北省蔚縣,面積為21883公頃,屬恒山余脈,有東、西、南、北、中5個突出的山峰,為區別于山西五臺山,稱小五臺山。五臺之中以東臺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內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臺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幾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驚膽戰。
走進小五臺,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彩石”。在這里,沒有哪兩塊石頭的顏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塊形狀各異,顏色對比強烈:白石頭顏色像雪,紅石頭顏色似火,綠石頭顏色如翠……
往里走,會看到 “珍珠泉”三個醒目的大字,
大家看,泉水清澈見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從石頭縫中擠了出來,好像一顆顆玻璃彈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會兒,一串串金光閃閃的項鏈又竄出來了,原來是太陽公公為它們染上了顏色。真漂亮啊!你會禁不住去撈它們,可你的手剛碰到它們,它們就變魔術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這就是傳說中的“一線天”。抬頭望,兩邊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條縫,就像一根線。穿過“一線天”,向左看,陡峭的飛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聾的水聲,仿佛走進了壯觀的畫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繼續前進,大家還會看到詭異莫測的“鎮妖石”,欲靜卻動的“風睡石”,神仙睡過的“睡仙石”,深不見底的“油甕”,高聳入云的塔林……
聽了我的介紹,大家對小五臺山更加喜歡了吧?接下來是自主游覽,兩個小時后在這里集合。請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4
五臺山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據說代表著文殊菩薩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東臺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東臺頂上“蒸云浴日,爽氣澄秋,東望明霞,如陂似鏡,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臺頂氣溫低,盛夏時節,仍須穿棉衣。中國佛協前會長趙樸初填詞贊曰:“東臺頂,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騰云海作舟浮,朝氣滿神州。”
西臺名掛月峰,海拔2773米,西臺峰“頂廣平,月墜峰巔,儼若懸鏡,因以為名。”有詩贊曰:“西嶺巍峨接遠蒼,回瞻鄉國白云傍。孤峰嶺翠連三晉,八水分流潤四方。晴日野華鋪蜀錦,秋風仙桂落天香。當年獅子曾遺跡,巖谷常浮五色光。”
南臺名錦繡峰,海拔2485米,此峰“頂若覆盂,圓周一里,山峰聳峭,煙光凝翠,細草雜花,千巒彌布,猶鋪錦然,故以名焉。”著名詩人元好問賦詩贊曰:“沈沈龍穴貯云煙,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將人境比,誰家隨步得金蓮?”
北臺名葉斗峰,海拔3061米,五臺最高,有“華北屋脊”之稱,其臺“頂平廣,圓周四里,其下仰視,巔摩斗杓,故以為名。”康熙皇帝賦詩贊曰:“絕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宮。鐘鳴千嶂外,人語九霄中。朔雪晴猶積,春冰暖未融。憑虛看陸海,此地即方蓬。”
中臺翠巖峰,海拔2894米,其臺“頂廣平,圓周五里,巔巒雄曠,翠靄浮空,因以為名。”有詩贊曰:“群峰面面擁奇觀,朝雨和煙積翠巒。策杖千山渾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蒼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黃沙四望寬。云霧漸看山半起,卻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們,五臺山馬上就要到了,請大家攜帶好自己的物品,準備下車。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5
整個大殿從外看是7間,實際為3間,外觀2層,內為1層。殿內中間供奉佛祖的抱身像盧舍納佛,體現修成正果而得到佛境的光明智慧。無梁殿又叫七處九會殿,取釋迦牟尼曾在7處講經9次之意,所以外觀7間,這座大殿建于明萬歷年間,距今有近400年的歷史了。此殿沒有梁柱支撐,殿頂的重量由四周厚重的墻體支撐這是顯通寺的第二大特色---------全磚結構 建筑穿過供奉有千缽,千手,千釋迦的千缽文殊殿,我們就來到了銅殿。此殿是我國僅有的三座銅殿之一,小巧精致,殿內中這尊銅鑄的文殊坐獅像,造型美麗,四壁上的銅鑄小佛琳瑯滿目,有萬尊之多,故也有人稱之為萬佛殿,此殿是明萬歷年間,妙峰祖師化緣十萬斤銅所造,民間所流傳“顯通,顯通,十萬斤銅”,就是由此而來。此殿也是顯通寺的第三大特色--------------全銅結構建筑現在是自由活動的時間了,大家可以嘗嘗原平的鍋魁,莜面窩窩,高粱面魚魚,還有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得臺蘑,可以看看在民間流傳了300年,具有山西黃土文化特色的剪紙,也看看形制美觀的澄泥硯。
夜色將至,我們也踏上了返程的大巴,今天我們游覽了五臺山青廟之首---顯通寺,看到了全木,全磚,全銅不同時代,不同建筑風格的寺院,有人說五臺山是“一部佛國寺,百座藝術宮”,我覺得很貼切,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覺?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6
小五臺山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山地氣候。冰凍期長,無霜期短,降雨量大并集中在七月。這里四季更替明顯,每年五月下旬,臺峰積雪解凍,六月枯草吐綠,始作春天。小五臺的春天很短暫,并且晝夜溫差非常大。夏季,小五臺就象是白云身下的空中花園,穿行其中,心曠神怡。山地小天氣常使你防不勝防,一會驕陽似火,一會烏云避日,一會雷雨傾盆。秋日的小五臺更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國度,紅葉紛紛順水而流,黃草依依隨風而笑,九月的星空最美,銀河掛天,星座盡現,你可以蜷縮在溫暖的羽絨睡袋里,尋找屬于自己的那個星座,任憑凜冽的秋風拂過眉梢。
十一月前后,小五臺開始飄雪,進入漫長的冬季。晝夜溫差極大,日落風起,寒冷刺骨,臺頂夜間溫度低過-40度。不過為了目睹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的小五臺真貌,欣賞到冰瀑懸掛、霧凇漫枝的北國山地景象,吃點苦頭在所不惜。冬季小五臺山是北方山友進行雪山攀登技術訓練和體能拉練的最佳路線。
植被為夏綠闊葉林,區系組成復雜、植物種類繁多,達670余種,垂直變化明顯:在陽坡2100米以上為蒿草草甸;20__~2100米為以碩樺為主要樹種的亞高山灌叢;1400~20__米是以白樺、青楊、華北落葉松、油松和白樺、紅樺為主要樹種的針闊葉混交林:1400~1200米為次生灌草叢,以沙棘、虎榛子、毛榛、繡線菊等為主;1200米以下則為農作物區。陰坡除分布高度與陽坡不同外,尚可分出以華北落葉松和云杉為主的針葉林帶及以白樺、青楊為主的闊葉林帶。現有3個國營林場。
五臺山導游詞作文300字 篇17
常聽人說,坐落在神木郊外的五臺山山形奇特,景色優美,弛名中外,是雕塑藝術的寶庫,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
暑假,我的爸爸媽媽要帶我去五臺山,我高興極了。因為去五臺山是我多年的愿望,這次終于能夠實現了。
爸爸開著車,沿著平坦寬闊的柏油馬路向五臺山奔馳。汽車穿過層巒疊嶂的山谷,途中的村鎮,農舍被一一拋在后邊,行車大約一小時左右,爸爸說“:看,五臺山到了!”我舉目向前望去,只見群山中崛起一峰,氣勢宏偉。
仰望五臺山,麥垛形的山峰,三面懸空,另一面與山相連。山上樹木十分茂密,蒼松翠柏,清秀挺拔,崖面上飛閣棧道,猶如彩虹凌空,三尊巨大的佛像雕在上面,個個慈祥和善,神態安逸。而那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石窟,猶如蜂窩一樣,山頂小塔掩映于綠樹之中,隱約可見,在夏日的霞光里,五臺山顯得更加瑰麗,壯觀。
我們坐著汽艇到了山腳下,順著綠樹掩映,曲折迂回的臺階,開始登山了。
我們看到的'第一尊塑像是睡佛——釋迦牟尼,這尊佛像長達6米多,身邊坐著他的十大弟子,高度也都在一米以上。只見釋迦牟尼閉著雙眼,右手托著下巴,神態是那么安詳,慈善。細細一看,似乎還在均勻地呼吸,多么高超的雕刻技藝啊!他的弟子們也都神態各異,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在念經,有的在煎藥,似乎都盼望著佛祖早點醒來。
我們順著狹窄的棧道再往上,就到了千佛廊,這可真是佛像聚會的大禮堂。它們分左右兩層排列,有的端坐沉思,愁眉不展;有的展眉疾目,神態威嚴;有的溫順和藹,若有所思;有的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興高采烈,眉開眼笑……真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映照著美麗的五臺山,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戀戀不舍的走下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