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層危機》讀書心得(精選3篇)
《中層危機》讀書心得 篇1
讀了余世維教授的《中層危機》后是我深刻的理解了企業中層的關鍵作用和企業中層危機的緣由。 在一個公司里,中層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他們搭建起了高層與基層互通的橋梁,將高層的決策予以接受,消化,并督導基層有效地執行。一個公司如果忽視了中層,忽視了與中層有關的危機,機會非常危險。 做好企業的中層首先要做好企業中層與基層的紐帶,中層在貫徹執行高層所交代的事情是不單單是一句話的問題,重要的是要去聽、去看、去問、去說、去做。中層貫徹執行過程中不但要推動基層去做所希望做的事也要去聽、去看、去問、去說、去做那些基層沒有弄清楚的事情。
作為企業的中層在接受高層的指令時,首先要讓上司知道你對問題了解的正確性和程度;其次要頭腦冷靜讓上司重新考慮這個指令的可行性;并且要讓上司明白你完成該項指令所需要的資源、支持和執行時間。在傳達指令時首先也要讓下屬搞清楚他們對問題了解的正確性和程度;并借腦力激蕩和內部溝通去確定問題執行的可行性;同時給其確定完成指令所需要的資源、支持、時間知道下屬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中層要明白自己處理問題的權限和范圍,并通過有效地途徑向上級回報進程的狀況;對下屬也要讓其明白自己的權限范圍并講明下屬與你聯系的最快方式以便解決突發問題。
讀完中層危機這本書使我了解了中層的意義感覺到了中層的關鍵作用,書中理論與實際案例相結合,形象的說明了什么是中層、中層在企業的地位和關鍵作用。中層危機這本書值得細細的品味其內涵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會反復的拜讀領會其精髓學以致用,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中層危機》讀書心得 篇2
《中層危機》,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樸實無華的案例向我們說明了中層在企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講述了如何做好一名中層干部。作為企業的一名中層干部,有幸拜讀了余世維博士的《中層危機》,讀后讓人耳目一新,醍醐灌頂,感觸頗多。
如何認識中層危機,《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企業在不斷發展,對中層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只有具備化解危機的能力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余世維博士在書中提到了中層的三種能力:“必備能力、儲備能力、進階能力”。必備能力是上崗能力,儲備能力是完成各項任務的能力,進階能力是當主管的能力。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必備能力,因為必備能力是基礎,只有基礎打好了,才能去談儲備能力、進階能力。如何提升必備能力,結合工作實踐,個人認為必備能力包括執行能力、帶隊伍能力和思考能力。
中層處于企業“金字塔結構”的中間環節,上有高層,下有基層。中層的作用就是上傳與下達,指導與監督。把上面的決策傳達下去,讓下面的人執行好。首先,中層要充分理解高層的決策與指示,領會精神實質。不是簡單的把高層的話傳達給基層,是要經過思考、分析,必要時還要與高層溝通,目的是把握內涵,明確目標的可行性。然后,再把決策與指示下達給基層,所以正確的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反復論證后下達的,基層并不需要完全理解決策,只要不折不扣的執行,遇到困難和障礙,由中層(或者高層)來協調、指導,共同完成任務目標。同時,中層需要把基層反映的共性問題、或者有代表性的問題及時向高層匯報,引起高層重視,有利于高層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部署。
真正有能力的中層不是看自己做的如何好,而是要看他的團隊做的如何好。大家都知道一頭獅子帶領一群羊能打敗一頭羊帶領一群獅子的故事;疖嚺艿目欤寇囶^帶。中層就是企業一個個團隊的領頭人,把自己團隊打造成一群羊還是一群獅子,就看領頭的是誰。首先,中層要以身作則,起到表率作用,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光自己做的好,還要把隊伍帶好。其次,中層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明白自己的職責和權限,在其位,謀其政,重要的是不能越位。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必須搞懂搞清楚,有思路、有觀點、有辦法,特別要有獨特的見解。中層可以指導下屬,但不能代替下屬完成工作。否則,下屬沒有學會怎樣開展工作,中層就會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這樣中層和基層都很累。所以只有教會下屬,發揮團隊作用,明確分工,統一協調,形成良性循環,才能更好的完成高層確定的目標。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中層處理問題不僅要關注結果,更重要的要思考如何做的更好。舉個例子,小王是公司的發圖管理員,負責向用戶提供公司產品的圖紙。有一次,寄給用戶的圖紙被退回給公司。部門主管知道后,要求小王把事情處理好,搞清楚是什么原因。經調查,是郵局工作人員在計算機輸入過程打錯名字,責任很清楚,是郵局的問題,郵局負責把圖紙免費寄給公司用戶,到此為止,這個問題處理完了。
如果,中層主管就認為沒有問題了。我認為還是不夠的。第一,用戶沒有及時收到圖紙,我們應該向用戶致歉,不管是因為什么原因,誰的過錯,我們都要承擔這個責任。第二,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要查找一下原因:在圖紙包裝、郵寄的過程中,我們的程序是否有漏洞?是否有責任心疏忽的問題?第三,不僅要查找原因,甚至要舉一反三,在其他工作環節中是否也會出現類似問題。中層不僅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還要學會發現問題。這里所說的發現問題,不是指已經暴露出來需要馬上解決的問題,是指潛在的問題,沒有暴露,但是存在隱患的問題。因此,中層還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深入基層,了解基層,橫向溝通,左右逢源,即便事不關己,也要常常想起。
通讀全書,可圈可點之處實在太多,并非三言兩語能夠表達讀后的感受。大道至簡,學以致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愿意以身作則,與同事共勉,共同進步。
《中層危機》讀書心得 篇3
為什么會選擇讀余華的《活著》呢?原因之一是一位好友的推薦,另一個原因則是書名“活著”帶給我的思考,是啊,人為什么而活著呢,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呢,這也許是一個很難去回答的問題,是為了能夠做出一番事業,得到一場轟轟烈烈的死?那更多的平凡的人他們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在《活著》中我看到了余華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名為《活著》,講述的卻是關于一個個關于死亡的事情。主人公福貴青年時是一個闊少爺,嗜賭成性的他將家中祖輩積攢下來的龐大家業全部輸光,省悟后的他和母親、女兒過起了窮困潦倒的日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為青年時的過錯付出沉重的代價:他去為母親求醫,半途上卻被國民黨殘兵抓了壯丁;縣長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輸血,結果兒子被不負責任的大夫抽血過量致死,后來發現縣長竟是福貴在國民黨軍隊時同生共死的小戰友春生——春生在席卷全國的文革中經不住迫害,懸梁自盡;鳳霞嫁了個好女婿,可沒想不久就死于產后大出血;兩個孩子去后,妻子家珍也撒手人寰;幾年后,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相依為命;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因貧,吃豆子時被撐死,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活著》讀書筆記2篇《活著》讀書筆記2篇。最終,孤苦伶仃的福貴買了一頭待宰的老牛做伴,每天朝出暮歸奔波于田間……
在閱讀《活著》的過程中,我會對年少時的無知和為所欲為的富貴感到憎惡,也會為親人一個一個離開的富貴感到同情和悲傷。也讓我認識到有時候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正如作者在小說前言中所說,“人是為或者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親人一個個逝去卻仍舊堅韌的活著的富貴本身就閃耀著生命的尊嚴。
“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這是小說的最后一句。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蛘卟恍腋5,生命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并無任何意義《活著》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對命運最有力的反抗,是對生命的召喚。不管是為了崇高轟轟烈烈地死,還是不為任何卑微堅韌地活著,都是一種生命的尊嚴。
這就是一個在中國從抗戰時期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這段時間里,中國典型的農民一生的縮影,他們經歷了戰爭、饑荒、天災、人禍,無數我們這代人看來無法承受的痛苦。直到親人一個個都離開福貴而去,他還堅強的活著,不為什么,只為活著。福貴的一生,起初一切安然,后來卻陷入墨水一般濃稠的黑暗里,每次都像是有了希望,卻又會轉瞬即逝。兒子的死、女兒的難產、妻子的疾病、女婿的意外、外孫的離世,他一一經歷了最親近的人的離去,最后老人便只能獨自生活了十幾年,直到他與游客訴說了他的故事,沒有抱怨,沒有憤恨,卻只是娓娓道來,淡然,平和。他接受了上天的給予他的一切,痛苦和快樂。依然平靜的活著。
不能不說讀這部小說實在是一個歷練,作者冷酷的文字卻勾畫出一幅史詩般的畫面,我的腦海里一直在放電影,好像是無聲的,卻又好像是直接將字幕打在你的心里?梢哉f,福貴這一生經歷的任何一次小小的苦難要是放在我身上我都會覺得天塌下來一般,簡直是無法承受。但是人家依然活著,最終成為了一個飽經風霜卻安靜平和的老者,要問他為什么能這么堅強,我估計他也不會知道,也從來沒有想過《活著》讀書筆記2篇《活著》讀書筆記2篇。中國幾千年來千千萬萬的窮苦大眾就是這么活的,只要有飯吃,全家人天天在一起,皇帝不征兵,地主不敲詐,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幸福,自己眼中老婆總是最好的老婆,兒女總是最好的兒女,簡簡單單的就這么一輩子。
這使我想起了人類生存的目的,從本質上講,20世紀之前的中國農民生存狀態就幾乎是生命本質的狀態,和其他動物一樣,生存和繁衍,可以說是處于和大自然和諧共存的一種狀態下。但是后來我們改造自然越來越多,創造出巨大的財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卻打破了人類和自然的平衡。其實我在想:我們犧牲自然創造這么多的物質財富真正有意義嗎?我們變得比以前更快樂了嗎?我們的道德水準,思想水平,文明程度提高了嗎?其實自然如果要毀滅人類很簡單很簡單,人類能存在于地球上繁衍進化十幾萬年就是一個各方面的一個巧合,只要當時生命創造時的任何一個條件改變一點點,我們就不會存在。也許在我們之前,世界上存在過很多文明,只是最后都毀滅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活著》。
也許別人早就進化出了更高的文明,有著更先進的科學技術,我們也不知道。在宇宙的時間軸上,我們的公元紀年就是一個點,沒有時間上的意義。也許多少年后,大自然只要動用一根寒毛就能將整個人類文明徹底顛覆,而我們將無能為力,甚至事先不能得到任何警告,后來也不會有人知道我們曾經來過這片土地,也創造過如此的繁華。我不禁又想起了克拉克《與拉瑪相會》那本書,說真的,大家不知道拉瑪是什么,從哪兒來,來太陽系干什么,又將要去哪里。她有著自己的規律,只是我們不知道。人類可以登錄她,可以研究她,窺探她,她是她始終按照自己的路線在走。而人類就是完全的一個客觀存在,對她毫無影響,只要你不以卵擊石,她不會傷害你,但是如果你擋在了她的路上,她也會毫無顧忌冷漠為什么,因為她根本看不到你。自然也是這樣,我相信宇宙也是這樣,也許宇宙的終極奧義就是沒有規律,現在所有的規律都是巧合罷了
《活著》讀書筆記2篇心得體會。當人類興奮的發現規律以為自己能改造世界時,其實只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劉慈欣也在《三體》中感嘆過:也許物理學原本就沒有存在過。
扯遠了,回到地球,回到我們自身,既然你不知道宇宙的規律是什么,人類為什么存在,世界上為何有了自己,就不用想那么多,只要活下去就好,過完自己的一生,你首先是為自己活著,為活著而活著。只要生命里有那么幾個令你幸福感動的瞬間,我想也就不虛度此身了。就像福貴從軍隊中逃出來第一次見到親人,就像全家在喝的快死的時候吃上一碗小米粥,就像兒子跑步跑了第一名,就像女兒出嫁,就像女兒女婿回家來和老兩口其樂融融的吃飯喝酒,我想正是有了這些瞬間,老福貴在老的時候才能那么安靜平和,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