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6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想,是因為這段文字,讓我愛上了這本書,讓我有機會看到龍應臺的另外一面,那個睿智又溫柔的女人,叫母親。
“孩子你慢慢來”,我喜歡這個名字,因為它的親切,它的柔軟,它的沉靜。作為一位母親,作為一名老師,我抱著受感動,受教育,受批判的心態去讀這本書,書中沒有所謂的說教,沒有所謂的評判,沒有所謂的建議,卻深深打動著我。
“只有十五分鐘的路程,安安卻走了一個小時零十分”。“孩子,你慢慢來”,這是一種對生命個體的敬重;是堅定地相信每一個生命個體都內在地蘊含著健全發展的可能性;是一種母親對孩子細膩的呵護與理解。
“他爬、他笑、他搖頭,他站起來又一次跌倒,他眨動著圓滾滾、亮清清的眼睛。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他每一個動作。”感動于作者對孩子細膩的呵護與理解,同時也懂得了“慢”的內涵:我們做母親的尤其是做教師的,應該有理由靜下心來,慢慢地陪著孩子們走,一路慢慢地領著他們欣賞和享受,耐心等待著孩子們的長大,這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愛!這也才是真正的教育!
清晰記得,在深圳大街上四處張貼的廣告“時間就是金錢”,在這個時代,似乎成了一列太擁擠的地鐵,人人必須趕著往前走,否則你便掉隊,趕不上來,讓周圍的人失望,承受各方面無盡的壓力。連我們的孩子都已早早被他們的父母、教師或推或拉入這個趕車的行列,幾乎沒有例外。“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幼兒園要小學化,小學要初中化,初中要高中化”等讓人難以承受的重成了我們的至理名言。浮躁的社會再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態,讓多少兒童本應充滿純真和快樂的童年不在、讓多少青少年本應充滿朝氣和活力的青春不在,醒著的時間就只有一個字——快!要知道,在許多成人眼中自然而然的事情,對于孩子來說,卻需要時間,我們不能焦急,只能慢慢等待,要把人生當成是一趟旅游而不是一場賽跑!只有有了旅游的心境,我們才會對我們的人生學會欣賞、學會享受、學會快樂!面對幼稚的生命,我們不應催促,我們只有等待,這是人倫,更是常識。
“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個人怎么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是啊,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與他們一起成長,是責任,是幸福,更是一門藝術。做一個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時刻牽頭引領,只能望向他蹣跚的背影而已。
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但愿,我們的教育真的能慢得起!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漂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溫情;其中帶著女性細膩的美與善,又有令人傾慕的大智。我喜歡上這部作品之前并沒有看過任何簡介和引言,只這樣一行字就足以讓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天,我一有時間就打開電腦,完完全全投入于閱讀中。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樂的伴隨下認真看的作品,因為即使聽著音樂,我也可以完全過濾掉一切無關的干擾,要的只是能夠讓我凝神靜心的輕輕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來》,心中有這樣一些情愫在蕩漾——感受做一個媽媽的甜蜜和幸福、回憶做一個孩子的童真和快樂、親近小植物小動物時的歡欣和好奇。這些感受凝在一起,讓人很難說出到底因為什么而感動,而喜悅,而舒暢,可確實就是能聽到自己的笑聲不斷,輕輕帶過的那種笑。
對,看這本書時心情一直如輕風般緩緩流動,沒有太大的起伏波動,所以讀安安的成長和讀妞妞的故事不一樣,自始至終,不曾落一滴淚。
我很難寫好一篇讀后感,因為我看書往往只是沉浸于看書的過程,看過后就忘了許多細節,甚至連自己有過的感受都會忘記。在整本書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記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寶寶?”寶寶情急地喊出來,“媽媽,不要動……”一邊用兩只手指撐開母親的眼簾。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專注地、深深地,凝視著母親的眼睛,聲音里透著驚異和喜悅,一個字一個字地宣布:
“媽媽,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說著說著激動起來,伸出手指就要去撫摸媽媽的眼珠——“真的,媽媽,兩個眼睛里都有……”
媽媽笑了,她看見孩子眼瞳中映著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鏡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如此純真、可愛、充滿好奇心,無意中能給成人最大的喜悅和安慰,但不是每個媽媽都像安安的媽媽一般耐心、細心。嬰幼兒剛從另一個世界來到這個國度的時間不長,他們有著柔軟的肌膚、清澈的眼眸、純粹的淚與笑,這是上帝在他們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麗的印記,這些印記還未經過歲月的沖洗,所以顯得如此動人。他們從感知父母家人的撫愛開始,認識周邊的寸土、花木、蟲魚,了解身邊的人和語言,然后再漸漸接觸更多無形的東西,他們開始知道人間有美麗的傳說和信仰,也有殘酷的戰爭和殺戮。這一條長長的細細的成長之路,一切都要慢慢來。孩子你慢慢來,體格與內心才能不斷茁壯、強大。
越來越愛純粹樸實的東西。因為最真最美最動人的情感往往孕育于著樸實。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昨天,從圖書室借來《孩子你慢慢來》,回家就開始讀起來,吃晚飯也舍不得放下,后來連睡覺都忘了,等讀完,一看表,已經今天早晨三點多了,想想天亮還要體檢,趕快睡覺。
書放在枕邊,墨香悠然,怎么也睡不著。
回憶著龍應臺女士對兒子安安和飛飛童年生活的記錄,不得不佩服,這是一位多么睿智,多么慈愛的母親。她總是帶著慈愛、欣賞的目光注視著孩子,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
最佩服的是這位母親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教育敏感。
讀故事,幾乎是每一個母親都做過的事情,面對一大批世界經典童話,中國的四大名著,我們這些做母親的有幾個能透過文字,看到文字描寫出的那些不利兒童成長的血腥場面。我們看到惡人惡報時感到的是痛快,感到再可怕的結局施加在這些人身上都不為過,都不過癮。但龍應臺女士卻看到了血腥,看到了懵懂兒童身心成長中需要精心呵護的心的柔軟。所以讀《白雪公主》時、讀《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時,讀《水滸》時,她敏感地看看了一個個血腥的場面,從而深思這應該給孩子看嗎?
讀故事可能是每個母親都能做到的事情,但講故事卻不一定人人都會。我有時想,孩子碰到一個能讀書的母親是幸運的,碰到一個能聲情并茂的讀書的母親是很幸運的,而能碰到一個會講故事的母親則是最最幸福的!龍應臺女士就是會講故事的母親,而且能持之以恒地給孩子講故事,所以她的兒子們是幸福的。
別以為,會說話就會講故事!真的,講故事不是任何人都會的。小到家庭,大到學校、甚至是社會,一個能講故事的人不止帶給自己的家人、學生、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無限的快樂,還有幸福的體驗。所以,老師們,一定要重視自己講故事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如果你想讓你的學生感受到作你的學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面對那些犯了錯誤的孩子,我們又是如何對待的呢?
龍應臺接到某一超市的電話,說鄰居的孩子偷超市的糖被抓住了,因鄰居聯系不上,超市負責人讓她來接走孩子。她來到超市,才知道,這孩子不是第一次偷超市的東西。面對這樣的孩子,你會怎么做?如果你是母親,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在分享別人偷出來的東西,你又會怎么做?作為超市老板,你會怎樣做?
我們聽聽:
超市主人小聲對媽媽說:“他真怕了,不要嚇到他。”
媽媽蹲下來,把弗瑞第擁進懷里,等他稍稍平靜下來,才說:“別害怕,弗瑞第,他們不會叫警察的,我們照顧你。我先要知道你做了什么。真真實實地告訴我。”
我們能這樣對待犯了錯誤的孩子嗎?我們周圍的超市老板能這樣對待偷了自己超市東西的孩子嗎?我們的老師,又是怎樣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我一遍遍問自己。
可能是別樣的教育恰恰換來了我所希望的教育結果,所以反反復復看著《觸電的小牛》,心中久久回蕩著柔軟的感動。我曾經見過很多面對孩子犯錯誤時歇斯底里地對孩子進行著指責、謾罵的母親,還有老師以及其他長輩;當然也有苦口婆心說教的家長和老師。但我們歇斯底里的指責、理屈詞窮的說教到底有多少進到孩子心里呢?很少有人去考慮!我們換來的是孩子的反感、抵觸,自身的傷神傷心!摧殘了自己,也硬化了孩子!真真是兩敗俱傷啊。就憑這一點,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就值得好好地讀一讀。
今天中午,體檢回來,炒好了中午菜,孩子和老公還沒有回來。于是拿起這本書再翻。竟然想到了自己的兒子。當然我的兒子早已過了牽著我的衣襟聽我講故事的年齡,馬上就回來的是高我一個腦袋的兒子,我已經很難將他摟進懷里,但記憶的相冊中那個小小的圓臉龐男孩,依然清晰如在昨天。長大是必然的,面對高高大大的兒子,面對聽話懂事的兒子,我還是很欣慰的。仔細想想,在陪伴兒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是否如龍應臺一樣細心地記錄下兒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呢?沒有啊!所以,提醒那些還沒有或者正在哺育嬰幼兒的女人們,用你們的筆記錄下孩子成長中的故事吧,那不只是母親送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也將成為母親送給自己的最珍貴的禮物!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4
寒假把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了,躺在沙發上看著書,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揚。這樣美好的感情,這樣溫柔的成長,讓我心亦變得如斯溫柔。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這獨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個只有5歲左右的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獨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樹葉鋪成的小路上,一切都顯得那么美麗,那么安靜。封面上還有這么一段話: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這段話慢慢的,似乎還有很多的話,很多的言語,但是全部已經不重要了,作者龍應臺已經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來等待,來欣賞……
龍應臺一貫以尖利敏捷的文風著稱,但這對孩子成長的點滴記錄,每一個字都是那么的柔軟,是一個母親從心里流出來的潺潺溪流,兩岸風景無有突兀,但美如畫卷。故事講的是龍應臺經歷兩個兒子幼年的成長中以及過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媽媽”是那樣可愛的一個中國臺灣女子,她在自己的異鄉、兒子的故鄉,用愛與理智撫育上天送給自己“作為女人的禮物”,用心地感受生命與這個世界最初的接觸,感受他們在成長中的喜悅與淚水。文中沒有跌宕的故事情節,沒有峰回路轉的曲折,但有無數的忍俊不禁,無數的低回溫柔。成長,是如此可愛的過程;母親,是這樣一個溫暖的字眼;孩子,是這樣的讓人心生溫柔……
看到封面我沒有認為封面及插圖跟書的內容有什么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才慢慢發現了其實每張插圖都是真實的照片。看得出來,每張照片的顏色都不是那么鮮艷甚至有些泛黃,家具及汽車也都和現代掛不上鉤,即便如此,我卻從中發覺每張照片都是那么的溫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愛,照片中的環境是那么的優美--有綠草紅花,也有金黃的落葉。書中沒有華麗的詞藻,是日記,又像散文。她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過程。隨著閱讀的深入,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從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現在有些家長,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龍,于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興趣班,一個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時間做回家作業,時間緊張極了。我認為,這樣不但讓孩子學不好學校里的課,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課給沒有學進、學透,這樣,又花錢,又花時間,還在弄個體力透支,這樣又有什么用?
這些家長應該好好問問自己,好好反省自己。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母親的本能,給我們自己的尊嚴,卻不是每一個家長所能辦到的。在我們的傳統中并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平等的人。這些家長應該學學向龍應臺這樣的母親,嘗試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課,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么慢慢來呢?為了不甘人后的家長們陪著孩子們學這學那,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那樣的想當然,可是,可曾想過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 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5
前些日子,朋友給我推薦了龍應臺寫的《孩子你慢慢來》一書。我在書店沒有找到,于是在網上看了這本書。龍應臺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她的著作很多《目送》、《親愛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來》等一些較有影響力。讀完《孩子你慢慢來》一書,感觸頗多。
書中以第三人稱來敘事,仿佛作者也在和讀者一起來打量這對母子的生活常態,你看不到一個母親面對著你絮絮叨叨那些生活的細碎。華安在玩耍在淘氣中認識這個世界……媽媽在做家務在趕稿子在給孩子念書在生氣……那些文字最樸實、最細膩、也最簡潔地還原了一幅幅歲月畫面,幾乎取消了一切可能的抒情、感慨、議論、說教,只是干凈利落的描述,讓你看到,聽到,觸摸到,然后思考。思考的不是如何如何讓孩子成才,不是如何如何讓孩子出眾,而是讓人思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那些不經意間遺失的細節。它們渺小、無謂,它們太習以為常,太容易被遺忘,可它們就這么漂漂亮亮地給留了下來,寫了下來,一篇篇,一幕幕,長長短短,晶瑩剔透,甚至不要求情節完整,只要那股依附在事件上的情緒傳達出來,就行了。
作為一位母親,一位老師,“孩子你慢慢來”這句話讓我感受頗深。“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么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這個孩子去和那個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們樣樣都不應該落后,我們希望他們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們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里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強大,希望他們優秀,希望他們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愿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扎好。捫心自問,我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班上的孩子,我越來越覺得做老師不只是一份職業更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于做一位母親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看著班上學習上不優秀的孩子,卻忽略了他們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們陽光,他們自信,他們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們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們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們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么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般的老師!只想對學生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我們已經習慣快節奏的當今現代生活,我們常常要孩子,快點、快點!從孩子一睜眼:快點起來,上學要遲到了。吃飯快點。媽媽要洗碗了……什么都是快點,快點,孩子跟不上節奏,于是責罵聲便接連不斷,孩子就在這樣的情景下長大。古人云:欲速則不達。殊不知這快點兩個字,沒有考慮到孩子成長的規律。現在感覺有拔苗助長之嫌。感謝龍應臺,讓我停下來。重新審視自己人生態度。 我要說:孩子,你慢慢來吧。其實也應該對自己說:別急,慢慢來。什么事情想清楚再做。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同樣別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看完書覺得龍應臺是一個幸福的母親,因為作家的工作性質,反而讓她有了更多的時間能陪伴孩子如此重要的幼年時光,能親眼看到孩子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對于我們這樣的上班族母親而言,因為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帶孩子,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六到周日要忙著帶孩子的忙碌生活,讓大多數的我們蒙住了眼睛,總是只記得低頭走路,不會抬頭看路了。正因如此,我們總是錯過孩子無可復制的每一個瞬間。
所以,還是放下自己身上無形的壓力吧,不要奢望自己能成為一個全能的媽媽。做一個孩子忠實的觀眾或者拉拉隊員,虔誠的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哪怕不能時刻牽頭引領,只能望向他蹣跚的背影而已。
《孩子你慢慢來》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6
這是《孩子,你慢慢來》書中卷首的一段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開來,于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里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正是這段文字吸引我繼續讀完這本書。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為青蛙的我已忘記自己是怎樣的長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階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態就明顯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講了幾遍還不明白嗎”“怎么到班里這么長時間還沒有把書拿出來”等的話語經常不經過自己大腦就熟練地從口中蹦出,說完后意識不到有什么不妥卻也沒見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讓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媽媽”是個聰明、睿智、理性的母親,她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一個非常簡便卻又符合兒童身心生長的方法——孩子你慢慢來。這個在我們的教學中不是也可以較好的運用嗎?
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們在教育時應提出不同的要求:發展水平高的學生,你有能力快點就快點,而對于水平稍低的學生,你慢點老師也等你啊!
慢慢來卻比較快。慢慢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