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工作職責(精選5篇)
教研室工作職責 篇1
為保證教研室工作的正常開展,提高教研室工作的質量,教研室應制定必要的工作制度,以切實貫徹執行。
1、工作計劃、總結制度:每學期初,教研室要認真制訂教研室的工作計劃(包括教研活動、學術活動等),每學期結束時,應對教研室工作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并向學院匯報,學年末以書面形式總結教研室活動開展情況。
2、例會制度:有計劃地開展教學理論、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交流教學經驗,開展學術活動,討論、處理教研室工作中的一些其它重大問題。原則上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教研活動,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如無特殊情況,不得隨意缺席。教研活動應有記錄。
3、集體備課制度:專業基礎課應開展集體備課或經常進行這方面的討論研究。
4、聽課評議制度:經常組織本教研室教師集體聽課和相互聽課,并進行評議。新教師開課或老教師開新課須履行開課審批手續(見附錄四)。
5、檢查考核制度:除平時有重點檢查外,學期結束時,對教師進行—次全面教研考核,檢查工作的完成情況,表揚教學質量好或科研工作有成績的教師。
6、物資管理制度:做好教研室所屬設備、資料等的管理工作,并做好預算。
教研室工作的檢查與考核
1、教研室的業務活動開展情況及工作情況,每學期期末進行一次檢查與考核。
2、建立教研室評估制度:每年召開一次教研室年度工作會議,總結交流經驗,并對優秀教研室和教研室主任進行表彰。若連續兩年年度教研考評不合格的.教師,進行整頓。
3、具體考評方面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成績:所教班級的卷面成績和進步情況;
所教班級的教評得分(包括學生打分、領導聽課評分、教師聽課互評等);參加院校級別的教學類競賽獲獎情況。
(2)科研成果:科研論文發表情況,科研立項及獲獎情況,集體科研工作的貢獻程度(參考指標為:文字最終采用率、二次修改率)等。
(3)團隊貢獻:開展公開課、研究課、示范課的次數和質量;
教研會議發言和參與情況;校內外教研交流活動中的表現。
教研室工作職責 篇2
全面負責學校來華留學生的國際漢語教學工作,負責各類漢語培訓項目的組織等工作,具體包括:
1、負責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安排;
2、負責做好對外漢語的教學研究工作;
3、負責漢語教學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以及工作計劃與總結;
4、負責制定長、短期班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安排選修課和短期班的培訓;
5、負責教材的選購、發放和管理;
6、負責對外漢語教學質量的監督、檢查和評估;
7、負責專職教師的選聘、考核和培訓,以及兼職教師的選用;
8、負責與國家漢辦、兄弟院校漢語機構的聯系。
9、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
教研室工作職責 篇3
1、嚴格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研究教與學兩方面的問題,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2、在校長領導下,負責制定和實施學校教研工作計劃;組織落實教研課題和課題研究方案,并對專題研究項目進行指導和督促檢查。
3、會同教導處、年級組對教師的'教學業務進行考核,并健全教師業務檔案。
4、逐步建立健全各學科試題庫,并負責分析學期考試、高考等情況,為教師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有力依據。
5、負責公開課、研究課、優質課、示范課及各種賽教活動,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和運用先進教學手段的能力。
6、負責組織、指導師生員工的教研和學科競賽活動,按有關規定及時做好教研成果獎的統計和發放工作。
7、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的宣傳報道工作;做好教研室的學期和學年總結工作;做好教研檔案的建立、健全與管理工作。
教研室工作職責 篇4
教研室是在學院領導的領導下,直接開展所屬專業(學科)范圍內的教學、教學改革與建設、科學研究等工作的基層教學組織。
一、教學組織管理工作
1、教研室要做好課程建設工作,確定本專業的核心課程、主干課程,逐步建構適合本院學生的教學體系(例如:探討出專業課程中理論與實踐課的比例建議,學生自學、選學部分的建議以及確定各類專業課主講教師的建議)。
2、教研室要組織教師按學校課程建設綱要的規定,對人才培養計劃提出專業意見和建議,探討相關專業學生應具備的知識構架,以指導教學。
3、教研室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安排和協調本教研室教師所承擔的教學課程與任務、授課班級、課次與時間等。同時,選派或推薦學術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擔任某門課程建設的主講人(主要參考標準為:教師的學歷、專業、經驗等基本情況,教師的個人意愿和適應性,上一學期的教評總分、考評等級等)。
4、教研室要抓好教材建設,組織各科教師負責本專業學科教材、實習實訓環節教材的選用,對基礎課教材的選用
提出建議,盡可能使大綱、教材與參考資料相配合。
5、負責本教研室教學文件、專業(學科)教學資料的檔案建設與管理。組織各科教師逐步建立和完善課程教學所必
須的教學大綱、教學參考資料、教學規章制度、實習大綱、實驗大綱、實驗指導書、習題集以及掛圖、教學模型、電教軟件,要指定專人兼管,建立教學資料檔案。
6、教研室要開展雙語教學資料庫、微課堂的建設工作,定期采購、更新本專業所需的雙語教參教輔供教研團隊學
習和參考,并組織核心或主干課程授課教師錄播慕課、微課堂等。
二、教研組織管理工作
1、負責組織本教研室教師開展業務性教研活動,包括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課程專題討論、組織教材分析、研究所任課程的教學和教法,以強化教學素質,提高教學水平。具體組織形式包括:組織集體備課、教學觀摩活動、互相聽課、輪流主講教學手段與方法等,并做好記錄。
2、教研室要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公開課、研究課、優質課評選和教學技能競賽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取得榮譽,并且總結推廣教學經驗。
3、教研室須保持教學與科研并重,組織和引導本教研室教師申請和承擔各級科研課題、參與各類學術活動,爭取其他科研項目與經費,提高學術水平,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同時,要加強教研室經費、設備等資源的管理,使之發揮最大效益。
4、教研室要組織學術交流活動,活躍學術空氣。包括與校內外教師交流教學經驗,研究課程設置和更新教學內容等問題,研究教書育人、補充題庫、教學改革等問題。開展教師的優秀論文評選,推廣先進的教學研究、教育科研實驗成果。
5、制訂教育科研的管理與考核、獎勵制度,制定并實施學校教研、教改工作計劃,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業績進行初步考核和評估。
三、教學教研檢查工作
督促本教研室教師嚴格執行教學常規,全面履行崗位職責。協助做好期初、期中、期終教學檢查。認真執行聽課制度,掌握教學情況,對教師的考核提出意見。做好課程教學的管理工作,要全面了解課程教學情況,組織有關教師聽課,搜集學生對課程建設的意見,并向主講教師提供改進的建議,向學院推選教學優秀的教師;審定教學日志,檢查備課情況,審閱試題,經常檢查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教學任務的落實情況。對新任課教師組織指定專人指導,組織試講。
四、教師隊伍建設
1、根據學科發展和課程需要,協助領導做好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和教研室師資培訓計劃。
2、安排新教師的試講、行政人員試講和老教師開新課的評估(表格見附錄)。
3、組織師資培訓等,以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規范教研、教改行為。對于新教師,要選派幫助和指導老師,定期檢查其完成任務情況,促進他們不斷提高。
4、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幫助他們進修、提高和職稱評定。教師進修應以在職為主,自學為主,注意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培養提高教師。
教研室工作職責 篇5
一、教研組長全面負責本組工作,組織教師學習市、區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并貫徹學校辦學理念。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在教研組內營造和諧教研氛圍。結合學科特點,探索校本研究性課程和校本教材的.開發。積極探索本組校本培訓模式,探索并總結新形勢下本學科教學方法。有計劃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指導教學,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二、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制定(修訂)教研組三年規劃,并及時落實。征求教導處和教師意見任命備課組長。深入備課組,督促備課組開展各種教學研討活動,探索“減負增效”具體措施。督促教師及時制定、落實個人三年發展規劃。
三、學期開始聽取本組教師意見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并及時上報教導處。期末及時總結計劃落實情況,通報本組教師,并上報教導處。
四、每兩周召集一次教研組會議,及時傳達學校有關教學工作計劃和任務,學習課程改革理念和新課程標準,探討本學科教學方法,達成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每學期至少舉行兩次有主題的教研組活動。及時記錄會議內容,統計缺席情況。
五、每學期聽課不少于16節,原則上聽滿本組所有教師的課,及時記錄案例和意見,并與教師溝通。及時布置科研任務,定期收集教師研究成果。
六、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確定本學科各備課組考試的命題原則和要求,審核各備課組月考以上命題。督促教師規范閱卷、采分。督促各備課組探索多元評價模式。配合教導處做好教師常規月度考核工作,做好教師常規期末考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