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學校創建工作方案(通用3篇)
健康學校創建工作方案 篇1
在21世紀學校發展的視野當中,特色學校的創建已是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更是提升學校品位、促進學校全面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特色學校就是學校在進行全面改革的過程中,在夯實學校常規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學校群體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具有全面性、多元性、穩定性的校園文化模式。而這種優秀的、特色化的、多元化的校園文化正是學校魅力和個性的充分體現,是學校發展、師生和諧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特色學校的創建,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舉措,也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特長的重要手段。多年來,我校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以實施新課程改革工作為契機,正努力創建學校教育特色,逐步朝著特色學校的目標邁進。為了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因校制宜,辦出自身特色,確保有計劃、有步驟地完成特色學校的創建工作,現結合我校工作情況,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特色學校創建指導思想:
培育學校特色是學校整體改革的需要。培育學校特色是創辦特色學校和學校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要培養“合格+特長”的學生,需要有“專業+專長”的教師,才可以創辦“規范+特色”的學校,這是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創辦特色學校的基本經驗和思路。
培育學校特色是學校發展的需要。“名牌學校”是學校辦學的最
高境界,它是建立在“特色學校”的基礎之上,需要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使“學校特色”成為學校的傳統,以優質的教育培養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提升學校的品味,使學校得到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
培育學校特色是學校穩定的需要。特色學校把學校特色滲透于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全體師生員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時,學校特色就可以理性化、慣性化地推進學校工作。
特色學校肯定有自己的學校特色,有特色的學校不一定就是特色學校。培育學校特色是特色學校建設的初級階段。而特色學校則是學校特色成熟的標志,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高級階段。
二、特色名稱:
書香校園,自主讀書
三、特色學校創建領導小組
組長:陳克基(校長)——吳琦(校長)
副組長:李學祥(副校長)趙延智(教導主任)
張俊(總務主任)
組員:各班班主任、語文課任課教師
四、情況分析
1、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是涼州區一所普通中學,現有教職工38人,學校占地20010平方米,現有學生近600人,10個教學班。近幾年,在上級領導的關心下,學校重修了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也加強了內部管理,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各科成績在三中靠點名列前茅。存在的問題:語文閱讀量少,寫作能力薄弱,急待提高語文閱讀、寫作能力。
2、特色學校創建的基礎分析:
素質教育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看,教育決不能忽視學生主體“人”的研究。教育要從主體出發,通過主體,依靠主體,來開發、發展和完善主體的實踐過程,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列寧同志說過:“學習、學習、再學習”,現代教育要樹立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終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自學”為主,這就要求學校從小學就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培養書香校園,自主讀書的本領是終身教育的需要。為此我校提出了創建“書香校園,自主讀書”這一特色。
從當前學校現狀來看,存在著學生看書少;讀書的面窄,讀書的興趣不高。從學校對學習后勁足、思維活動活躍的學生進行調查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都是愛讀書的。當前課程改革也把增加閱讀背誦量作為語文大綱修改的主要內容。“書香校園,自主讀書”給學生自由選擇的余地,去追求個性的發展,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故而也是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書香校園,自主讀書”是提高學生和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
五、特色目標:
“書香校園,自主讀書”的活動要引導學生讀大量的書,讀各方面的書,改學生從被動地讀書變為主動地讀書。讀書的興趣日趨濃厚,利用教師教給的方法及自己的方法進行,養成得當的習慣,使自己喜歡讀書,愛好讀書,有效讀書。由“書香校園,自主讀書”向“自主寫作”過渡。通過實驗研究,探究“書香校園,自主讀書”的規律,構建目標體系、操作體系、評價體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掀起學理論、讀名著,搜集學科有關書籍,在師生中開展書香校園,自主讀書潮,開辟師生讀書園地。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培養教師科研骨干,創造出理想的研究成果。學生通過學習達到以下目標:
1、整個中學階段課內外閱讀總量達到800萬字左右。
2、學生寫讀書筆記至少20篇(每周要求寫200-500字,每期搞好兩次積累展覽)。
3、學生每人在家庭中建小書房或小書櫥一個,平均每人藏書量30本以上,讀中外名著10本,古詩背誦200首以上。
4、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的識字量增加至10000字以上。讀書成為每學生一日生活的內容,形成自己的讀書特色,促進個性發展。
5、學習電腦操作,學會因特網及電腦進行閱讀和寫作。
六、途徑:
(1)學校環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領域之一。”為此,我們大力籌措資金,加大校園環境改造的力度,充分發揮環境的隱形教育作用,要精心布置校園,使校園成為學生書,自主讀書的熏房。“讓每一面墻都說話,讓每一寸土都育人”。學校將設置讀書長廊,校園里懸掛名人讀書格言、
學生讀書格言,平日在學校的宣傳欄、黑板報內開辟“讀書專欄”,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定期開展讀書節活動以交流成果,通過校園廣播定期播出學生的閱讀收獲,使學生在校的每時每刻受到熏陶,讓師生生活在一個充滿讀書氣息的“潛在課堂”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班級環境:根據各班班主任、學生的特長,將教室同樣布置成具有濃厚讀書氣息的地方,讓每一個學生都投身于其中。建立班級小圖書角,人人享有閱讀新書、好書的權利,在書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2、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
(1)采用“以讀為基礎,讀議間練相結合”的教法。知識技能抓“扎實”,情感因素激“興趣”,傳播知識突出“新”,落實“改”;教學過程突出“準”,落實“引”;語言訓練突出“實”,落實“促”。嘗試自學,整體感知。教師教學做到五突出、五帶進:突出精要,突出重點,突出關聯,突出邏輯,突出層次;帶進趣味、帶進微笑、帶進鼓勵、帶進音樂。
(2)課內讀寫結合:建立寫作系列,讀寫結合,提高作文速度,以“循序漸進”為原則,以多讀促多寫,以速讀促速寫。
①提前讀寫:從七年級開始就加強學生讀寫訓練,落實“及早起步,循序漸進,整體發展”的十二字方針,要求七年級寫作500字左右,八年級寫作600字左右,九年級800字左右,做到感情真摯,語言流暢,態度大方,姿勢正確,言之有物。
健康學校創建工作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下發的體育衛生工作條例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切實加強學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1、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使學生了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改善學校的衛生與教學條件,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
2、使學生了解一些衛生保健常識,培養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開展學生衛生健康與咨詢服務。
4、增進學生身心健康,不斷提高其健康水平。
5、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保證學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
6、促進兒童少年心理健康發展、預防心理衛生問題。
5、動員學生家長主動配合學校進行健康教育。
三、學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年級
1、通過課堂內外的教育,向學生傳授衛生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個人清潔習慣,使他們自幼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維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2、培養學生有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養成早睡早起、定時定量進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過量進食。懂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自覺地保護環境,并懂得預防接種的好處,自覺接受預防接種。
二年級
1、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高、體重的變化,了解兒童期的正常生長發育,并注意生長發育期應注意的事項。知道保護眼睛、牙齒、耳朵、鼻子的重要。
2、認識到陽光、空氣、水與身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均衡飲食對身體發育的好處,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年級
1、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方法。
2、教育學生交通安全知識,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健康學校創建工作方案 篇3
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實現“環境友好型示范區”的試驗區創建目標,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河南省農村改革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為統攬,以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實施農村治污保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以村級“六有六無”為載體,以示范村五項工程為抓手,堅持以人為本和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環境綠化與基礎設施共建的原則,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打造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
二、基本原則
(一)分類指導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推進。
(二)可持續發展原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有機結合,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三)以人為本原則。以促進農村社會發展進步,改善農村環境和生活質量為目標,幫助和引導農民發揮本地資源優勢,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營造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科學的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四)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環境綠化與基礎設施共建的原則。一方面要加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加大資金投入,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另一方面要注重生態保護和建設,防止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保護飲用水源水質,有效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要將環境綠化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三同步”,即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驗收。
三、創建內容
1、高標準建設培山村文化廣場,新征地2800平方米,計劃總投入60萬元。廣場建設以景觀與實用兼具的理念,按要求配備健身器材和相應的文化娛樂設施,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全面達標,綜合發揮廣場服務和精神文明的主陣地功能。
2、建設培山村公共垃圾處置場。實行戶戶配備垃圾桶,統一清運垃圾,集中填埋,培山村配備一輛垃圾清運車,確定兩位清潔工,負責全村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與填埋。
3、高標準規劃和建設培山農民新村。規劃新征地97畝,概算建設投資500萬元,計劃安置容量為110戶。
4、全村13個村民組之間全部修通3.5米水泥路,高標準修建李小灣至張大灣全長3公里的培山農民新村水泥大道。
5、嚴格穩妥的實施培山村建設規劃。切實杜絕村民建房無序散亂狀態。全面按照建設規劃的引導集中建設區、限制建設區和禁止建設區的規劃要求,統一合理布局。村集體統一流轉和調整土地,堅決杜絕個人非法占用和買賣。x年開始,培山村新建住宅全部進農民新村規劃區。
6、以桂花博覽園和牡丹園建設為依托,全面實現無綠化空場地創建目標。傾力配合桂花博覽園500畝的二期擴建工程。按期完成500畝的土地流轉任務,保質保量完成新建區整地和花木栽植任務;積極促成牡丹園招商引資上規模。計劃在兩園內新植桂花等各類花、樹20xx0棵,由培山村丹桂飄香園藝合作社具體負責栽植和養護工作。
7、廣播電視入戶率100%,程控電話入戶率100%,行政村通寬帶。
8、實行集中供水和井泉供水相結合,自來水入戶率達到90%。
9、村民集中居住區無“一池三化四清五改”遺漏戶。切實推進沼氣池建設,戶建沼氣池達到60%以上,使用率達到100%。
10、污水入池,無污水橫流現象。家禽家畜一律圈養。保持農戶庭院干凈整潔。
11、全面加快實施培山村農業科技服務站建設。已經建成的畜牧獸醫站要爭取資金完善配套設施,加強從業人員專業培訓,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12、突出特色完善旅游服務體系。按照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布局,立足“紅綠”資源特色,依托“桂花博覽園”、“牡丹園”品牌,放大紅色旅游路沿線核心的優勢競爭力,突出旅游服務精品產業開發,圍繞食、住、行、游、購、樂,健全服務功能,配套基礎設施,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產業管理,全面提升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的質量檔次,使旅游服務業在三年內成為培山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規劃,明確目標,認真落實創建任務。成立鎮村兩級生態文明示范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在x年全力以赴,完善生態文明示范村基本條件,全面達到建設標準。首先制定具體可操作的創建方案,制定好村莊創建規劃,建立上下銜接的規劃體系;規劃要以改善人居環境為重點,體現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明確遠景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制定規劃要從實際出發,做到科學合理,便于操作,并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抓好落實。
(二)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組織農民廣泛參與。要向農民廣泛宣傳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的重大意義、任務目標,做好群眾的組織宣傳工作;制定村莊建設規劃、修建村莊道路、綠化村莊、改水改廁、治理環境等,都要組織農民民主討論,廣泛征求意見,充分發揮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團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和帶動農民積極投身到創建活動中來,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三)政策扶持,社會幫建,積極提供創建條件。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資金籌措采取“四個一點”的方式:即爭取上級支持一點、地方財政補助一點、村集體自籌一點、社會各界捐助一點,確保村級投入不少于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