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4篇)
《生活》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1
荒廢了個半月的寒假,閑來無事便看了《人生》這本書,也引發了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相信在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的身邊也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高加林,空有才華抱負卻怎么也逃脫不了農村的落后與封建。為愛執著,善良如金子般的巧珍,為她的不幸同情的時候也在佩服著她的勇氣。她愛高加林,愛到骨子里卻還是沒能和高加林在一起。或許有人會說高加林沒有良心忘恩負義,但我想可能是因為高加林對巧珍的愛還是抵不住外面的誘惑,還是沒有他的飛黃騰達重要。德順老人是我最敬佩的,他有相愛的人卻因為一些原因沒有在一起終生未娶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平凡的話語中蘊含著大大的哲理。有人會說一個農村老人能說出什么有見識的話,但我會說子非魚安知魚之見解。
當時的那個年代人們對于走后門的非常反感,而如今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的風氣。是啊,有關系好辦事,沒關系只能空有才華無處實施。有的沒有關系的人想要出人頭地就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或者是代價,還有的會把自己的婚姻當成了平步青云發家致富的工具。在這個社會上,我不知道長久下去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么樣。起碼現在看來,還是挺平衡的。但是城市對農村的偏見只是有一小部分得到了改觀,骨子里還是有很大的偏見。我不知道他們的優越感是從哪里來的,還是那句話,不了解就不要對任何人和事做出有失偏頗的見解。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在這個世故的社會,知世故而不世故,便是對自己最大的保護。
人生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的,苦痛歡樂都要自己經歷。一生之中不管成就如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家人,待人真誠就好。既然人生怎么都要好好過,那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要相信,總會有人能理解你陪伴你,給你信心和勇氣。所有的詞到了最后都變成了家人。是家人不是親人,親人太多家人只有那幾個,不管在哪,有家人的地方,才有家。
人生下來,就要過著屬于自己的人生,中途可能會遇到一個人然后生人,看著孩子過好自己的一生。酸甜苦辣咸,百種滋味萬般姿態,低姿態過好生活。這,才是人生。
《生活》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2
看了路遙的人生之后,心情有點沉重。有時候真的覺得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當我們旅途不順時應該怎樣調節;當我們面對這一系列的艱難抉擇時,我們該怎么辦;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是否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這條路曲曲折折,走得越長,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得越多。
《人生》一書敘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他與兩個女人之間的事情構成了書的一個發展線索。我個人比較喜歡劉巧珍,她美麗善良、貼心,處處為所愛的人著想。當高加林是一個老師時,她站在旁邊默默的關注他,雖然很愛他卻不敢表達,覺得自己配不上他。當愛的人被人頂替了教師職位回到家種地時,看著他在山坡上拼命挖地把手弄傷之后,心里很心疼,給他送藥水;當加林提著饅頭到縣城賣時,她在一旁悄悄的觀察著他,心里很替他著急,當加林一個饅頭都沒有賣出去時,她幫他賣..........這些行動都深深的打動了高加林,他倆開始談戀愛。戀愛中,有一次他倆在草堆中談話,巧珍對加林說當我們結婚之后,我要讓你像在學校一樣,過星期天,還有一次她到縣城里看著愛人的被子薄,便說要給加林續棉花..........這些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巧珍對加林無私真摯的愛。對于巧珍,我是十分的佩服,一個女人到底有多大的胸懷才可以這樣默默的付出,可以苦自己,卻不愿意自己所愛的人受苦,處處為愛的人著想,把最好的東西留給愛的人。
對于高加林我有恨也有同情。恨他無情的拋棄了真心真意他好的人,同情他來來去去最后又回到了黃土,落下一個不好的下場。他是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高中畢業生,自信、有抱負、有思想,畢業后當上了民辦教師,但是被人不公平的頂替了。他的心里很不平衡,是巧珍慢慢的安撫著他。給予了他無私的愛,讓他感受到快樂。但是當他進城工作之后,漸漸的覺得自己與巧珍有差距,開始拋棄在農村的相好。記得那次巧珍到縣城看他時,對他說他家里的豬生了十二個豬娃,被老母豬壓死一個.......他表現出反感,不耐煩,這預示著這段感情快走到了盡頭。加上黃亞萍對他的熱烈追求,他更是動搖了。
黃亞萍是一個城里的女人,有知識有文化,大膽、開朗活潑,對高加林窮追不舍。她與高加林之間有共同的文學愛好,這拉近了他們之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最后高加林無情的丟下了巧珍,投向了那外一個女人的懷抱,我想換做現在的一些人也會這樣做的。但是就像我們說的一樣,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有人告發了他進城工作是靠關系。他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那片黃土地,所有的東西頃刻之間又沒有了,原有的愛人早已離開,鄰居視他為負心漢。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世上沒有后悔藥,一切已來不及,只能認命了。我們不能把這些全怪罪在他自己身上,造成這種結局的也有社會原因。我們面對他這種情景時,也不敢保證不會像他那樣做。在現實面前,有好多事情是被逼無奈。
到現在為止,看過路遙的好多作品,對《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感觸比較深。作為一個南方人,不太了解陜北的文化底蘊。但是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印象是很深的。《人生》給了我很多想法和啟示,其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是啊,人生這條路需要我們好好的走,要記得曾經對我們好的人,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生活》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3
時間如流水一般流去,轉眼,就已經有了三年。回首過去的大學生活,快樂與苦惱共存、興奮于迷茫同在。在這一段時間里,我沒有什么特別值得驕傲的東西,唯一的收獲便是讀了一些文學著作,寫了大約八、九萬字的讀書筆記,這是最令我開心的成果,因為它見證了我的大學讀書歷程。從進入大學的圖書館以來,我便愛上了那泛黃泛黃的書頁,翻著它們,就像是在翻著我的夢想一樣興奮。
讀書最重要的便是學會思考,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人具有思維,我們不應停留在表面的文字意蘊上,也不應局限在作者的思想上,而是要擴展思維,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死讀書,讀死書,那么就如同沒有去讀一樣,毫無收獲。人若放棄思考,那么就和動物沒有什么區別呢?
讀書,讀什么書?這也是大多數人疑惑的問題。我的一位好友,現在也是大三的學生,她們幾乎沒有課,她不知道要干什么,很無聊,便詢問我,我提意見讓她多讀書,可是她卻說不知該讀什么。這種情況我想應該是大多數的人都出現過的。許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繼續讀書,而在他們想讀書的時候,又不知道從那本書開始閱讀或者不知道讀哪一類的書。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讀雜書,所謂雜書,是指各種各樣存在的書。讀雜書,就是不管它是什么書,你都可以去閱讀。閱讀了,你才知道它的好壞;閱讀了,你才有了不同的比較。人是一種好奇心極強的動
物,好多東西,不管別人說他有多好、多精彩或者多壞、多丑陋,你都沒用多大的感覺。唯有自己體會了,才不會去盲目的追求。
讀書的好處就不用多說了,相信愛讀書的人讀書都有說深有體會。而我,正在用我剩下的大學時光,讀更多的書。
《生活》讀書心得體會范文 篇4
發現已經好久沒有拿起筆寫東西了,記憶中文字是內心最好的詮釋,是因為忙而沒有時間寫東西嗎?其實不然!每次都感覺自己很忙,可是這么長時間以來都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只是每次都是再為自己找借口,一個可以讓心安理得的借口。
每個人都在憧憬自己以后美好的未來,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能看見的遠方有多遠?你永遠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甚至下一秒,會發生什么,你都無法預知,所以何談未來?
人的這一生,其實是多美的可悲!就像曾經老師說到的蕭紅的那本書《生死場》,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在一步步走向死忙。就像一個宇宙的輪回,每個人都在趕著生,趕著死。或者這樣的說法,未免有些悲觀,但是,道理卻是很實在。每個人兩手空空的來到這個世界,最后在兩手空空的離開人世。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只是一粒小小的塵埃。
在曾經所謂的大學里,有同學問我:你是人才還是人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肯定會回答我: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我介于這兩者之間。如果是這樣,我覺得:你正是在向人渣一步步墮落。而墮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什么是大學?我的精神曾經死在大學。大學是一個讓大多數人墮落的地方。很多人曾經懷著的遠大的夢想,斗志昂揚地走進了大學的校門,但是當三年,四年大學生活過去了?究竟是成為了人才還是人渣?結果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
中國如今的大學擴招得得如此厲害,每年畢業走出校門的學生就有好幾百萬,剛踏上社會想就業就已經失業了。這是才發現文憑是多么的一文不值。因為招聘單位看中的是你的能力跟工作經驗。
曾經站在人多攢動的校園招聘現場,招聘單位是很多,但是你中意的能有幾個呢?如今的畢業生多如牛毛,企業不怕缺人,學歷高的多的是,所以他們不擔心找不到人。這是你才發現,他們會把工資壓得很低很低,低的還趕不上通貨膨脹買柴米油鹽的錢。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開始彷徨了......是馬上工作還是去考公務員,還是繼續讀書考研呢?
當一個人在社會上待久了,才慢慢體會到社會的心酸。發現要做一番事業是多么的艱難,你不是富二代,不是紅二代,只有靠自己,而自己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在這個社會歲上,有幾個人能成為馬云,馬化騰或者李彥宏?大多數都是普通人,掙扎在社會的最底層。步入社會了,壓力隨之也越來越大。這個世界什么都可以很虛偽,就是社會很現實。
希望可以變成失望,失望可以變成絕望,但是誰有時這一變化的決定者? 責任,并不是別人給你的,而是自己成熟的思想內定的。每個人都說自己長大了,都說自己成熟了,或許只是一種成熟的表象。對自己父母具有永遠都無法推卸的責任,但是現在的我們拿什么去承擔這份責任。
從小學時代“我的理想”,到初中時代“我的將來”,到高中時代“我的大學”,到大學時代“我的迷茫”,這一過程中雖然完成了人生目標的蛻變,但最后剩下的是死掉的軀殼。
痛苦、偉大、新生的過程。人生,難道不是一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