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心得體會(精選5篇)
留學心得體會 篇1
經過了2年的等待,PSP上的《J聯盟創造球會6》終于在日前出了漢化版!感謝play漢化組!
球會系列一直是人氣頗高的日本系的足球經理,和足球經理不同的是,其中大量的架空球員和華麗的比賽場面讓游戲別具一格,同時它比起經營更注重玩家自己對球員的培養和發掘。是喜歡足球和經營類玩家不可多得的作品。
訓練球員以及特技篇
1.球員的特技怎么訓練,找不到對應的特訓項目?
答:現在日站資料整理的特訓項目并不是對應特訓項目的名稱,而是對應特訓項目簡介第二行開頭的日文,只要這個對應就行了。
2.為什么按照對應表練特技也練不出來?
答:因為特技的訓練很考驗RP,并不是練就會出來。現在主要有幾點可以影響:1.教練要夠強,并且善于練習進攻的教練容易練出攻擊技能,防守的則類推;2.球員本身界限要高,就是說自身潛力和實力強的球員就越容易;3.特訓的人盡量不要休息,練全隊休息的時候也要在單人休息中勾掉他。4.最后就是看RP,往往輸球后的特訓完成也會學得技能,但是勝利卻不會。
這一作簡單地說訓練特技就是拼RP,沒啥大的好說的。。。很無奈,期待官方攻略本的說法。比爾大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教練對球員技能也有一定影響。
1.選擇什么樣的球探合適?
答:這主要看球探,絕妙年俸交涉人和絕妙移籍金是初期不錯的技能,基本可以為球隊便宜30%的年薪和轉會費,其次球隊開始注重建設后,自然是選手、監督、新人之質重視的技能,最后就是大物選手、監督、新人的技能,大物是每個球會玩家的追求,而球探就是技能越多越好。
2.怎么有好的球探?
答:這個看RP,每個月都不同,不過當你的球隊越來越強的時候,市場上給你雇傭的球探也越來越強大。
3.初期使用什么球探?怎么老是買不到人?
答: 初期建議使用奧島望這個球探,盡管貴,但是能力比免費球探強不少。和21歲以下新人談合約他還能強制減薪20%,第一年相信大家肯定大肆采購青年軍,這個技能太有用了。 買人有個小技巧,切忌不要連續直接交涉兩個球員。初期俱樂部排名低,很容易被J1的隊伍54. 舉例子,我1周后半直接交涉了大阪鋼巴的安田理大,2周前半再直接交涉清水心跳的岡崎慎思。 90%的可能清水心跳不會鳥你。 所以大家還是要等等才行。 另外,在看球探LIST的時候可以按START自己設置LIST要求,初期我們的目標球員能力低,所以很容易LIST出來,根據條件來設置LIST來獲得最好的效果。
1.什么是好的教練?
答:自然是連攜圈夠大,技能夠強,技能主要推X個別指導,可以讓這個位置的特訓時間減半,可以說是練特技的最好人選,其他就是盡量找希代的教練,一般都有7~8個技能,相當的犀利。
目前來說最熱門的就是弗格森了,因為他有球員再生工廠這個技能。據說能把早熟球員變成晚成型。
2.怎么找稀代的教練?
答:每年年初簽廣告的時候就要簽有海外集訓的廣告,然后看好上面說的地方,比如是英格蘭,那就到人事里面的監督菜單里面按START鍵,然后在國籍中選擇英格蘭,這樣球探就會只尋找該地區的教練,然后每月初來看是否有稀代教練就好了,也是看RP,不過球探夠強的話基本每年都能找到1、2個,下一年的話記得繼續換成下一個廣告贊助有的地方。
3.初期用什么教練好?
答:初期有2個免費的教練,一個是對手隊的拉莫斯,一個是前日本國家隊的教練奧西姆。初期經過幾次勝利的交鋒死敵會炒了拉莫斯,這時你就可以在教練菜單里面免費簽約他,前期算是強力的教練。隨后經常去西歐集訓(包括:英、法、意、德等),就可以遇到奧西姆,和他對話,幾次后就會有選項邀請他出山,確定后一樣可以在教練菜單里面免費簽約,算是不錯的教練了,僅次于稀代教練。
我推薦新人先用開始的那個免費教練,然后每次客場對戰對手隊的時候一定用SL擊敗他們。大約7,8次后,小次郎會炒掉拉莫斯,之后拉莫斯會到你俱樂部來,下一個月你就能用他了,5年免費,7技能的強悍教練。特別是把很多進攻技能特殊訓練減半,超好用。 奧西姆就是這次球會代言人。 他在球會初期會每年6月3周后以及11月3周后造訪你的俱樂部,等你的俱樂部進入WPL之后他就會表示你的俱樂部已經成熟了,他回去自己東歐老家了。之后就像BILL大說的那樣,去歐洲CAMP然后去造訪奧西姆,幾次之后能請他出山。 目前沒看到他的數據,但是肯定很牛叉。如果銜接的好,拉莫斯五年結束的時候就能用奧西姆了。
人才引進和青訓篇
1.可不可能從其他隊買進年輕的希望之星?
答:不可能,本作的一個重大改變就是真實球員重生的年齡是自己類型最高峰的前1年左右,就是說晚成性和持續性的球員在別的隊重生只能30歲左右,而超早就是16~19歲左右。
日本球會的那些轉生球員還能考慮一下,海外的就別想了。20歲的內斯塔要價150Y。
2.那希望之星要從哪里得到?
答:從青年隊,青年隊會隨機得到強力的16歲球員,當然你要先建設好青年隊的設施(參照第4條),另外就是從每年開始的新人選拔,基本只有18和22歲,可以好好訓練,不過新人選拔一般都是J聯賽本身的球員。
3.球員轉正后要從哪找到?
答:一般是在他本身所屬的俱樂部,元老級是在自己黃金期的俱樂部,也可能會在國籍聯賽的俱樂部。
4.怎么讓青年隊得到大物?
答:中期攢夠錢就將俱樂部升到LV3(不是足球場),然后建一切青年隊的設施,一共有4個,以后每年基本3個日本+一個外籍的強力新人,更可能出所謂的大物,就是青年隊一出來就是知名評價,18歲前就會有神級的評價,也是考驗RP的,前面會顯示2顆星,當然并不是有2顆星就是大物,只是因為前期球隊太差,所以出個一般的人就會被標為大物,真正的大物除2顆星外評價要是知名以上。不過青年隊出的強人大多也都對等和屈指,是球隊的主力,要好好培養。
關于秘書對青年隊的評價其實和俱樂部強弱有關。比方現在我們俱樂部90%的球員的評語都是世界出場不是夢,那么如果青年隊來一個世界出場不是夢的球員,秘書只會說普通青年選手。如果來一個世界通用的選手,秘書會說期待。如果來一個世界對等的選手,秘書才會說是大物。所以后期大家球員基本都是世界屈指的時候,來一個大物的話基本就是神了。
1.留學在哪里,怎么找不到?
答:本作其實取消了留學而采用租借的系統,但是大多老玩家仍稱之為留學,在人事中的期付留學就可以將自己的球員租借至其他隊留學學習。
2.為什么沒有新的留學地以及海外集訓地?
答:在每年開始的時候會簽約廣告商,可以查看廣告商的說明,其中就有介紹海外俱樂部的,簽約后2月和7月就可以去集訓,或者隨時讓自己的球員前往留學。
3.怎么能擁有固定的留學地?
答:在2月和7月的海外集訓中,會可以選擇集訓的對手隊,每一次集訓交鋒就會增加2隊的友好度,當友好度滿了后,就可以自由租借球員前往這些俱樂部。
問對方俱樂部買人也可以增加友好度。
4.聽說有刷留學地的方式?
答:是的,可以利用游戲里面的BUG,先在2、7月的安排中選擇好集訓地和對手,然后在選擇削除取消,每一次都等于增加友好度,10次后基本對方的友好度就滿了,而你一分錢也不用花。
5. 神秘的阿聯酋到底是什么CAMP地?
答: 10Y一次的阿聯酋海外集訓,到底這個神秘的集訓有什么用呢? 說老實話我實在不知道為啥10Y一次。但是如果你去那邊集訓,你的熱身賽對手都是曼聯,巴薩,皇馬這些豪門,用來刷留學地不錯。
6. 有沒有好的留學地推薦?
答: 進攻去巴薩和阿森納,雙5星。陣型去利物浦,雙五星。 戰術去曼聯,雙五星。 精神去皇馬,雙五星。 防守去巴倫西亞和AC米蘭,據說AC的效果更好。 身體去拜仁慕尼黑。
留學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我還在申請國家公派留學的資格,而現在已經在美國度過了半年的時間。在曾經擁有菲茨杰拉德、約翰納什、阿蘭圖靈、馮諾依曼等巨匠的普林斯頓大學里,感受著一股純粹與優雅氛圍,一種對科學的向往。
在出國之前,我無意中看到了沈誕琦的一本書《自由的老虎》,作者從菲茨杰拉德說起,挖掘出一個又一個關于普林斯頓大學校友的精彩故事,講述著一個又一個關于自由的老虎的故事(普林斯頓大學的吉祥物是老虎)。這座古老的大學一直在用其自由、包容的態度鼓勵著一代一代的普林人奔跑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我這里的導師是建筑學院的Forrest教授,他年輕、幽默,有時會邀請我們去他家里,但是對于科學問題則極其嚴苛。目前,在Forrest課題組中研究輻射傳感器的主要負責人并不是他的博士生,而是一名從哥倫比亞大學過來訪問的本科生,而且還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這位說著一口純正倫敦口音的學生叫做Nicholas。他從哥倫比亞大學來到這,從計算機專業跳到建筑學院,追求一切讓他感興趣的事情。
我剛進入Forrest課題組的時候有一種茫然,“我在哪,我是誰,我要做什么”,Forrest說要我找到適合自己興趣和專長的課題。隨后,我進入地熱換熱器的研究,雖然在國內沒有涉及過這方面,但是在傳熱學方面的研究經驗幫助我很快找到了切入點。隨后3個月時間,我不斷推進研究工作,閱讀大量相關文獻,對模型進行詳細推導與計算,最終在課題組另一位博士的協助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完成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撰寫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當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導師的許可將論文進行投稿的時候,Forrest告訴我質量比數量更重要。這時我才發現,一篇高質量的論文除了內容本身以外,也要注重邏輯表達與連接,以及文章結構清晰度,在細節處更要注重每一個標點符號,這都讓我感到受益匪淺。
在我來普林斯頓之前我以為我的課余活動會被這里的中國學生聯合會承包,但是來了之后,普林斯頓大學的戴維斯國際中心卻吸引了我。每周三在劉易斯樓舉行的TeaTalk活動,吸引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坐在一起,一邊吃著國際中心免費提供的午餐,一邊討論著很多有意思的話題,這一次一次的互動中感受著不同國家文化的碰撞,在這里文化的多元性被充分發揮。而當夜幕降臨,寧靜的普林斯頓校園里,也許在某個實驗室,正在進行著改變世界的科學研究。
留學心得體會 篇3
3月13日,在國內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里,我在波士頓經歷第三場暴風雪。距離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已經幾個月了,可以平靜回首在學業及生活中的點滴心路歷程。
記得初到波士頓當晚就面臨公寓燈壞,沒網,房間儼如垃圾場的窘迫,第二天我收拾心情去MIT見了外導KarlBerggren教授。教授個子高大,蓄有絡腮胡子,精神抖擻。初見面,他便非常熱情地詢問我是否安頓好了,并安排學生帶領我參觀了實驗室。
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實驗室安全問題,他們希望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開展高效的科研工作。進入實驗室的第一步便是進行安全培訓,學會避免發生安全問題和應對實驗室緊急情況。在經歷一個多月的安全培訓后,我順利在實驗室開展實驗。課題組組會每月進行一次,有時會因故取消,報告人由自薦產生。各個小方向的會議頗多且頻繁,且非常重視與導師一對一交流研究進展。
在美國,無論教授還是學生,他們都會將每天的工作行程提前安排在日歷上。這樣便于提醒自己,并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每天的工作與學習。美國人習慣使用郵件交流,這樣的好處是郵件一直留有存根,查找記錄和附件相當方便可靠。圣誕期間,我和組內的同學打算小聚,她便是使用郵件與我進行聚餐規劃,依次羅列出她的計劃。雖然當時我已經來美頻繁使用郵件一月有余,但這也著實把我驚著了。
作為世界學府,MIT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這或許就是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吧,并且這種努力是相當高效的。在這里,雖然大部分人進行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沒有午睡習慣的他們從中午開始的工作效率非常高,而且對于科研的專注度很高,希望將技術做到極致,有需要的話可以連續通宵做實驗。而且,學習沒有年齡的限制。讓我印象很深的是,我經常在實驗室看見一名頭發花白的老爺爺邁著蹣跚的步子,動手做實驗,后來才了解到他是外導的導師。老爺爺的研究熱情和動力深深震撼了我。
工作之余,人們喜歡舉辦社交活動,結交新朋友。在參加活動時,沒有“低頭族”,大家都享受著交流時知識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換。在MIT似乎沒有學科的界限,學生的知識儲備相當大,涉獵范圍非常廣,在與他們的交流中能學到各方面的知識。在平時,校內舉行的學術報告也非常多,覆蓋材料、化學、大數據、社會、經濟等。在MITapp內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我都會標記在日歷里去參加。在雙休日,我會參加波士頓當地的一些活動,例如小型音樂會、圖書館日、啤酒節等。
在這個冬季能持續半年的地方,波士頓人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不緊不慢。他們對生活樂觀的態度非常感染我,一切開始變得美好起來了。
留學心得體會 篇4
倫敦大學學院是英國“G5超級精英大學之一”,20__年QS排名世界第7,是享有盛譽的大學之一。碩士期間,我主要從事新能源、光催化方向,而倫敦大學學院化學系擁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多位校友、教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很幸運,我能成為同屆一個到UCL求學的國家公派學生。說實在話,我心中特別珍視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當坐上飛往英國的飛機時,夢想隨之一起起飛。在到達英國上空時,俯瞰美麗的英格蘭島,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美景。這是記憶中永遠不會磨滅的畫面。
我在UCL理學院學習化學專業,導師是一名華人,課題組大部分都是中國各大名校的留學生。求學之路是艱辛的。我第一個學期只有一門英語課程,日常主要在實驗室做實驗、看文獻、寫文章等。這里一般上班比較晚,上午9點,學生和老師才來到實驗室,不過一來實驗室,他們就立刻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之中。有些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看文獻,學習效率之高令我佩服。
談談這半年我對于UCL科研模式的感想。國內做研究選課題,主要依據實驗室的項目,向研究生分配任務,從而進行課題的研究。在UCL學習期間,我會不定期跟導師、師兄師姐進行課題討論,學術氛圍比較自由。每次跟導師見面,他闡述自己想法后,總會問一句:“你是怎么想的?你覺得這個有意思嗎?可以做嗎?”導師的出發點是“我”,即我是否覺得該課題有趣,我是否認為這方向值得研究。作為學生,能深刻體會到這個課題的自主性,很容易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這對科研有很大的幫助。
來倫敦前,我聯系課題組師姐租好了房子。住處離學校很近,走路到實驗室大約五分鐘。倫敦的伙食令我實在不太習慣,而且價格太貴。后來,我像這里大部分留學生一樣,一日三餐全由自己解決,省了很大一筆開銷。
在平時學習之余,我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加入UCL的社團。UCL一共有200多個社團,數量多、質量高,每個社團必須每年達到30個成員才可以成立。在開學的前兩個月,UCL會舉辦一次社團迎新會。各類社團會布置展臺和宣傳海報,開展有趣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加入。UCL有很多跟藝術相關的社團,比如聲樂舞蹈等,非藝術類專業的同學在課余時間用心排練,完成極具欣賞價值的演出。我加入的舞蹈社團每星期都會組織活動,既方便大家的交流,也豐富了課余生活。在周末放假時,我們一些玩得好的留學生會在中國餐廳聚餐交流學習經驗,分享學習過程中的苦與甜。記得新年時,導師還特意叫上實驗室全體中國人去他家跨年,包餃子、貼對聯、看新春晚會,這些都令我們在外的留學生倍感溫暖。
留學心得體會 篇5
牛津大學本科二年級數學專業。在國內普通高中讀書,高二后到英國,先是讀了兩年大學預科,后考入牛津。
留學感受
讀大學就靠自覺。在牛津讀本科,每天只有兩個小時的課,一個星期有4、5張卷子要做。其他時間自己安排。剛入學時,學校在新生手冊里就提醒,“如果要拿到很好的成績,你每天都要學習,至少早上9點到下午5點是學習時間,晚上可以自由安排時間。”不要以為進了名校就進了保險箱,這只是學習的開始。
名校申請并不像想象中的難。很多學生認為,好的大學遙不可及,其實不是這樣。我參加的是英國高考,從個人經歷來說,如果預科讀比較好的學校,加上中國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努力,考上好的大學并不困難。總的來說,在英國考大學要比在中國考容易得多。當然也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牛津的學費很貴,一年的學費加生活費大約兩萬英鎊,學生要在讀大學之前就作好經濟預算。
留學建議:
一定要選擇好的語言學校。有的中國學生到了不好的語言學校,往往會學“壞”,不努力學習,整天結交朋友或者出去玩。因為讀語言不會有很大的學業壓力,有的人就借學語言的名義玩或者打工。
另外,現在中國人來讀語言的越來越多,很多語言學校成了中國人的學校。有的班里10個學生有8個是中國人,這種學校對你語言提高沒有幫助,語言學校又是留學過程中最貴的消費,所以選語言學校很重要,不要輕信中介的宣傳,要問清楚中國學生在學校占多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