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則與標準的區別
細則與標準的區別在哪里?我相信很多人都還沒分清楚吧。下文是小編收集的細則與標準的區別,歡迎閱讀!
細則的概念
細則一般由首部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首部
包括標題、制發時間和制發依據等項目。
1)標題。幾乎全按“適用范圍 + 實施 + 文種”構成,適用范圍一般多由母體公文標題來充當。一般細則的標題有兩種形式:
a.由地區、法(條令、規定)名稱和文種組成。如《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
b.由法(條例、規定)名稱和文種組成。如《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
正文
正文一般由總則、分則和 附則三部分組成。總則說明制作本細則的目的、根據、適用范圍、執行原則;分則根據法律、法規、規章的有關條款制訂出具體的執行標準、實施措施、執行程序和獎懲措施;附則說明解釋權和施行時間,有的細則還對一些未盡事宜作出說明。
正文結構形式有兩種:章條式和條項式。在章條式中,第一章是總則,最后一章是附則,中間各章是分則,每章有若干條款。條項式細則不分章,各條項內容相當于章條式各條,但項目略少,內容更加具體。一般來說,根據法律制訂的細則多采用章條式,根據條例或辦法制訂的細則多采用條項式。
細則實例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國家安全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負責本細則的實施。公安機關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適用本細則有關規定。
第三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境外機構、組織”包括境外機構、組織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分支(代表)機構和分支組織。“境外個人”包括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
第四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間諜組織代理人”,是指受間諜組織或者其成員的指使、委托、資助,進行或者授意、指使他人進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活動的人。間諜組織和間諜組織代理人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以下簡稱國家安全部)確認。
第五條 《國家安全法》所稱的“敵對組織”,是指敵視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 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安全的組織。敵對組織由國家安全部或者公安部確認。
第六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資助”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向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二)向境內組織、個人提供用于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經費、場所和物資的。
第七條 《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勾結”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是指境內組織、個人的下列行為:
(一)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共同策劃或者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二)接受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的資助或者指使,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三)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建立聯系,取得支持、幫助,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第八條 下列行為屬于《國家安全法》第四條所稱“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破壞活動”:
(一)組織、策劃或者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恐怖活動的;
(二)捏造、歪曲事實,發表、散布文字或者言論,或者制作、傳播音像制品,危害國家安全的;
(三)利用設立社會團體或者企業事業組織,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四)利用宗教進行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
(五)制造民族糾紛,煽動民族分裂,危害國家安全的;
(六)境外個人違反有關規定,不聽勸阻,擅自會見境內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或者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重大嫌疑的人員的。
國家安全機關在國家安全工作中的職權
第九條 境外個人被認為入境后可能進行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活動的,國家安全部可以決定其在一定時期內不得入境。
第十條 對背叛祖國、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依據《國家安全法》第六條的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可以通緝、追捕。
第十一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 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對發現身份不明、有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嫌疑人員,可以檢查其隨帶物品。
第十二條 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緊急任務的車輛,可以配置特別通行標志和警燈、警報器。
第十三條 依據《國家安全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對查驗中發現的不符合 維護國家安全要求的電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設備、設施,可以責令有關組織和個人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拒絕或者沒有能力進行技術處理的,可以予以封存、扣押,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
第十四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行為,不受其他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工作任務時,應當出示國家安全部偵察證或者其他相應證件。國家安全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國家安全工作中,應當嚴格依法辦事,不得超越職權、濫用職權,不得侵犯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
公民和組織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和權利
第十五條 機關、團體和其他組織對本單位的人員進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工作,應當接受國家安全機關的協調和指導。
第十六條 公民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向所在組織報告的,所在組織應當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不得延誤。
第十七條 公民和組織支持、協助國家安全工作,有權要求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制止侵犯其合法權益的行為。
第十八條 下列情形屬于《國家安全法》第五條所稱的“重大貢獻”:
(一)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線索,發現、破獲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案件的;
(二)為國家安全機關提供重要情況,防范、制止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發生的;
(三)密切配合國家安全機關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表現突出的;
(四)為維護國家安全,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進行斗爭,表現突出的;
(五)在教育、動員、組織本單位的人員防范、制止危害國家安全行為的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第十九條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條所稱“非法持有屬于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是指:
(一)不應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攜帶、存放屬于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二)可以知悉某項國家秘密的人員,未經辦理手續,私自攜帶、留存屬于該項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和其他物品的。
第二十條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一條所稱“ 專用間諜器材”,是指進行間諜活動特殊需要的下列器材;
(一)暗藏式竊聽、竊照器材;
(二)突發式收發報機、 一次性密碼本、密寫工具;
(三)用于獲取情報的電子監聽、截收器材;
(四)其他專用間諜器材。專用間諜器材的確認,由國家安全部負責。
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 實施危害國家安全行為所使用的工具和其他財物,或者本細則第六條所列的經費、場所和物資,國家安全機關可以予以查封、扣押、凍結;所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根據不同情況,由國家安全機關予以沒收或者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國家安全機關沒收的財物,一律上繳國庫。因泄露國家秘密所獲取的財物,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辦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二條 實施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 上級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分,國家安全機關也可以予以警告、告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
第二十三條 下列情形屬于《國家安全法》第二十四條所稱的“立功表現”:
(一)揭發、檢舉危害國家安全的其他犯罪分子,情況屬實的;
(二)提供重要線索、證據,使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得以發現和制止的;
(三)協助國家安全機關、司法機關捕獲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的;
(四)對協助國家安全機關維護國家安全有重要作用的其他行為。“重大立功表現”,是指在前款所列立功表現的范圍內對國家安全工作有特別重要作用的。
第二十四條 有證據證明知道他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或者經國家安全機關明確告知他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在國家安全機關向其調查有關情況、收集有關證據時,拒絕提供的,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二十五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公民和組織依法有義務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拒不提供或者拒不協助,構成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十六條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人身傷害或者財物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并由司法機關或者國家安全機關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七條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 玩忽職守、 徇私舞弊、 非法拘禁、 刑訊逼供,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附 則
第二十八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標準的概念
標準 原意為目的,也就是 標靶。其后由于 標靶本身的特性,衍生出一個“如何與其他事物區別的規則”的意思。將“用來判定技術或成果好不好的根據”廣泛化,就得到了“用來判定是不是某一事物的根據”技術意義上的標準就是一種以文件形式發布的統一協定,其中包含可以用來為某一范圍內的活動及其結果制定規則、導則或特性定義的技術規范或者其他精確準則,其目的是確保材料、產品、過程和服務能夠符合需要。標準往往對應該嚴肅對待的方面(比如機器和工具的安全、可靠性和效率,玩具, 醫學設備)有深遠影響。
標準實施的一般形式
1、 直接采用上級標準。直接采用上級標準就是直接引用標準中所規定的全部技術內容、毫無改動地實施,對重要的國家和行業 基礎標準、方法標準、安全標準、衛生標準、環境保護標準必須完全實施。
2、 壓縮選用上級標準。
壓縮選用有兩種方法:
一種是對標準中規定的產品品種規格、參數等級等壓縮一部分,對允許采用的產品品種規格、參數等,在正式出版發行的標準上標注“選用”或“優選”標記,企業有關部門,按標準中規定的標記執行。
二是編制《縮編手冊》,即把有關“原材料”“零部件”“結構要素”“通用工具”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內容進行壓縮,將選用的部分匯編成冊。
3、 對上級標準內容做補充后實施。
當所實施的標準內容(如對通用技術條件、通用實驗方法、通用零部件等)規定得比較概括、抽象、不便于操作時,可在不違背標準的實質內容和原則精神的條件下,作一些必要的補充規定,以利于貫徹實施;還有一種情況是上級標準規定的產品參數指標偏低,企業可提出嚴于上級標準的補充規定。
4、 制定并實施配套標準
某些相關標準本應成套制訂,成套貫徹實施,但因條件所限,成套標準中缺一、二種或者若干種標準未能及時制定出來,此時企業可根據已有的標準內容,自行制定與其配套的標準,以便更全面有效地實施標準。
5、 制定并實施嚴于上級標準的 企業標準
企業根據市場的需要,可以制定出高于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并加以實施。
標準的貫徹工作,大致分為計劃、準備、實施、檢查與監督和總結5個階段。
標準的分類
標準的制定和類型按使用范圍劃分有 國際標準、 區域標準、國家標準、 專業標準、地方標準、 企業標準;按內容劃分有 基礎標準(一般包括名詞術語、符號、代號、 機械制圖、 公差與 配合等)、 產品標準、輔助產品標準(工具、模具、 量具、 夾具等)、原材料標準、 方法標準(包括工藝要求、過程、 要素、工藝說明等);按成熟程度劃分有法定標準、推薦標準、試行標準、標準草案。標準的制定,國際標準由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理事會審查,ISO理事會接納國際標準并由中央秘書處頒布;國家標準在中國由國務院標準化 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行業標準由國務院有關 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應當制定 企業標準,作為組織生產的依據,并報有關部門備案。
法律對標準的制定另有規定,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制定標準應當有利于合理利用國家資源,推廣科學技術成果,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保護環境,有利于產品的通用互換及標準的協調配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