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精選8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2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所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之間的團結,是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的,是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一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上,長期存在著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制度。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對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這一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紀元。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行為。
2、維護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也包含著民族內部的團結。
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密切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要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這一關系,團結一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是社會安定、國家昌盛和民族進步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與國家統一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的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統一,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3
第一,加強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的宣傳教育。
要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理論、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規以及民族團結、民族基本知識教育。
高度重視和防范出現傷害民族感情、有損民族團結不良信息的傳播。
努力經過形式多樣、扎實有效的宣傳教育使黨的民族理論和政策以及“三個離不開”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堅持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提高活動,真心實意地為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群居地方辦實事、辦好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保障少數民族群眾在節慶、飲食、喪葬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第三,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堅持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嚴格區分矛盾性質,不把非民族性質的問題歸結為民族問題,是哪里的問題就在哪里解決,
第四,切實發揮少數民族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
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務水平,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和糾紛,維護法律尊嚴,維護人民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4
當今世界,無論大國還是小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多民族國家都面臨如何處理好民族關系的問題和任務。70年來,我國實現了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大團結,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迅猛,充分證明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實踐。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做到“兩個結合”。一是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自治的前提是統一,統一的基礎是自治,這不僅強調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能破壞國家的政治統一,而且突出了在確保國家法律和政令實施權威性和有效性的基礎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的特殊問題。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團結統一是國家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基于我國多民族的國情和民族分布特點以及我國“大一統”的歷史淵源,選擇在單一的國家結構形式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才能夠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實現各族人民的真正平等,讓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事務,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向前發展。二是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民族區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區域因素。區域因素是建立民族區域自治的必要載體,所有的民族自治地方都不是純粹的、單一的某個民族的“聚居區”,或多或少都有漢族或者其他民族聚居。也就是說,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亦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區域,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二者的統籌結合、相輔相成,共同托起民族區域的自治。
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取得了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的巨大成就,不斷昭示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性。同樣,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凝神聚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力量所在。站在70周年這一歷史里程碑旁,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內蒙古自治區各族人民要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凝聚起磅礴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5
對多民族國家來說,民族團結是一個關系國家命運的重大問題。我們黨自成立起,就將實現各民族之間平等和團結作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方針。
在民族問題中,我們要有政治站位,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方向上要跟進,加強“五個認同”,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政策上跟進,以公民個體身份參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措施上跟進,促進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構建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時要明確基層黨組織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組織基礎,要深入基層、扎根基層、服務基層。
我們要抓住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線,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明確中華民族大團結是生命線的任務,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未來,關鍵在于加強和改進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在當前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經濟、科技實力顯著增強,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新時代教育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我們要進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終身學習。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把握意識形態。不忘責任擔當,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培養法治觀念,堅持依法執教;培養良好心態,做好學生的領路人;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戰略思維、歷史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辯證思維。
本次培訓學習雖已結束,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思想以及堅持良好師德師風的責任擔當已經入腦入心,在我今后的實際教學工作中生根發芽。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深感自己責任重大,要堅持正確思想的引領,要守住自己職業的底線,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6
“發展最給力的條件,就是各民族相互團結、互相幫助。誰要想破壞團結,我們堅決不答應。”“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這是我們在基層工作的抓手。”“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今后不僅要在提高教學質量上多下功夫,還要在師生中自覺開展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宗教觀、文化觀等教育。”聽到這些西藏人民團結的聲音,實在讓人感慨萬千。
隨著時代發展,社會不斷文明,對一個人而言,團結是一種精神內涵;對一個家庭而言,團結是一種黏合劑;對一個社會而言,團結是一種公德;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團結是一種大義。實踐證明,各民族要互相了解、互相學習,才能和睦相處、和諧生活;也只有各民族互相了解、互相學習,真正做到團結一心了,一切破壞團結的陰謀才會不攻自破。抗日戰爭時期,國人能夠把列強趕出中國,可以說團結從中起到舉足輕重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
1937年7月29日,盧溝橋炮響后的第21天,北平淪陷。城中的120萬中國人,面臨國破家亡、走投無路的慘痛現實。一夜之間,北平由一座美麗可愛的城市變成人間地獄。作家沈從文出門探聽消息,遇到一位老警官:“先生,快回家去,不要再上街了。我們打了敗仗,軍隊全退出城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北平淪陷前一日,千里之外的上海,蔡元培、薩空了、王蕓生、鄭振鐸、茅盾、趙樸初、張天翼、巴金、歐陽予倩等一批著名文化人士,成立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上海文化救亡協會,時任文化救亡協會宣傳部長的胡愈之等人在成立宣言中呼喊:“上文化戰線,喚醒同胞,組織同胞,共同為抗敵救國而奮斗!”
這是什么?這就是團結,民族大團結,在面對民族大義上自發的團結。書生,迎向炮火就是戰士;紙筆,浸透鮮血鑄造刀槍。這些文弱書生,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在列強欲以滅我民族文化實現滅我中華白日夢之際,他們表現出為民族利益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大精神,不僅捍衛了民族魂,更激發了無數仁人志士參與抗爭,這種團結不怕犧牲的精神既發揮了不可估量的鼓舞作用,更在我國歷史上留下了值得后人學習的團結范本。
現在,處于和平時期,但同時處于建設時期。這個轉型時期,各種價值觀眾橫交錯,更要不斷深化團結,讓團結內化成民族大義,統一到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上來,統一到建設民族、文明、富強的思路上來,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以及偉大的“中國夢”。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7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多文種的國家,如果沒有一種全民共同使用、全社會通行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會嚴重影響不同民族區域、不同語言區域的經濟文化社會交流,時間長了還會淡化各民族之間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間的紐帶。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要求,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語言和文化認同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中華文化表達符號和傳播的主要載體,是觀察和認識世界的共同工具。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普及,有利于實現不同民族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從而增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我國歷史演進的這個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的關系。在內蒙古,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體現得更加深沉、更加厚重。正是因為這種真誠、融洽、和睦的民族關系,吸引知名的藝術家賈作光和辛滬光從北京、上海到內蒙古工作,并創作了著名的《鄂爾多斯舞》和民族交響樂《嘎達梅林》;烏蘭托嘎、德德瑪、美麗其格等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藝術家,創作推出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敖包相會》《草原晨曲》等一批草原經典歌曲;國粹京劇以及雜技進入內蒙古以后,產生了蒙派京劇和蒙派雜技;在走西口這一歷史背景下,產生了二人臺和漫翰調這兩種在晉陜蒙地區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特殊藝術形式;名揚海內外的烏力格爾,通過胡爾齊的再創作,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各族群眾中廣為流傳。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增強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軟實力和文藝影響力,向世界展示一個團結奮進的內蒙古。
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當今世界的思想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愈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越來越凸顯,核心價值觀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民族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抓好民族文藝創作就成為民族地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近年來,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創作推出的話劇《國家的孩子》、民族情景歌舞《草原上的烏蘭牧騎》、民族管弦樂《絲路草原》《北疆贊歌》、民族舞劇《騎兵》等優秀作品,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了積極作用,增強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心得感受2023 篇8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風拂面,大地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澤普縣迎來了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民族團結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團結教育月具有極為特殊的意義。今天我們隆重歡聚一堂,以演講的方式歌頌民族團結,禮贊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跡。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大愛不分民族感天動地。
家住新疆烏魯木齊高新區桂林路社區的王燕娜,為了挽救我縣維吾爾族學生毛南江年輕而寶貴的生命,無償將自己的腎捐獻。并表示要自強不息,繼續為加強民族團結,共建和諧社會作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是什么原因讓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漢族少女王艷娜不顧親人的反對,不顧未婚夫分手的威脅,毅然無償捐腎挽救維吾爾族高三學生毛蘭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靈無私天地寬,心中有大愛。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樸的事跡感動了全疆各族人民,從他們全家的身上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超越血緣、親情、民族的大愛;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無私博大的胸懷和閃耀人性光芒的大愛;還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剛剛起步、正值豆蔻年華青春最美好的時刻做出這樣重大超乎常人的處事抉擇,確實值得我們全疆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少年學習。你不僅是民族團結的模范,還是新時期新形勢下道德建設的楷模。”
我認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為新時代青年樹立了民族團結和道德建設的榜樣。
今年5月,是自治區第26個、我縣第27個民族團結教育月。我希望全縣各族干部群眾和團員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學習,學習她無私奉獻,情注社會的優秀品格,學習她用血肉深情維護新疆民族團結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種超越血緣、親情、民族的大愛,有無私博大的胸懷和閃耀人性光芒的大愛,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為澤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及權限的發展、進步、繁榮、穩定營造良好的環境氣氛,做出新的貢獻。
一曲優美動聽的《我們新疆好地方》,唱出了兩千二百萬天山兒女的心聲。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處奏響民族團結的凱歌。
民族團結月,凝鑄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著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數百年來,在抵御外敵入侵、反對分裂祖國的斗爭中,各族人民結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和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宗教工作,貫徹以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為指導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以民族團結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建立“平等、團結、互助、進步”的新型民族關系。
民族團結,社會政治穩定,黨和政府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人民安居樂業,各項事業蒸蒸日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黨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來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各族群眾惶惶不可終日,安居樂業根本談不上,各項事業功虧一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遙遙無期。這樣還會再次淪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我們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中國民族團結,社會政治穩定,西方敵對勢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紛爭不斷,社會動蕩不安,國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難,正中他們的下懷。所以為們要從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對中華民族負責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民族團結。
為此我們要向王燕娜那樣心靈無私天地寬,心中有大愛。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象愛護自己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樣珍惜民族團結。堅決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堅決不做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在“一反三維”、打擊“勢力”的斗爭中立場堅定、旗幟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