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中學學習心得體會
到洋思中學學習后,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先學后教,當堂測試”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日常生活,學習管理方式嚴謹。
一、 校園文化氛圍濃厚
走進洋思校園,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路的兩側無處不在的學校標語。“真、善、美”是洋思中學的校訓,被深深鐫刻在一進校門,擺放正中的巨石上。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是本次參觀學習給我感觸最深刻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和“讓每一個家長滿意”分別位于主教學樓與食堂大樓最醒目的位置。洋思中學的精髓是“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想這八個字至少包含著這樣的三層含義:
1、每個學生都能學好。
2、每個教師都有責任把學生教好;
3、適當的方法能讓每一個學生學好。這個“好”既包括著學習成績,又包括著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等各方面。
餐廳正門兩邊的墻壁上分別寫著“迎著晨風想一想,今天該怎樣努力?”“踏著夕陽問一問,今天有多少長進?”學生吃早飯時看的到,吃晚餐時瞧得見,時刻激勵、相當于“一日三省”了。
大路兩旁的路燈,教學樓門廊、橫梁、立柱等可以醒目看見的地方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英語單詞、各類公式、詩詞文賦、名人名言……比比皆是,想不看都不行。
這一條條標語,具體,實在。它啟示著、熏陶著每一個師生,他們從一進入校園,校園文化建設的細節,使得學生擁有一個既氣派又具備學習氛圍的讀書環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德育講的不是走過場,而是切實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化為學生自覺的行動。校園文化建設的創新令人嘆服。
二、教學方面
(一)“先學后教,當堂測試”的課堂教學模式有效
課堂教學模式以“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為基本結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課堂上學生主動參與,發言活躍,大部分作業當堂完成,老師講得很少,只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適當點拔。凡學生通過自己學會的內容就大膽地不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
下面我以一節課來簡單的解釋他們的教學模式
1、出示學習目標(展示圖片)
2、出示自學指導,指導學生自學
3、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讓中差生尤其是后進生用黑板演示或口答的形式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操作。時間約5-8分鐘。這環節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若后進生做對了,說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就不要老師再教了。若后進生做錯了,引導中等偏上的學生分析,講清錯的原因,引導更正,歸納。這一環節體現了出洋思課堂教學“兵”教“兵”的一種有效的“教法”。也起到了相當好的一種效果。
4、當堂訓練
布置和督促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并批改部分學生作業。時間不少于15分鐘。其目的是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學習目標。作業分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力求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吃飽。我看了幾個學生的作業,特別規范,幾乎是一個人寫的,我想老師在作業規范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二)教學的“四清”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月月清。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做到“課堂上能掌握的不留到課后”、“今日事今日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