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公司抗旱防汛應急預案(精選3篇)
公交公司抗旱防汛應急預案 篇1
一、建立組織,加強領導。
防汛抗旱工作,事關大局,本系統各單位都要建立以行政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各部門共同參與,明確具體責任人員,層層落實責任的防汛抗旱組織機構,做到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縣交通局成立“**縣交通局20xx年防汛抗旱領導小組”,組長:姚民,副組長:鄭蘭斌、黃士友、張勇;成員:郭靖宇、牛海峰、馮照文、王玉國、朱軍、劉從海、常潁、陳相波、朱波、李新全、王旭、蔣傳俊、黃輝、牛學俊、唐心初。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交通局辦公室,黃士友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朱波、蔣傳俊兼任辦公室副主任。
二、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1、加大防汛基礎設施檢查力度,確保汛期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安全暢通。本系統各單位要對運輸車輛、船只、公路、橋涵、渡口、渡船、港口等進行全面檢查,切實保障技術狀況良好,拉得出,打得贏。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對一些存在不安全因素的基礎設施(公路、橋涵、碼頭等)進行搶修加固,對在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按“特事特辦”的原則,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整治,及時排險除患,一時難以根治的,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設立醒目的警示標志,加強現場監控,為取得防汛抗旱工作的勝利創造良好條件。
2、對防汛抗旱物資、器材、設備等緊急運輸實行“三優先”,即:優先計劃、優先裝卸、優先運輸。南照淮河公路大橋管理處和s102線**段收費站對防汛抗旱、搶險救災運輸車輛設置綠色通道,要保證優先放行,憑防汛抗旱指揮部頒發的“防汛抗旱運輸車輛通行證”,免收通行費。
3、配備緊急災民疏散運輸及道路物資運輸應急運力,建立汛期災害快速反應機制。為保證受災群眾疏散和防汛救災物資運輸及時到位,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應急運力配備的要求,從阜陽汽運集團公司分公司確定12輛每輛30座客車為應急受災群眾疏散;省客交通運輸有限公司的客車8輛作為預備隊,做好隨時用車的準備工作;從宏順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匯豐汽運有限公司、交通局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各確定10輛貨車為搶險救災物資運輸應急車輛;從鴻運輪船有限責任公司確定2個托隊為受災群眾和搶險救災物資運輸應急船隊;
從縣地方海事處確定一艘港監艇在汛期對沿淮和潁河渡船及運輸船只進行安全生產監督和檢查;局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組織由50名工程技術人員和修路工人參加的汛期公路搶修突擊隊,公路、橋梁損毀交通中斷時,要立即組織搶修,按照“先搶通、后修復”的原則,集中力量,盡快搶通或制定切實可行的繞行方案,保障疏散災民和運送救災物質車輛能夠通行,確保搶險救災工作有序開展,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盡力保持道路暢通;公路分局和縣鄉公路管理所各確定一輛小車在全縣境內各條公路上巡查,發現險段、險橋及時組織搶修,確保汛期道路暢通。
三、突出重點,強化檢查。
縣海事處、縣運管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抓好汛期渡口的安全管理工作。要結合開展“全國安全生產月”和創建“平安交通”活動,重點對轄區內所有渡口、渡船進行安全檢查。對不適航的渡船要堅決取締,要充分發揮鄉管員的作用,要求他們要經常深入渡口進行安全檢查,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向當地政府和海事部門匯報。要督促企業和業主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的各項規章制度,杜絕各類事故發生。
四、堅持值班制度,確保政令暢通。
在汛期,本系統各單位都要建立每天24小時值班制度和汛期汛情災情值班報告制度。排好值班表,做好值班記錄,上情要及時下達,下情要及時匯報,保障政令暢通。密切關注天氣形勢變化,氣象和災害預警信息。各單位班子成員的手機不準關機,做到隨叫隨到。堅持請銷假制度,不經批準不準擅離工作崗位。認真做好汛期宣傳報道工作,對在防汛抗旱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人物、事跡及時宣傳報道,促進防汛抗旱工作的順利開展。縣局值班電話。本系統各單位將防汛抗旱和值班電話于20xx年6月1日前報縣局防汛抗旱領導小組辦公室。
公交公司抗旱防汛應急預案 篇2
潛口鎮位于徽州區中部,轄6個行政村、全鎮有耕地面積1.2萬畝,常住人口1.3萬人。隨著旱情持續發展,地表水日漸枯竭和飲用水源逐步減少,潛口鎮居民飲用水形勢更加嚴峻,造成的損失也愈來愈大。為此,在正確認識和掌握不同時期干旱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制定切實有效的抗旱供水應急預案,采取綜合措施,加強工作前瞻性,提高我鎮干旱供水工作的主動性,防患于未然,是解決干旱的有效途徑。
一、總則
(一)編制目的
為積極應對極端氣候變化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進一步規范全鎮抗旱工作秩序,增強全鎮應對和高效處置干旱供水突發性事件,最大限度地減少干旱缺水造成的損失,保障居民飲水安全,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全鎮經濟建設持續發展,編制本預案。
(二)編制依據
本預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我鎮實際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潛口鎮干旱時預防和供水應急處置,連續無雨日超過半個月以上的各類旱情,導致飲用水無法正常供應或水源地水源大量減少。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主要任務是確保潛口鎮居民用水安全,強化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能力,做好對日常應急突發事件的宣傳發動,處置好可能導致的隱患事故負責鎮干旱供水突發事件的處置。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鎮政府的統一領導和業務部門的指導下,建立潛口鎮干旱供水應急機構。
3、統籌安排,分工合作。水利、農業、食品、學校、衛生等相關部門在各自的業務范圍對潛口鎮的干旱供水給予技術指導和支援。
二、等級劃分
按照潛口鎮干旱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預警等級分為四級。即:輕度干旱,中度干旱,嚴重干旱,特大干旱,預警等級由鎮人民政府分析、評估后,報區水利局統一發布。
輕度干旱:當潛口鎮連續15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10%以上的人畜飲水出現困難。
中度干旱:當潛口鎮連續30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30%以上的人畜飲水出現困難。
嚴重干旱:當潛口鎮連續45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50%以上的人畜飲水出現困難.
特大干旱:當潛口鎮連續60天以上無有效降雨或80%以上的人畜飲水出現困難。
三、應急機構及職責
潛口鎮干旱供水工作按照“統一指揮,分級負責”的原則,實行地方行政首長負責制。設立相應的應急機構,負責潛口鎮干旱供水突發事件。潛口鎮設立干旱供水應急分隊,負責鎮干旱供水突發事件的處置。
(一)潛口鎮干旱供水應急機構與職責
潛口鎮人民政府設立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由鎮長張天天擔任;副組長由分管水利的黨委委員程偉擔任,成員由武裝、水利、國土、財政等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黨政辦主任徐宵斌擔任。
應急領導小組職責:
①貫徹落實國家、省、市有關干旱事件預防和應急救援的規定;
②及時了解掌握昭潭鎮干旱情況,協調和組織實施供水應急措施;
③負責向區水水利局報告發生干旱的`準確地點、影響范圍、程度及應急處置措施;
④審定全鎮干旱供水的重大安全事件、應急工作制度和應急預案;
⑤在應急響應時,負責組織農業、水利、衛生防疫、醫療救護等相關部門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指揮部的日常工作。其職責是:負責潛口鎮干旱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并及時向領導小組報告;應急響應時,按照領導小組的要求研究分析干旱信息和有關情況,為應急決策提供咨詢或建議,參與干旱調查、處理提出咨詢意見。
應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的職責:
水利站:負責全鎮各類水工建筑的維修和保養,水利工程的蓄水、保水工作,合理調度水資源,解決好農村人畜飲水困難,適時向鎮政府應急領導小組提供全鎮蓄水及缺水情況。協調鎮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導全鎮抗旱工作,負責災后水利設施的修復。
農業綜合服務站:負責推行節水灌溉方式和節水耕作技術,負責農作物干旱災情的監測,及時掌握并提供災情信息,并實施農業抗旱措施,減輕旱災損失。合理調整農作物生產布局以及作物種植結構,采取措施,提高用水效率,適時向鎮政府應急領導小組提供農作物旱情。
林業站:做好林業干旱災情的監測,及時掌握并提供災情信息,實施林業抗旱措施,減輕旱災損失。
民政辦:組織核查報告災情,申請、管理、分配旱災救助款物;組織指導旱災救助捐贈;組織轉移安置災民;確保24小時內應急物資運送到位,確保應急期內災民的基本生活。
鎮黨政辦:要強化交通管理,實行交通運輸的統一調度,負責調集搶險救助物資運輸車輛。優先保障指揮人員、救援人員、抗旱設施、救災物資、藥品等的緊急運輸。
衛生院:負責受旱災區的衛生防疫,對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疫情防挖、疾病的傳播、蔓延。組織醫療、救護隊趕赴災區,負責人員的救護、治療和轉移。
派出所:維持災區正常秩序,確保抗旱設施正常使用及救災物資安全,防止各種糾紛。
財政分局:緊急提供抗旱應急資金,負責全鎮抗旱資金安排、撥付。
潛口供電所:負責保障抗旱、救災的電力供應并保證災后電力設施的搶修。
武裝部:負責組織預備役民兵人員執行重大抗旱任務。
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搶險救災工作,并完成鎮應急領導小組賦予的任務。
(二)供水單位應急機構及職責
根據潛口鎮人民政府的搶險應急預案,區二水廠結合本單位實際建立供水應急機構,制定科學合理的搶險應急工作方案,配備必要的搶修設備及應急隊伍,并組織演練。
四、預防和預警
(一)監控機構
水利站負責全鄉供水安全事故的監控、檢查、預警工作,設立公開的供水安全事故報警電話,多渠道獲取本鎮供水安全信息,對各種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及時向鎮政府報告。
(二)監測信息
供水單位、群眾發現供水工程取水建筑物,二水廠的構筑物,輸、配水管網等發生垮塌或人為破壞事件時,應及時撥打報警電話向上一級應急領導機構報告。
五、應急響應
(一)總體要求
出現供水安全事件,供水單位在先期進行技術處理的同時,應在3小時內向潛口鎮供水安全應急指揮所報告。
(二)應急處理
當供水安全事件發生,造成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潛口鎮政府可采取向飲水點派出送水車,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組織技術人員對工程建筑物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當供水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居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證時,潛口鎮應急領導小組可宣布應急結束。并協助當地政府進一步修復供水基礎設施,恢復正常供水秩序。
六、應急保障
(一)組織保障
潛口鎮供水安全應急領導小組,明確人員及職責,根據供水安全事件等級,迅速做出反應,組織會商,從組織上保障供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二)通信與信息保障
各級供水安全應急機構設立專門的報警電話,安排人員輪班值守,保證信息及時、準確、快速傳遞。
(三)資金保障
將潛口鎮供水安全應急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作為供水安全應急專項資金。
(四)物資保障
各級領導機構制定搶險、救援物資調配方案。發生事故時,由當地政府統一對物資進行調配,確保物資及時供應。
(五)醫療衛生保障
當發生人員受傷或飲用水的水質問題事件時,應急領導機構立即組織醫療衛生技術隊伍,根據需要及時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制等衛生應急工作。
(六)交通運輸保障
保證緊急情況下應急交通工具、送水解危車輛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
(七)治安維護
潛口派出所負責做好飲水點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八)獎勵與責任追究
黨政辦對參加潛口鎮供水安全突發事件處置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在處置工作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或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分,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公交公司抗旱防汛應急預案 篇3
建立健全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良性運作體制,加快形成科學管理,高效穩定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營,服務監管體系,為保障農村飲水安全,讓廣大群眾吃上安全水、放心水,結合我鎮實際,制訂本鎮農村飲水安全應急方案。
一、指導思想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以實現農村飲水安全為目標。
二、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飲水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建立健全預防預警機制。鼓勵群眾報告突發性飲水安全事件及其隱患,及時處置可能導致事故的隱患。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
加強對農村飲水抗旱保障工作的領導、確保順利推進各項工作成立了太和鎮農村飲水抗旱保障指揮部,由鎮長任指揮長,分管領導任副指揮長。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分管領導兼任。
3.統籌安排,分工合作。
以政府為主體,整合資源,處理好日常業務和應急工作的關系。
4.快速反應,有效控制。
突發性事件發生以后,根據應急要求快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啟動相應方案,有效控制事態發展。
三、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全鎮范圍內農村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的預防和應急處理。突發性事件包括:
1.發生特大旱情,導致飲用水源取水量嚴重不足;
2.飲用水源保護或供水設施遭受生物、化學、毒劑、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質等污染,致使水質不達標;
3.地震、洪災、泥石流、火災等自然災害導致供水水源樞紐工程、凈水構筑物、供水工程構筑物、機電設備或輸配水管網遭到破壞;
4.爆破、采礦等生產活動或地質變遷等導致供水水源枯竭;
5.因人為破壞導致飲水安全突發事件。
四、季節性缺水應急處理措施
當季節性缺水事件發生,造成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不到保障時,啟用應急備用水源,異地調水,購買蓄水設備,組織技術人員對飲水設施進行搶修等措施保證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
(一)因持續干旱引起的水源水量不足,季節性缺水。
1.啟用備用水源;
2.通知村民做好儲水準備;
3.關停部分取水設施,分時段取水,控制好調蓄設施工況,方便用戶儲水。
(二)因水質污染等其他原因造成暫時無法正常供水。
1.尋找新的水源;
2.具備打井(壓水井和深井)條件,采取打井方式解決;
3.采取應急定點、定時送水。
五、保障措施
根據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等級,迅速作出反應,組織會商,從組織上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突發事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一)應急隊伍保障
緊急情況下由縣應急指揮部組織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門,承擔應急期間為農村居民解決臨時送水及供水設備維修等任務,保證應急交通工具的優先安排、優先調度、優先放行,確保運輸暢通。
(二)尋找新水源點
采取增設水源點與原蓄水池并網方式解決;無新水源點,具備打井(壓水井和深井)條件,采取打井方式解決;既無新水源點,又不具備打井條件,采取送水方式解決。
六、應急結束
當季節性缺水事件得到有效控制,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得到保證時,鎮應急領導機構可宣布應急結束。并統籌做好新建或修復供水基礎設施,滿足或恢復正常供水秩序。
本方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