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逝哀悼詞(通用3篇)
老人去逝哀悼詞 篇1
老人生于河南省鎮平縣,因病于20xx年3月18日逝世,享年97歲。
他的一生是平凡、正直、善良、樸素的一生,也是偉大、無悔的一生。他早年勤耕苦耘,歷盡千辛,以他的勤懇、踏實和吃苦刻苦,養育了三個兒女成人立業;以他的善良、仁德和樂助好施贏得了孫兒繞膝,五代同堂。
他于生活友善、熱情,街坊鄰里口碑相傳。他與親朋曉義重情、知恩圖報;與兒女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與老伴相儒以沫、互敬如賓。腳踏實地做事,堂堂正正做人,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生”。
人間有愛,歲月無情。如今我們痛失了一位好長者、好朋友、好父親。蒼天哭泣,大地悲叫。他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逝往的是您瘦弱的軀體,升華的是您永恒的靈魂”,九十七個年齡光照子孫,九十七個年華日月同輝;九十七個壽誕青山萬古。甘堂軒老人,德留人間,林蔭后人,永垂不朽!
您安息吧!您一路走好!
老人去逝哀悼詞 篇2
尊敬的各位長輩、親戚、父老鄉親們:
農歷10月10日6點02分,爺爺走了,享年八十四歲。在他的床邊,有我的爸爸和娘、姑姑姑父、叔叔嬸嬸。他的孫子孫女們也都回來了,一個在準備考試的孫子也趕回來了。心里已經有了預感,在醫院堅持了幾個月,受了很多很多苦,堅強硬朗的爺爺,還是走了。
回上海的車上,沒有預想中地嚎啕大哭,只有意外中的平靜。心里的念頭是,爺爺終于不用再受苦了,不用辛苦地每天躺在病床上。我想,爺爺是到天上去享福了啊,不用悲傷,不用難過,爺爺是解脫了啊!
爺爺的遺照畫得很安詳,仿佛他從來沒有生病,仿佛他從來沒有受過那幾年的苦。爺爺老實忠厚了一輩子,從打游擊的戰場上下來,成為了一個本分的農民。前來悼念的人很多。葬禮上我們依舊很平靜,反而對那些不知道怎么安慰我們的人反復地說:“爺爺已經八十四歲,是高壽,是值得高興的。”
我以為,爺爺住院的幾個月時間,或許已經讓家人逐漸地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次次的病危通知,會讓我們的心堅硬起來。可是,在葬禮上,大家的情緒還是失控了。但是我硬是強迫自己控制住了情緒。我以為,悲傷也許就這么淡淡地過去了,心里有的,只是對爺爺的懷念。
腦海中對于爺爺的回憶,只有那么少許的可憐的一點點。因為不在爺爺身邊長大的緣故,我不是很能聽得懂爺爺的話,依稀記得爺爺每次給我講故事,爺爺反反復復地給我講一個故事。直到有一天我終于從媽媽的翻譯中聽懂了。爺爺年輕的時候參加過游擊隊,曾經在陳毅元帥路過此地的時候給他帶過路,當時陳毅元帥想讓爺爺跟隨他的部隊一起走,可是爺爺舍不得離開他的家鄉還有親人放棄了這個機會。雖然這是一件讓爺爺覺得很光榮的事情,但是爺爺的內心肯定還是有那么一絲遺憾的。不然也不會一再重復地講這個故事。
爺爺身體一直很硬朗,70多歲的時候,還可以做很多事,去照看他的寶貝樹林。一個這么健康硬朗的爺爺,突然就病倒了。那個喜歡說笑話、逗小孩兒的爺爺,突然間就不會說話了。在住院的頭些日子里,每次去看望爺爺的時候,爺爺還會逗我玩,會用還可以動的那個手跟別人打招呼。可是慢慢的,爺爺越來越沒有精神,那只假裝揮舞拳頭的手,也慢慢地變成了求饒式的擺手。爺爺是真的很不喜歡打針。最后一次去醫院看他的時候,他身上幾乎都是青紫色的皮膚,針頭插在他的手指上。就是這么難受的爺爺,在我走的時候,還跟我揮揮手,表示再見。
回到上海,就在回憶的那么一小會兒,我突然崩潰地嚎啕大哭,仿佛才得知爺爺去世的消息,后知后覺的要緊。
以后再也見不到爺爺了,只能給他老人家上香掃墓了,挺過那么多次病危的爺爺,還是走了。再也聽不到爺爺很大聲地喊我小成子了,再也不會被爺爺手中的草蜢給嚇到了,再也聽不到爺爺給我講那個重復了很多很多次的故事了。
爺爺,您走好,好好的,去天上享福吧!那里沒有煩人的護士和醫生,沒有打不完的針吃不完的藥,只有安祥和幸福。
老人去逝哀悼詞 篇3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親朋好友:
風云變色,草木哀歌。今天是一個令人傷心的日子。20xx年10月31,奶奶因操勞一生,積勞成疾,在益陽市安化縣江南鎮謝家村家中不幸辭世,享年68歲。噩耗傳來,村民及家屬親友無比悲痛,同聲哀悼!
奶奶雖是平凡的農村婦女,但她的一生卻是極不平凡的一生。
奶奶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在農村生活的近70年里,在家族和村民中樹立了巾幗楷模形象。奶奶數十年如一日勞作操持,受盡了苦難!
奶奶的一生是堅強的一生。在艱苦歲月中,她從不向命運屈服,始終頑強地同現實和命運抗爭著。
奶奶她一生雖不識文斷字,卻憑悟性掌握了樸素而深刻的人生哲理,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育子女在貧寒中學會生活本領。她從未向子女提出過任何要求,直到臨終。她對命運的抗爭、對生活的追求精神深受村鄰的好評。她的不幸長辭,鄉親失去了一名好長輩,兒女失去了一位好母親,孫子們失去了一位好奶奶。四世同堂至今。悲兮!
奶奶的一生是賢惠的一生。她形影不離地照顧了老伴,相濡以沫。逆境中,積極樂觀。她一生尊法守規為人耿直,光明磊落,善于睦鄰友舍,品格高潔。處理鄰里之間關系得心應手,深受鄉親稱贊,口碑極好。
奶奶的一生是博愛的一生。她為人和善,憐惜生命,同情弱小。當年生活困難,她養育了4個子女,對子女疼愛有加,嚴格要求,慈祥溫柔,拼命勞動掙來口糧喂養他們,縫縫補補換穿凈衣;孩子進門遲早,留有熱飯。無論日子多緊困,她含辛茹苦,忍勞忍怨,從未讓子女受作難。
懿德傳諸鄉里口,賢慈報在子孫身。奶奶雖離我們而去,但她那種勤勤懇懇的奉獻精神;那種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那種豁達樂觀的思想境界,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記取。深信我們定能不負她老人家的期望,繼承和弘揚她老人家的美德,把我們的工作做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以慰奶奶在天之靈。
我們尊敬的奶奶,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