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專項自查報告(精選3篇)
資金專項自查報告 篇1
根據市商務局、市財政局《關于印發遵義市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管理監督檢查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縣商務局、財政局立即制定印發了《鳳岡縣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實施方案》文件,成立了領導小組,召開了縣商務局、財政局、紀工委的專題聯合會議,按照市縣的檢查方案的要求,鄉鎮財政所認真開展自查,縣商務局、財政局成立檢查組,分2組對全縣14各鄉鎮家電下鄉補貼資金開展了專項監督檢查,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檢查內容:
對我縣20xx年至20xx年1月的家電下鄉補貼情況進行檢查。
家電下鄉補貼情況:兌付的家電產品有:彩電、冰箱(含冰柜)、手機、洗衣機、空調、電腦、熱水器(含太陽熱、儲水式、燃氣)、電磁爐、微波爐等,兌付資金2406.4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應負擔1925.16萬元、省級財政應負擔481.29萬元。
二、鄉鎮監督檢查匯總情況:
全縣疑是虛假銷售主要是在家電下鄉的“商審商付”時間,我縣抽查中發現疑是虛假銷售金額21.3萬元,對我們檢查出來的問題由縣紀委正在處理中。
三、縣局檢查組檢查情況:
于5月7日—14日,監督檢查分成兩個檢查組,分別對本縣14個鄉鎮進行查閱原始資料,詢問相關人員,進村入戶調查等。
1、入戶調查情況:共入戶調查127戶(其中綏陽鎮因資料被有關機關調出,未列入本次檢查范圍),上報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數共247件,其中農戶實際未購買產品共52件,實際購買與上報產品不一致的共70件,實際有購買產品但未獲得補助產品16件。
2、業務方面:各鄉鎮賬冊保存完整,標識卡、戶口復印件、發票原件及復印件、申報表等要求的資料均裝訂成冊保管,財務賬目清楚。
3、銷售網點方面:對我縣鄉鎮部分原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進行了詢問式抽查,總體來說,在家電下鄉產品銷售期間,都能按照縣家電下鄉推廣工作方案要求進行了廣泛宣傳,積極組織適銷對路產品供應,并張貼了縣商務局發放的家電下鄉產品購買須知、報銷流程圖、縣商務局、財政局舉報電話、購銷存管理制度等,積極派人參加縣商務局組織的業務培訓。但在產品銷售信息錄入方面,由于網點人手少,業務素質參差不齊,有部分網點未按時將銷售信息及時錄入,造成部分錄入信息和實際銷售產品不吻合。
四、存在的問題:
1、家電下鄉的的產品多,品牌廣,部分產品存在質量問題,本次檢查發現部分農戶購買的產品使用幾年后已壞,不能繼續使用。
2、所購產品數量和品牌、型號有一部分不相符,有實際購買多于或少于農戶登記購買數量的現象。農戶購買產品后,經銷商套用農戶資料現象存在,農戶沒有購買產品卻有購買產品信息的空掛戶現象。
3、部分銷售網點在農戶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時,沒有及時開具銷售發票,積壓單據,導致張冠李戴,這種現象各銷售網點較普遍存在,最終無法核實實際情況。有些農戶沒有二代身份證,購買家電時,商家套用了其他農戶的身份證資料,從而產生了張冠李戴的現象。有的商家十天半月上報一次,做資料馬虎、張冠李戴導致“一票多開”情況,即農戶實際購買一臺電器,系統內卻上報購買多臺電器;由于時間太久無法具體核實。
4、個別網點宣傳不到位,商家也沒有向農戶說明具體情況。各項產品價格公開不完整,群眾知曉率較差。有的農戶購買了但不知道是屬于家電下鄉產品。
5、戶口轉借。一種是城鎮人員自己借用農村戶口等相關資料購買家電下鄉補助產品;另一種是商家幫城鎮人員借用農村戶口購買家電下鄉補助產品,檢查中我們發現個別戶有這種情況。
6、有截留標識卡現象。在這次檢查中,個別銷售網點,有將城鎮居民購買家電下鄉產品標識卡截留,同時從農村尋取或復印本店原已購買家電下鄉產品的農民身份證等資料,騙取補貼。
7、鄉鎮人員太少,監管工作未跟上。有借用他人戶口購買產品的現象,也有商家圖省事將所有購買商品全用一個人戶口上報的情況,或者是農戶實際沒有購買也沒有外借戶口,但系統內有、并獲得補貼的情況。由于工作人員的變更,經銷商的變更,無法核實當時具體情況,再加上外出務工人員多,給調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五、產生問題的原因:
家電下鄉工作自20xx年開展以來,確實給廣大農民群眾帶來了實惠,進一步拉動了內需,促進消費,為國內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促進了家電進村進戶,提高了農民的消費和生活水平,為推進的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對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1、由于銷售網點不認真,沒有及時登錄有關銷售信息,事后將累積的雜七雜八的銷售信息混為一體,造成了“張冠李戴”。
2、部分購買農戶沒有帶身份證或戶口簿,但又購買了家電下鄉產品,商家為了提高銷售額套用了其他農戶的有關信息資料,導致信息與實際不符。
3、由于都是個體經營,管理不規范,法律意識較為淡薄,利用國家政策的空間,代人登錄或截留標識卡等。
4、商家直補操作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政策上的瑕疵,給商家利用,造成了商家的可趁之機。
六、建議:
根據本次監督檢查發現的問題,并進行分析,要求各鄉鎮進一步加強自查自糾,整理完善資料,認真總結,杜絕問題的產生,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完善、規范。建議上級部門在以后類似的工作中能加強基層業務人員的培訓和指導,讓具體操作人員用最短的時間熟悉更多的業務,并且制定統一的監管模式,統一的操作流程。以便以后基層更好更完善的完成相關的業務。堅決杜絕發生擠占、挪用、套取、截留、貪污、私分國家補貼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
按照市紀委的工作要求,家電下鄉補貼資金的.監督檢查工作作為我縣民生項目資金專項監察工作的重點,縣紀委、監察局已組織紀工委、商務局、財政局、各鄉鎮紀檢組等多方力量已于3月開始進行了專項監察,有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特此報告
資金專項自查報告 篇2
本學年來,我校以黨的xx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于治理教育亂收費的工作會議精神,堅決抵制亂收費。學校上下引起重視、加強領導、各自明確責任,層層負責,使抵制亂收費的工作制度化。現將我校的教育收費等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一如既往貫徹“農村中小學一費制”的規定,認真落實“中小學校及其教職人員一律不準推銷、代辦學生保險”的規定。
二、嚴格按照省定用書目錄和經省批準的用書為學生配備學習用書的種類和數量,不超量購書,對未列入省定教學用書目錄的圖書和音像一律不征訂、不代行銷售。
三、按照校務公開的規定嚴格執行收費公示制,采用公示欄(墻)等方式,在校園顯眼位置向社會公布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依據(批準機關和文號)、收費范圍及投訴電話等相關內容。
四、依照上級部門要求,學校認真執行小學生均公用經費的使用標準。
五、我校多年來未向任何轉入我校的學生收取借讀費。
六、加強制度建設和學校財務管理,從源頭上杜絕亂收費行為。把完善收費制度同完善學校財務管理制度協調統一起來。把雜費收入和財政撥入經費進入專戶統一管理。
七、學校嚴格執行財務制度,財務管理規范,能按區教育局結算中心的要求辦,財務結報規范。
八、無征訂輔助讀物、學具和音像制品等,從不代任何部門收費。
九、實行治理亂收費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實行收費項目公開、標準公開、程序公開。
十、無亂收費現象。由于我校領導高度重視收費工作,有組織,有制度,規范操作,措施得力,收費工作秩序正常,無亂收費現象。以上工作成果,我校要在新的一年將切實加以鞏固,防止松懈和麻痹大意。我校將認真落實上級有關精神,加強學習和宣傳,加強領導,認真檢查,嚴格落實責任制,及時向上級報告工作中存在的困難,既要保證辦學效益進一步提高,又要確實鞏固治理亂收費的工作成果。
資金專項自查報告 篇3
市衛生局:
我院根據市衛生局會議有關精神結合本院實際情況,組織全體職工認真學習,對本轄區內的醫療服務市場情況進行了認真清查。現將清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組織院內員工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護士管理辦法》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規范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提高醫療服務水平;
二、認真開展《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衛生法律法規的宣傳與教育,通過墻報、標語、宣傳單廣泛深入地進行宣傳,規范醫療服務市場,確保人民身體健康。
三、為了使楊木鄉打擊非法行醫工作做到有的放矢,衛生院對我縣醫療市場進行了詳細的摸底調查,對全鄉非法行醫狀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了兩個整治和打擊重點。一是無證行醫,對我市醫療市場表現比較突出的“游醫”行醫、中醫師家庭行醫、藥店“坐堂行醫”、地下性病診所等非法行醫行為進行了重點查處。二是獲證醫療機構非法行醫,對已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依法監管,對醫療機構超范圍執業、醫師跨類別和超范圍執業、任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出租承包科室等違法行為進行了重點查處。
四、我院嚴格按照主管部門的要求和核準的醫療服務項目開展醫療服務,沒有超范圍的診療科目開展,也沒有對外承包科室及其他違規項目,醫師和護士嚴格要求,沒有違法違規執業;
五、為做好打擊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醫療市場氛圍,我院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讓群眾了解事實真相,并在醫療機構懸掛張貼橫幅,對非法行醫人員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
六、通過打擊非法行醫專項整治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就衛生院還存在以下問題:一部份醫護人員無執業證從事醫療執業活動,部分見習醫生未在上級醫師的指導下開展執業活動;二是村級醫療機構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未進行無害化處理,未按要求毀形和消毒。今后我們一定加強醫德醫風建設,配合上級部門打擊非法行醫,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傷病員服務,堅決杜絕一切“不正醫療之風”的發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