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精選5篇)
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 篇1
----讀《以客戶為中心》有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位于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員工持股的民營科技公司,于1987年由任正非創建于中國深圳,注冊資本2.1萬元。現任總裁為任正非,董事長為孫亞芳。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解決方案提供商,全球第二大電信基站設備供應商,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供應商,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也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的產品主要涉及通信網絡中的交換網絡、傳輸網絡、無線及有線固定接入網絡和數據通信網絡及無線終端產品,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網絡擁有者提供硬件設備、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xx年美國《財富》雜志世界500強中華為排行全球第285位,與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xx年全年收入較前一年增加35.3%,至人民幣3,900億元(約合601億美元)。20xx年5月,華為起訴三星侵犯移動通信及手機知識產權,打響了中國企業向國外大牌企業宣示自己權利的一槍。
華為現在可以說火的是大紅大紫,享譽國內外,華為的成功,不僅是其領袖任正非的成功,更是全體奮斗者共同努力的結果。華為締造的神話更讓國外各界大驚失色,一個起步低微、沒有任何背景的民營企業怎么能用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就打到了自己的家門口呢!華為果然是一個成功有為的中華企業,它用實際行動向世界展示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也用一種領袖的氣質感染著無數的中國企業和無數的想要有所作為的有志青年,它的種種精神令人欽佩,其生存哲學更是讓人仰止。作為銀行人的我們,其生存哲學就好像是為在不斷前行中的我們打下的標語,而這標語其實早就更應該深深的烙印進我們自己的內心深處。那么這句標語是什么呢----為客戶服務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在面對競爭趨于白熱化的今天,這句話不僅對于我們,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都可謂是一劑猛藥。藥效雖猛,但只有敢于嘗試者,敢于自我創新者,才能深得其利。而華為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用二十多年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不斷的驗證著這一真理,直到今天...... 說到華為就不得不提到華為著名的勝利之本----“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這也是支撐華為走到今天的企業核心價值觀。三者相輔相成,卻又合璧一處,均著力于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為中心,就是要企業長期關注客戶利益。因為客戶是永遠存在的,你要把它當成自己的魂一般去珍視守候,客戶在,魂在,企業基業長青。我們的一切行動也都歸結到為客戶提供及時、準確、優質、低成本的服務,以客戶為中心就跟人餓了就要吃飯一樣,沒有客戶企業自然會餓死;以奮斗者為本,其實也是以客戶為中心。讓努力的人、做的好的人去為客戶做事情,幫客戶解決問題,把優秀的人貢獻出來為企業為社會做事情,把為客戶服務好的員工提拔上來,作為企業的中堅力量,就是促進親客戶力量的成長;長期堅持艱苦奮斗,也是以客戶為中心。你得到的一切、消耗的一切都是從客戶那里來的,你的無益的消耗就增加了客戶的成本,客戶是不接受的。你害怕去艱苦的地區工作,害怕在艱苦的崗位工作,不以客戶為中心,那么客戶就不會接受、承認你,你的生活反而是艱苦的。所以說大到企業小至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和持續發展都要切實貫徹以客戶為中心,即使再苦再累也要不遺余力的堅持下去,只要這樣才能贏得客戶,讓企業和個人得到長久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說到服務,華為可以說是做到了極致,從創業之初的為了做出客戶滿意的產品,工程師累到眼角膜差點脫落,到后來的發生地震了不退卻向前沖、他國發生戰爭了不退卻向前沖、面對高山險阻也是做到了讓信號覆蓋珠峰的所有行進路線,華為人可以說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完成需求的道路上敢于付出一切,有時甚至是生命。這種勇于犧牲,敢于犧牲的的奮斗精神,也是源于以客戶為中心,源于整個組織文化中對拼搏奮斗者的一種實實在在的敬重。華為的員工從來都是不計付出的,因為他們始終相信,公司不會虧待員工。華為在本質上是肯定奮斗者的----“作為財務投資者應該獲得合理的回報,但要讓‘諾曼底登陸’的人和挖‘巴拿馬運河’的人拿更多回報”。華為就是要讓人多勞多得,就是不讓雷鋒吃虧,這也是公司真心為員工服務最好的注腳,進而整個系統良性循環的去做以客戶為中心這件事。
說到服務客戶,從20xx年到吉林銀行開始柜員工作,直至接觸到寫華為的書后,我對服務的理解才有了進一步的縱深。一個好的服務不僅僅是好的態度、好的語氣、好的交流,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東西,只要你能有一個穩定的狀態,就可以做的很好。但通過學習華為,我發現服務的含義真的是很廣,不僅指售后,從產品的研發、生產到產品的優化升級,甚至是產品生命的終結,還包括公司的產生,管理者的產生等等整個生態系統的所有環節都應該以服務來定宗旨。華為人說的很好,“服務的意識應該貫穿于公司生命的始終,我們只有用優質的服務去爭取用戶的信任,從而創造資源。這種信任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有一天我們不用服務了,就是要關門、破產了。因此,服務貫穿于我們公司及個人生命的始終。”
那么接下來我就通過在學習華為文化上的一點感悟,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說一下我我對服務的一點想法。
一 不斷的(微)創新
為什么說創新,而不是改革呢,因為創新可以柔軟,可以是改進提高或者變化無窮,它是溫柔的,也許不能理解,但是易于接受,而改革可能就要有陣痛,弄不好還會像商鞅一樣有倒下去的風險。我這里說的創新其實就是拿來主義,在我們原有的素質基礎上,開展一次強有力的學習打造,就學習華為的核心價值觀,什么是以客戶為中心,什么是以奮斗者為本,什么是長期堅持艱
苦奮斗,對每一個在吉行內的個體進行一次思想意識的洗禮,進而為我們的企業注入更強大的精神力量。現在是華為,也許以后會是什么其他的公司或者企業,甚至是我們自己都能成為為世人所追尋的楷模,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從他人身上吸取具有營養的東西,進而達到不斷創新的目的,也才能在這個變化莫測的世界中持續有為的發展和生存下去。但是,不管我們怎樣創新,都不能脫離以客戶為中心的這個基礎,不然假如你發展迅速,已經到了“淮北”了,還用“橘”的思維去面對整個“淮北的枳”,到時候越努力可能就越失敗。以客戶為中心,就是為了時刻提醒我們你在為誰服務,他們的需求是什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時刻準備好顛覆自己成就客戶。
二 定位客戶需求
做任何事,都要因時因地改變,不能教條,長期關注客戶利益,與時俱進地滿足客戶需求。客戶需求又分顯性和隱性的:顯性需求比較簡單,就是客戶個體的上的一些表達。比如說他是要交電費但水費就是看一下不交錢,再就是他渴了想喝水,累了想要坐一會兒,誰家利息高我就上誰家存款了等等,他一說或者你一看就一目了然的;隱性需求就比較復雜一些,有的時候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還有的可能就是為了將你的軍。比如說在排隊時,有的人一下子就火了起來,表面上他說等的時間長了,其實是他看見另一隊的人辦理的快,恨自己站了一個業務比較繁瑣的
隊伍。(注:源豐儲蓄所是高柜,沒有叫號機,直接排隊辦理業務)在我們發展業務的過程中,隱性需求是我們一定要深刻挖掘的,說到底只要你能關注客戶的利益,以客戶為中心,就一定能發現這些需求,進而做出對客戶有利的選擇。那么,之所以要了解客戶需求,就是因為現在的客戶主人翁意識已經是很強烈的了,你要以他們的需求為導向,而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去訓導客戶。我們也只有準確定位了客戶的需求,才能有效率的完成工作,客戶收獲了自己的利益、解決了長久以來的訴求(要因時因地的關注客戶需求),而我們贏得了信任、市場和生存的基礎。
三 面向未來
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不僅體現在對當下人的關注,還體現在對未來人的研究,要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去迎合不斷變化的客戶群體和需求。我們要面向未來,研究未來的客戶群體,這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態度,也是一種對客戶認真負責的精神,更是我們未來能否持續發展的一種考量。就說我現在工作的源豐儲蓄所,每一天迎來的客戶大部分都是50后60后和一小部分的70后甚至是40后,80后90后很少見。也就是說我們服務的群體的平均年齡在60歲左右,在不久的將來這一部分人面臨的將是“老病死”,或者跟孩子一起遷居外地,到那時我們的老客戶就會斷崖般的減少......以前的人習慣去銀行辦理各種業務,而現在的80后90后甚至是00后的未來主力軍們,他們則習慣于在
網絡上行走,我們了解他們嗎,他們對我們又有多少感情呢,留給我們培養客戶的時間真的是不多了。所以,在照料好當下的前提下,我們要下大力氣去研究未來人群的各種需求與習慣。80后90后00后不是喜歡玩手機么,不是習慣把錢存在什么余額寶、百度錢包等等的互聯網金融工具上么,那么我們就把手機業務這塊弄好,讓他們喜歡和習慣用我們的網上金融工具。面對越來越習慣無紙化的用戶行為,我們要想真正的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就要著眼于未來,做符合時代意義的以客戶為中心,把趨勢中的人的需求搞清楚弄明白,在客戶需要我們的時候才可以提供有效的幫助,在此基礎上也才能建立彼此融合促進的深刻關系。面向未來,也是為了找到客戶真正的需求,真正的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更好的服務。
十多年前,華為就提出:華為的追求是實現客戶的夢想。也始終踐行著為客戶服務是華為唯一生存的理由這個生存哲學。現在的華為是成功的,因為華為把以客戶為中心這句話做到了極致。雖然,華為的成功固然也包含了諸多其它因素,但能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把以客戶為中心在整個系統中都貫徹執行,才是其不斷挑戰一個成功到另一個成功的關鍵。眼觀當下,我們吉林銀行素來以優質服務聞名于世人,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也能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把以客戶為中心做好,必將也會迎來屬于我們自己的富強之路。
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 篇2
狼是一種讓人畏懼、討厭的動物,極少有人愿意與狼相提并論,但是華為卻自詡為狼。任正非帶領著華為狼群,與市場中的豹子、獅子拼殺,將企業的狼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屢建奇功。 在業界,華為遐爾聞名,就連對手也要敬畏三分。特別是華為低調的性格與瘋狂的行為,使這匹詭異的土狼多了幾分神秘,讓人琢磨不定。在十多年前還是一個注冊資金僅兩萬元的民營小企業,而在20xx年的銷售額就高達255億元,榮登電子百強前十位,成為世界級通信設備供應商。這樣的佳績,引人深思,獨辟蹊徑的狼性企業文化究竟有什么樣的競爭魔力。
華為進入通信領域在我國不是最早的企業,當時與它一起打天下的其它企業早已銷聲匿跡,但它以咄咄逼人之勢迅速發展成了該領域的強者,憑的就是狼頑強的生存能力。 有人把通信制造業的各類企業比作草原上有三種動物:跨國公司就象獅子,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就象豹子,而地道的中國本土企業就象土狼。如果這個比喻貼切的話,那華為就是最杰出的土狼。
華為崇尚狼性文化,華為的老總任正非歸納出了狼的三大特性:
一是敏銳的嗅覺;
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
三是群體奮斗。這三點是狼在撕殺中成功的特性,轉用到企業的競爭中,也會形成不可思議的力量,所以企業要發展就是需要有點狼性。敏銳地察覺對手的動向和市場的變化,可以抓住先機、把握主動。競爭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挫敗,因而想獲得將來的勝利,必須要有不怕輸的精神、永不言止的信念,在市場競爭中,退怯和等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企業是個集體組織,它的成功是每個人的努力,所以唯有全體奮斗,才有企業輝煌。
在與獅子的戰斗中,狼群有著可怕的生存能力,強烈地渴望勝利,執著地追求目標,使用任何可以利用的方法,發動瘋狂的攻擊,以不惜代價集體作戰的方式,把獅子弄得精疲力盡。華為在跨國公司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依然不斷成長,因為它更有成功的欲望,更執著地追求發展,采用市場中盡可能有效的戰術,常常以集體戰的發展,斗過了強大若干倍的對手,找到了生存之法。在分食獵物的競爭中,無論是獅子還是豹子,都懼怕不要命的狼群,不敢掉以輕心。華為的狼群在市場中正是扮演著有些不要命的角色,使用了各種競爭手段,嚇呆了泊來的獅、豹。在短短數年內,這支狼群的數量就從幾百繁殖到幾萬,實現了狼群的壯大。 對華為而言,主業就是銷售。銷售表現出了狼性最為鮮活的一面,就是以整體力量向外攻擊,為實現目標利用各種手段,爭奪市場。它對勝利有著瘋狂地追求,它
對失敗有著不懈地忍耐。在競爭中,華為的武器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效的,所以它的競爭力根植于它的狼性。在研發方面,也表現了不屈不撓、奮勇拼搏的狼性。研究人員勤勤懇懇、埋頭苦干,不害怕“冷板凳要坐十年”,堅持“從點點滴滴做起”,研究問題不做廣,而是要做深。所以華為的技術總能在國內領先,這是科技產品搶占市場的利器。
狼性是企業文化特性的濃縮,華為十分重視企業文化,任正非對此有著精辟的論述:“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一切工業產品都是人類智慧創造的,華為沒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資源,唯有在人的頭腦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礦……精神是可以轉化成物質的,物質文明有利于鞏固精神文明,我們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這里的文化,不僅僅包含知識、技術、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進生產力發展的無形因素。” 雖然狼在競爭中有殘酷的一面,但狼的忠心是它不懈努力的根源,所以華為倡導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公司”為主導的企業文化,包含了四個重要方面:
1、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業化。企業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再現,華為將中國的社會主義文化引入到企業之中,號召學習雷鋒和焦裕祿,同時也決不讓這些模范人物吃虧。堅持物質文明鞏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促進物質文明,把社會主義奉獻精神和個人利益相結合。
2、雙重利益驅動。為祖國昌盛、為民族振興、為家庭幸福而努力奮斗,是雙重利益驅動個人行為,國家利益和個人目標雙重激發工作熱情。
3、同甘共苦,榮辱與共。在華為人人平等,不搞特權;成功是集體共同分享,失敗是集體共同分擔。團結協作、集體奮斗是華為企業文化之魂,與狼的集體行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4、“華為基本法”。“華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開始于1996年初,是華為企業文化的具體再現,確定了華為二次創業的觀念、戰略、方針和基本政策,對華為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華為能在競爭中勝出,得利于它將狼的三大特性融入到核心文化之中,形成獨樹一幟的狼性文化。特別是在我國企業的實力還遠遠弱于世界級企業,而又必須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競爭中生存的時刻,狼性文化發揮了奇效,構成了實用、有效的特殊競爭力。 華為公司宗旨包含四個方面:核心價值觀、基本目標、公司的成長和價值的分配。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也是企業追求成功的精神動力。 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實現顧客的夢想,成為世界一流的設備供應商,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業;華為最大的財富是認真負責和管理有效的員工;廣泛吸收世界電子信息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產品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強之林;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與團結合作精神是企業文化的精髓,實事求是是行為的準則;主張在顧客、員工與合作者之間結成利益共同體;堅持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的方針;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這些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華為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決定了華為的基本特性,是華為行為的導向和規范。基本目標部分,對質量、人力資本、核心技術、利潤等方面定出了發展的目標,將企業的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化。公司的成長部分,明確了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明晰了成長的思路。價值的分配部分,承認員工勞動成果的價值,采取合適的分配方法,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分配原則,保障了員工的利益。這些是構成華為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內容,清晰地勾畫出核心能力的主線。公司宗旨,是企業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
華為的公司宗旨,結合了企業和社會環境的現實情況,對公司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進行了闡述,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導向和規范的作用。華為的公司宗旨是狼性企業文化的核心,是核心競爭力核心層的核心,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才激勵制度 華為的技術能力發展迅猛,華為的銷售能力咄咄逼人,這是因為有一批勤奮努力、奮勇直前的華為人,他們的進取精神來自于華為的人才激勵制度。 華為的人才激勵機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以自由雇傭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不搞終身雇傭制。
2、建立內部勞動市場,允許和鼓勵員工更換工作崗位,實現內部競爭與選擇,促進人才的有效配置,激活員工,最大限度地發現和開發員工潛能。
3、高工資。
4、提供持續的開發培訓
5、公平競爭,不唯學歷,注重實際才干
6、客觀公正的考評。
7、知識資本化、知識職權化。 在狼性企業文化突顯奇效的時候,在華為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任正非先后拋出了《華為的冬天》和《北國之春》兩篇充滿憂患意識的文章。華為一直是低調的,之前也有類似的論調,但這次是在朗訊帝國沒落之際,華為的警告出奇的震撼人心。這兩篇文章剛剛出現,便引起了業界的極度關注,在網上廣為流傳,受到企業界的推崇。對于一個事業正紅紅火火的企業,有如此的危機感,是難能可貴的,這也正像狼在自然界,時刻都充滿著對生存的警惕。這種危機感,是狼性企業文化的延伸。
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 篇3
為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了解員工對管理人員在工作上的認可程度,加強管理、改進工作作風,提升管理效能,推進公司又快又好地發展。公司于9月14日至9月17日在公司范圍內開展對公司上半年管理人員總體考評活動。
此次考評活動,采用不記名調查法,共有28人參與,共發考評問卷37份,回收36份,回收率為97.3%,滿足考評活動條件,每位員工對此次活動都比較支持與配合,大部分員工提出了積極的建議。現將考評活動結果報告如下:
一、 考評結果
(一)北斗全體員工對總經理上半年工作的總體評價及建議
1、對于總經理上半年的工作,78%左右的員工都比較滿意,沒有任何意見,在管理程序及制度的制定、工作態度、業務開拓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評價;22%左右的員工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同時也指出了總經理在與員工交流溝通、下達任務的明確性、聽取員工意見、行政與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之處。
2、建議:①建立人力資源與行政管理方面的長效運行機制,適當授權給專職人員來做相應工作;②加強考核,明細各崗位工作職責;③多與員工進行溝通,在下達任務時清晰明確;④深入完善公司各項管理制度,開拓更多業務,為員工謀取更多福利等。
(二)北斗全體員工對總工程師上半年工作的總體評價及建議
1、對于總工程師上半年的工作,77.7%左右的員工都比較滿意,沒有任何意見,在技術研究與創新方面、工作態度、處理糾紛等問題、測繪技術、業務開拓以及辦事效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評價;22.3%左右的員工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議,同時也指出了總工程師存在技術培訓方面的不足。
2、建議:①多安排大家進行專業知識交流,制定各類項目技術標準;②加強技術培訓,多教點更深層的測量技術;③工作加班之余,注意多休息等。
(三)北斗全體員工對客戶總監上半年工作的總體評價及建議
1、大部分員工都非常認同客戶總監上半年的工作,尤其是在客服、公司文化活動的舉辦、工作認真負責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而不足的地方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的監督力度不強和客戶回訪工作不夠全面細致兩方面。
2、建議:①加強服務監督,并給予公布;②在做客戶回訪工作時應全面細致等。
(四)北斗全體員工對工程一部經理上半年工作的總體評價及建議
1、公司絕大部分員工對于工程一部經理的工作效率,工作業績、工作態度及管理能力給予了肯定,對于不足部分主要體現在技術培訓、內部組織管理、傳達任務不準確、與新員工溝通不夠以及生活中過于嚴肅等方面。
2、建議:①加強技術培訓,為公司培養技術新兵;②提高內部組織管理水平,凝聚部門力量;③加強新老員工的溝通與配合,提高部門員工能力和業務素質;④生活中不要太嚴肅,多微笑等。
(五)北斗全體員工對工程二部經理上半年工作的總體評價及建議
1、對于工程二部經理上半年的工作,新進員工沒有接觸過,對其不了解,不作評價。其他員工在辦事效率、工作態度、內部組織管理能力等方面給予了很大認同。但在與新人溝通與培養、管理制度的考核等方面還有待提高。
2、建議:①加強新人培訓,加強與新人及平樂公司員工的互動;②加強溝通,加大考核力度。
二、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每位管理人員都可以出色地完成各自的工作,在管理能力、工作態度以及辦事效率等都能讓員工認可,同時也讓管理人員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員工提出的建議對于改進管理人員的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與完善,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在管理效能方面也有推進作用。
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 篇4
改革開放以前,中國是世界全球化最重要的反對者之一。過去它實行自給自足經濟。它反對全球經濟秩序和主要的全球性機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它認為全球無序是一件好事情。在毛澤東時代,中國積極推動世界范圍內的無序,包括對中國大部分鄰國的叛亂(insurgencies)推波助瀾,如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國家,甚至在我們的大學里面。
中國的外交政策對外是敵對,對內是世界罕見的文化壓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年—1976年),中國學生和其他人在毛澤東的“農民千禧年主義”( peasant chiliasm)的指導下,羞辱了大多數政府高級官員和黨的領導人,攻擊主要的教育機構、社會機構和政治機構,毀壞了中國的很多文化遺產甚至試圖摧毀整個國家。[注解:千禧年主義刻寫的是為了世界的終極而轉變清除某些人的生命(遑論幸福)的終末時刻。
兩個世紀以來,中國嘗試了很多不同的道路如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帝王制、共和國制、軍閥、宗教教旨主義和其他。然而,所有這些嘗試都失敗了。中國的大部分人開始和一些學生一樣,認為世界政治經濟秩序和中國政治經濟秩序難以動搖,只有先摧毀現有秩序才能走上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
事實上,文化大革命只是中國貧窮和政治分裂給世界尤其是給我們帶來的很多問題中的一小部分。如果20世紀的中國是一個富裕和統一的國家,我們會有一個完全不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我們就不會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第二次歐洲大戰。中國能夠阻止日本侵略或者打敗日本。美國在這些沖突上的花費從根本意義上會減少很多,因為珍珠港事件以及其他事件就不會發生了。我們和整個世界,更不用說10億中國人,一個多世紀以來,已經為中國的弱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世界需要一個健康的中國。
中國全球化的成功將會使我們不再會有類似這樣的麻煩:中國不再是一個讓世界強權發生激烈沖突的地方;中國不再會支持東南亞、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的叛亂;中國不再會尋求破壞全球性金融機構的機會。我們將受益于這樣一個中國:它支持中國臺灣和菲律賓穩定和資本主義民主,它加入IMF、世界銀行以及WTO,它告訴鄰國政治穩定、自由貿易以及自由投資的好處。
冷戰開始的時候,我們外交政策的一個中心理念是如果通過國內改革以及后來被稱為的全球化,盡可能使世界大部分國家實現成功的經濟增長,我們就可以使歐洲和亞洲穩定,在冷戰中獲勝以及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秩序。我們的軍隊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保護作用。然而從馬歇爾計劃到亞洲援助計劃可以看出,我們國家的長期核心戰略是通過機構網絡來絆住其他國家以及我們成功的經濟實踐來穩定世界。這構成了我們想要的世界。
對華為公司的評價_大家對華為公司的看法 篇5
本人敢于接受各種挑戰,勇于堅持,個性開朗,與人相處融洽,表達能力較強,極具學習、創新能力,有很強的上進心,思想積極,做事認真、主動、有條理。在政治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能夠快速貫徹黨的各方面政治精神,深入學習黨的各會議重要內容,有較好的辨別力和敏銳性;學習上,雖然不是 成績最優異的,但是學習刻苦努力、態度非常端正;生活上,為人謙遜、踏實、能吃苦,個人作風端正。與此同時,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對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業務知識學習不夠經常化,黨的理論知識學習不夠,有些內容學習不扎實,需要繼續加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提高鉆研精神;平時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考慮不夠全面,把握細節方面有待提高。總之,以上的優點我將繼續堅持,缺點會及時的改正,同時我也會進一步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地進行自我反省與批評。
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
我認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們目前所學的知識還遠不夠。我需要認真研習馬克 思 列 寧 主 義、毛 澤 東 思 想、鄧 小平 理 論 和“三 個 代 表 ”重 要思 想 。樹 立 為 共 產主 義 事 業 奮斗的偉大信念。
二、加強科學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學習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努力刻苦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學習有利于提高我們的知識水平。遇 到 問 題 多 看 多問多想,要有意識的促使自己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自己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能夠正確面對挫折,辨證的看待問題,從而更加努力的開展工作。
三、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自身修養以及個人能力。
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們不僅要擁有良好的思想素質還應該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自身修養以及個人能力。不僅要擁有真理,我們還更應該擁有將真理轉化為實踐的本領。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有合格的科學文化素質、個人修養及能力。這樣我們才能強有力地實踐和落實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服務人民群眾,努力為實現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四、在實踐中了解黨。
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我對黨的了解可能就會局限在一個理論水平上,而沒有切身的體驗與感受。更不會更加真切地了解到黨對人民群眾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黨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我參加培訓班期間的對于自身優缺點的總結以及對于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