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列傳第二十六◎孝行
太建八年,自周還朝,高宗特降殊禮,賞錫有加。除宜都王諮議參軍事,徙安德宮長秋卿、通直散騎常侍、太中大夫、司州大中正,卒于官。有集十卷。
子延義,字希忠,少沈敏好學(xué)。江陵之陷,隨父入關(guān)。丁母憂,喪過于禮。及皓還都,延義乃躬負(fù)靈櫬,晝伏宵行,冒履冰霜,手足皆皸瘃。及至都,以中風(fēng)冷,遂致攣廢,數(shù)年方愈。稍遷鄱陽王錄事參軍、沅陵王友、司徒從事中郎。
張昭,字德明,吳郡吳人也。幼有孝性,色養(yǎng)甚謹(jǐn),禮無違者。父熯,常患消渴,嗜鮮魚,昭乃身自結(jié)網(wǎng)捕魚,以供朝夕。弟乾,字玄明,聰敏博學(xué),亦有至性。及父卒,兄弟并不衣綿帛,不食鹽醋,日唯食一升麥屑粥而已。每一感慟,必致嘔血,鄰里聞其哭聲,皆為之涕泣。父服未終,母陸氏又亡,兄弟遂六年哀毀,形容骨立,親友見者莫識(shí)焉。家貧,未得大葬,遂布衣蔬食,十有馀年,杜門不出,屏絕人事。時(shí)衡陽王伯信臨郡,舉乾孝廉,固辭不就。兄弟并因毀成疾,昭失一眼,乾亦中冷苦癖,年并未五十終于家,子胤俱絕。
高宗世有太原王知玄者,僑居于會(huì)稽剡縣,居家以孝聞。及丁父憂,哀毀而卒,高宗嘉之,詔改其所居清苦里為孝家里云。
史臣曰:人倫之德,莫大于孝,是以報(bào)本反始,盡性窮神,孝乎惟孝,不可不勖矣。故《記》云"塞乎天地",盛哉!
《陳書》 唐·姚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