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四上匈奴傳第六十四上
考惠、高后時,冒頓浸驕,乃為書,使使遺高后曰:“孤僨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愿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高后大怒,召丞相平及樊噲、季布等,議斬其使者,發兵而擊之。樊噲曰:“臣愿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問季布,布曰:“噲可斬也!前陳豨反于代,漢兵三十二萬,噲為上將軍,時匈奴圍高帝于平城,噲不能解圍。天下歌之曰:‘平城之下亦誠苦,七日不食,不能彀弩。’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而噲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眾橫行,是面謾也。且夷狄璧如禽獸,得其善言不足喜,惡言不足怒也。”高后曰:“善。”令大謁者張澤報書曰:“單于不忘弊邑,賜之以書,弊邑恐懼。退而自圖,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單于過聽,不足以自污。弊邑無罪,宜在見赦。竊有御車二乘,馬二駟,以奉常駕。”冒頓得書,復使使來謝曰:“未嘗聞中國禮義,陛下幸而赦之。”因獻馬,遂和親。
至孝文即位,復修和親。其三年夏,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為寇,于是文帝下詔曰:“漢與匈奴約為昆弟,無侵害邊境,所以輸遺匈奴甚厚。今右賢王離其國,將眾居河南地,非常故。往來入塞,捕殺吏卒,驅侵上郡保塞蠻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轢邊吏,入盜,甚驁無道,非約也。其發邊吏車騎八萬詣高奴,遣丞相灌嬰將擊右賢王。”右賢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時,濟北王反,文帝歸,罷丞相擊胡之兵。
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曰:“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合歡。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支等計,與漢吏相恨,絕二主之約,離昆弟之親。皇帝讓書再至,發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少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至西方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滅夷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北州以定。愿寢兵休士養馬,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以應古始,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得安其處,世世平樂。未得皇帝之志,故使郎中系虖淺奉書請,獻橐佗一,騎馬二,駕二駟。皇帝即不欲匈奴近塞,則且詔吏民遠舍。使者至,即遣之。”六月中,來至新望之地。書至,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也。且得匈奴地,澤鹵非可居也,和親甚便。”漢許之。
孝文前六年,遺匈奴書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系虖淺遺朕書,云‘愿寢兵休士,除前事,復故約,以安邊民,世世平樂’,朕甚嘉之。此古圣王之志也。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于甚厚。背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然右賢王事已在赦前,勿深誅。單于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約,有信,敬如單于書。使者言單于自將并國有功,甚苦兵事。服繡袷綺衣、長襦、錦袍各一,比疏一,黃金飭具帶一,黃金犀毗一,繡十匹,錦二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使中大夫意、謁者令肩遺單于。”
后頃之,冒頓死,子稽粥立,號曰老上單于。
老上稽粥單于初立,文帝復遣宗人女翁主為單于閼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說傅翁主。說不欲行,漢強使之。說曰:“必我也,為漢患者”。中行說既至,因降單于,單于愛幸之。
初,單于好漢繒絮食物,中行說曰:“匈奴人眾不能當漢之一郡,然所以強之者,以衣食異,無仰于漢。今單于變俗好漢物,漢物不過什二,則匈奴盡歸于漢矣。其得漢絮繒,以馳草棘中,衣褲皆裂弊,以視不如旃裘堅善也;得漢食物皆去之,以視不如重酪之便美也。”于是說教單于左右疏記,以計識其人眾畜牧。
漢遺單于書,以尺一牘,辭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所以遺物及言語云云。中行說令單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廣長大,倨驁其辭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敬問漢皇帝無恙”,所以遺物言語亦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