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亞夫至,會兵滎陽。吳方攻梁,梁急,請救。亞夫引兵東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王使使請亞夫,亞夫守便宜,不往。梁上書言景帝,景帝詔使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后食道。吳、楚兵乏糧,饑,欲退,數挑戰,終不出。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于帳下。亞夫堅臥不起。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既餓,乃引而去。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吳王濞。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縣,購吳王千金。月余,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吳、楚破平。于是諸將乃以太尉計謀為是。由此梁孝王與亞夫有隙。
歸,復置太尉官。五歲,遷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廢栗太子,亞夫固爭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與太后言亞夫之短。竇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上讓曰:“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竇太后曰:“人生各以時行耳。竇長君在時,竟不得侯,死后,乃其子彭祖顧得侯。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上曰:“請得與丞相計之。”亞夫曰:“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上默然而沮。
其后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上欲侯之以勸后。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上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免相。
頃之,上居禁中,召亞夫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管。亞夫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上視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亞夫免冠謝上。上曰:“起。”亞夫因趨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非少主臣也!”
居無何,亞夫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與錢。庸知其盜買縣官器,怨而上變告子,事連污亞夫。書既聞,上下吏。吏簿責亞夫,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召詣廷尉。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亞夫,亞夫欲自殺,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國絕。
一歲,上乃更封絳侯勃它子堅為平曲侯,續降侯后。傳子建德,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后有罪,國除。
亞夫果餓死。死后,上乃封王信為蓋侯。至平帝元始二年,繼絕世,復封勃玄孫之子恭為絳侯,千戶。
贊曰:聞張良之智勇,以為其貌魁梧奇偉,反若婦人女子。故孔子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學者多疑于鬼神,如良受書老父,亦異矣。高祖數離困厄,良常有力,豈可謂非天乎!陳平之志,見于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于漢,而為謀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廷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周勃為布衣時,鄙樸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呂,立孝文,為漢伊、周,何其盛也!始呂后問宰相,高祖曰:“陳平智有余,王陵少憨,可以佐之;安劉氏者必勃也。”又問其次,云“過此以后,非乃所及”。終皆如言,圣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