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六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第十六
慶為丞相,文深審謹(jǐn),天他大略。后三歲余薨,謚曰恬侯。中子德,慶愛之。上以德嗣,后為太常,坐法免,國除。慶方為丞相時(shí),諸子孫為小吏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及慶死后,稍以罪去,孝謹(jǐn)衰矣。
衛(wèi)綰,代人陵人也,以戲車為郎,事文帝,功次遷中郎將,醇謹(jǐn)無它。孝景為太子時(shí),召上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文帝且崩時(shí),屬孝景曰:“綰長者,善遇之。”及景帝立,歲余,不孰何綰,綰日以謹(jǐn)力。
景帝幸上林,詔中郎將參乘,還而問曰:“君知所以得參乘乎?”綰曰:“臣代戲車士,幸得功次遷,待罪中郎將,不知也。”上問曰:“吾為太子時(shí)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病。”上賜之劍,綰曰:“先帝賜臣劍凡六,不敢奉詔。”上曰:“劍,人之所施易,獨(dú)至今乎?”綰曰:“具在。”上使取六劍,劍常盛,未嘗服也。
郎官有譴,常蒙其罪,不與它將爭;有功,常讓它將。上以為廉,忠實(shí)無它腸,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吳、楚反,詔綰為將,將河間兵擊吳、楚有功,拜為中尉。三歲,以軍功封綰為建陵侯。
明年,上廢太子,誅栗卿之屬。上以綰為長者,不忍,乃賜綰告歸,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遷為御史大夫。五歲,代桃侯舍為丞相,朝奏事如職所奏。然自初宦以至相,終無可言。上以為敦厚可相少主,尊寵之,賞賜甚多。
為丞相三歲,景帝崩,武帝立。建元中,丞相以景帝病時(shí)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職,免之。后薨,謚曰哀侯。子信嗣,坐酎金,國除。
直不疑,南陽人也。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人疑,不疑謝有之,買金償。后告歸者至而歸金,亡金郎大慚,以此稱為長者。稍遷至中大夫。朝,廷見,人或毀不疑曰:“不疑狀貌甚美,然特毋奈其善盜嫂何也!”不疑聞,曰:“我乃無兄。”然終不自明也。
吳、楚反時(shí),不疑以二千石將擊之。景帝后元年,拜為御史大夫。天子修吳、楚時(shí)功,封不疑為塞侯。武帝即位,與丞相綰俱以過免。
不疑學(xué)《老子》言。其所臨,為官如故,唯恐人之知其為吏跡也。不好立名,稱為長者。薨,謚曰信侯。傳子至孫彭祖,坐酎金,國除。
周仁,其先任城人也。以醫(yī)見。景帝為太子時(shí),為舍人,積功遷至太中大夫。景帝初立,拜仁為郎中令。
仁為人陰重不泄。常衣弊補(bǔ)衣溺褲,故為不潔清,以是得幸,入臥內(nèi)。于后宮秘戲,仁常在旁,終無所言。上時(shí)問人,仁曰:“上自察之。”然亦無所毀,如此。景帝再自幸其家。家徙陽陵。上所賜甚多,然終常讓,不敢受也。諸侯群臣賂遺,終無所受。武帝立,為先帝臣重之。仁乃病免,以二千石祿歸老,子孫咸至大官。
張歐字叔,高祖功臣安丘侯說少子也。歐孝文時(shí)以治刑名侍太子,然其人長者。景帝時(shí)尊重,常為九卿。至武帝元朔中,代韓安國為御史大夫。毆為吏,未嘗言按人,剸以誠長者處官。官屬以為長者,亦不敢大欺。上具獄事,有可卻,卻之;不可者,不得已,為涕泣,面而封之。其愛人如此。
老篤,請免,天子亦寵以上大夫祿,歸老于家。家陽陵。子孫咸至大官。
贊曰:仲尼有言“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萬石君、建陵侯、塞侯、張叔之謂與?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yán)而治。至石建之浣衣,周仁為垢污,君子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