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攸緒應召至都,授太子賓客。尋請歸嵩山,制從之,令京官五品已上餞送于定鼎門外。
及三思、延秀等構逆,諸武多坐誅戮,唯攸緒以隱居不預其禍,時論美之。睿宗即位,又降敕曰:"頃以賊臣結黨,后族擅權,扇動宮闈,肆行鴆毒。靈祇所感,奸惡伏誅;今得宗社乂安,天地交泰。卿久厭簪紱,早慕林泉,守道不回,見幾而作,興言高尚,有足嘉稱。但怒用不遷,罪無相及,為善有驗,卿之謂與!或慮驚疑,故令慰謝。"其見重如此。尋征為太子賓客,不就。開元二年,攸緒又請就廬山居止,制不許。仍令州縣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十一年卒,年六十九。
薛懷義者,京兆鄠縣人,本姓馮,名小寶。以鬻臺貨為業,偉形神,有膂力,為市于洛陽,得幸于千金公主侍兒。公主知之,入宮言曰:"小寶有非常材用,可以近侍。"因得召見,恩遇日深。則天欲隱其跡,便于出入禁中,乃度為僧。又以懷義非士族,乃改姓薛,令與太平公主婿薛紹合族,令紹以季父事之。自是與洛陽大德僧法明、處一、惠儼、棱行、感德、感知、靜軌、宣政等在內道場念誦。懷義出入乘廄馬,中官侍從,諸武朝貴,匍匐禮謁,人間呼為薛師。
垂拱初,說則天于故洛陽城西修故白馬寺,懷義自護作。寺成,自為寺主。頗恃恩狂蹶,其下犯法,人不敢言。右臺御史馮思勖屢以法劾之;懷義遇勖于途,令從者毆之,幾死。又于建春門內敬愛寺別造殿宇,改名佛授記寺。
垂拱四年,拆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懷義充使督作。凡役數萬人,曳一大木千人,置號頭,頭一㘎,千人齊和。明堂大屋凡三層,計高二百尺。又于明堂北起天堂,廣袤亞于明堂。懷義以功拜左威衛大將軍,封梁國公。
永昌中,突厥默啜犯邊,以懷義為清平道大總管,率軍擊之,至單于臺,刻石紀功而還。加輔國大將軍,進右衛大將軍,改封鄂國公、柱國,賜帛二千段。
懷義與法明等造《大云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并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娑、銀龜袋。其偽《大云經》頒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講說。則天將革命,誅殺宗屬諸王,唯千金公主以巧媚善進奉獨存;抗疏請以則天為母,因得曲加恩寵,改邑號為延安大長公主,加實封,賜姓武氏。以子克乂娶魏王武承嗣女,內門參問,不限早晚,見則盡歡。
長壽二年,默啜復犯塞,又以懷義為代北道行軍大總管,以李多祚、蘇宏暉為將。未行,改朔方道行軍大總管,以內史李昭德為行軍長史,鳳閣侍郎、平章事蘇味道為行軍司馬,契苾明、曹仁師、沙吒忠義等十八將軍以討之。未行虜退,乃止。
懷義后厭入宮中,多居白馬寺,刺血畫大像,選有膂力白丁度為僧,數滿千人。侍御史周矩疑其奸,奏請劾之,不許。固請之,則天曰:"卿且退,朕即令去。"矩至臺,薛師亦至,乘馬蹋階而下,便坦腹于床。矩召臺吏,將按之,遽乘馬而去。矩具以聞,則天曰:"此道人風病,不可苦問。所度僧任卿勘當。"矩按之,窮其狀以聞,諸僧悉配遠州。遷矩天官員外郎,竟為薛師所構,下獄,免官。
后有御醫沈南璆得幸,薛師恩漸衰,恨怒頗甚。證圣中,乃焚明堂、天堂,并為灰燼,則天愧而隱之,又令懷義充使督作。乃于明堂下置九州鼎,鑄銅為十二屬形象,置于本辰位,皆高一丈,懷義率人作號頭安置之。
其后益驕倨,則天惡之,令太平公主擇膂力婦人數十,密防慮之。人有發其陰謀者,太平公主乳母張夫人令壯士縛而縊殺之,以輦車載尸送白馬寺。其侍者僧徒,皆流竄遠惡處。
韋溫,中宗韋庶人從父兄也。父玄儼,高宗末官至許州刺史。玄儼弟玄貞,初為普州參軍,以女為皇太子妃,擢拜豫州刺史。中宗嗣位,妃為后。及帝降為廬陵王,玄貞配流欽州而死。后母崔氏,為欽州首領寧承兄弟所殺。
玄貞有四子:洵、浩、洞、泚,亦死于容州。后二妹,逃竄獲免,間行歸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