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敬暉等討張易之、昌宗也,遣使就索千騎。歸道既先不預謀,拒而不與。及事定,暉等將誅之,歸道執辭免,令歸私第。中宗嘉其忠壯,召拜太仆少卿,驟除殿中少監、右金吾將軍。歲余病卒,贈輔國大將軍,追封原國公,中宗親為文以祭之。
子賓庭,開元中為光祿卿。
韋機,雍州萬年人。祖元禮,隋浙州刺史。父恪,洛州別駕。機,貞觀中為左千牛胄曹,充使往西突厥,冊立同俄設為可汗。會石國反叛,路絕,三年不得歸。機裂裳錄所經諸國風俗物產,名為《西征記》。及還,太宗問蕃中事,機因奏所撰書。太宗大悅,擢拜朝散大夫,累遷至殿中監。
顯慶中為檀州刺史。邊州素無學校,機敦勸生徒,創立孔子廟,圖七十二子及自古賢達,皆為之贊述。會契苾何力東討高麗,軍眾至檀州,而灤河泛漲,師不能進,供其資糧,數日不乏。何力全師還,以其事聞。高宗以為能,超拜司農少卿,兼知東都營田,甚見委遇。有宦者于苑中犯法,機杖而后奏。高宗嗟賞,賜絹數十疋,謂曰:"更有犯者,卿即鞭之,不煩奏也。"
上元中,遷司農卿,檢校園苑。造上陽宮,并移中橋從立德坊曲徙于長夏門街,時人稱其省功便事。有道士朱欽遂為天后所使,馳傳至都,所為橫恣。機囚之,因密奏曰:"道士假稱中宮驅使,依倚形勢,臣恐虧損皇明,為禍患之漸。"高宗特發中使慰諭機,而欽遂配流邊州,天后由是不悅。
儀鳳中,機坐家人犯盜,為憲司所劾,免官。永淳中,高宗幸東都,至芳桂宮驛,召機,令白衣檢校園苑。將復本官,為天后所擠而止,俄令檢校司農少卿事,會卒。
子余慶。余慶官至右驍衛兵曹,早卒。余慶子岳。
岳亦以吏干著名,則天時,累轉汝州司馬。會則天幸長安,召拜尚舍奉御,從駕還京,因召見。則天謂曰:"卿是韋機之孫,勤干固有家風也。卿之家事,朕悉知之。"因問家人名,賞慰良久。尋拜太原尹。岳素不習武,固辭邊任。由是忤旨,左遷宋州長史,歷海、虢二州刺史,所在皆著威名。睿宗時,入為殿中少監,甚承恩顧。及竇懷貞、李晉等伏誅,以岳嘗與交往,為姜皎所陷,左遷渠州別駕,稍遷陜州刺史。開元中,卒于潁州別駕。岳子景駿。
景駿明經舉,神龍中,累轉肥鄉令。縣北界漳水,連年泛溢。舊堤迫近水漕,雖修筑不息,而漂流相繼。景駿審其地勢,拓南數里,因高筑堤。暴水至,堤南以無患,水去而堤北稱為腴田。漳水舊有架柱長橋,每年修葺,景駿又改造為浮橋。自是無復水患,至今賴焉。時河北饑,景駿躬撫合境村閭,必通贍恤,貧弱獨免流離。及去任,人吏立碑頌德。
開元中,為貴鄉令。縣人有母子相訟者,景駿謂之曰:"吾少孤,每見人養親,自恨終天無分,汝幸在溫清之地,何得如此?錫類不行,令之罪也。"因垂泣嗚咽,仍取《孝經》付令習讀之。于是母子感悟,各請改悔,遂稱慈孝。
累轉趙州長史,路由肥鄉,人吏驚喜,競來犒餞,留連經日。有童稚數人,年甫十余歲,亦在其中,景駿謂曰:"計吾為此令時,汝輩未生,既無舊恩,何殷勤之甚也?"咸對曰:"此間長宿傳說,縣中廨宇、學堂、館舍、堤橋,并是明公遺跡。將謂古人,不意親得瞻睹,不覺欣戀倍于常也。"其為人所思如此。
十七年,遷房州刺史。州帶山谷,俗參蠻夷,好淫祀而不修學校。景駿始開貢舉,悉除淫祀。又通狹路,并造傳館,行旅甚以為便。二十年,轉奉先令,未行而卒。
權懷恩,雍州萬年人,周荊州刺史、千金郡公景宣玄孫也。其先自天水徙家焉。祖弘壽,大業末為臨汾郡司倉書佐。高祖鎮晉陽,引判留守事。以從義師之功,累轉秦王府長史,太宗遇之甚厚。又從平王世充,拜太仆卿。累封盧國公卒,謚曰恭。父知讓,襲爵,官至博州刺史。
懷恩初以蔭授太子洗馬。咸亨初,累轉尚乘奉御,襲爵盧國公。時有奉乘安畢羅善于調馬,甚為高宗所寵。懷恩奏事,遇畢羅在帝左右戲無禮,懷恩退而杖之四十。高宗知而嗟賞之,謂侍臣曰:"懷恩乃能不避強御,真良吏也。"即日拜萬年令。為政清肅,令行禁止,前后京縣令無及之者。后歷慶、萊、衛、邢四州刺史,洛州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