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列傳第十四
尋又罷代襲之制。元景久之轉鄜州刺史。高宗即位,進位司徒,加實封通前滿一千五百戶。永徽四年,坐與房遺愛謀反賜死,國除。后追封沉黎王,備禮改葬。以渤海王奉慈子長沙為嗣,降爵為侯。神龍初,追復爵土,并封其孫逖為嗣荊王,尋薨,國除。
漢王元昌,高祖第七子也。少好學,善隸書。武德三年,封為魯王。貞觀五年,授華州刺史,轉梁州都督。十年,改封漢王。元昌在州,頗違憲法,太宗手敕責之。初不自咎,更懷怨望。知太子承乾嫉魏王泰之寵,乃相附托,圖為不軌。十六年,元昌來朝京師,承乾頻召入東宮夜宿,因謂承乾曰:"愿陛下早為天子。近見御側,有一宮人,善彈琵琶,事平之后,當望垂賜。"承乾許諾。又刻臂出血,以帛拭之,燒作灰,和酒同飲,共為信誓,潛伺間隙。十七年,事發,太宗弗忍加誅,特敕免死。大臣高士廉、李世勣等奏言:"王者以四海為家,以萬姓為子,公行天下,情無獨親。元昌苞藏兇惡,圖謀逆亂,觀其指趣,察其心府,罪深燕旦,釁甚楚英。天地之所不容,人臣之所切齒,五刑不足申其罰,九死無以當其愆。而陛下情屈至公,恩加梟獍,欲開疏網,漏此鯨鯢。臣等有司,期不奉制,伏愿敦師憲典,誅此兇慝。順群臣之愿,奪鷹鹯之心,則吳、楚七君,不幽嘆于往漢;管、蔡二叔,不沉恨于有周。"太宗事不獲已,乃賜元昌自盡于家,妻子籍沒,國除。
酆王元亨,高祖第八子也。武德三年受封。貞觀二年,授散騎常侍,拜金州刺史。及之藩,太宗以其幼小,甚思之,中路賜以金盞,遣使為之設宴。六年薨,無子,國除。
周王元方,高祖第九子也。武德四年受封。貞觀二年,授散騎常侍。三年薨,贈左光祿大夫,無子,國除。
徐王元禮,高祖第十子也。少恭謹,善騎射。武德四年,封鄭王。貞觀六年,賜實封七百戶,授鄭州刺史,徙封徐王,遷徐州都督。十七年,轉絳州刺史,以善政聞,太宗降璽書勞勉,賜以錦彩。二十三年,加實封千戶。永徽四年,加授司徒,兼潞州刺史。咸亨三年薨,贈太尉、冀州大都督,陪葬獻陵。
子淮南王茂嗣。茂險薄無行,元禮姬趙氏有美色,及元禮遇疾,茂遂逼之,元禮知而切加責讓。茂乃屏斥元禮侍衛,斷其藥膳,仍云:"既得五十年為王,更何煩服藥?"竟以餒終。上元中,事泄,配流振州而死。神龍初,又封茂子璀為嗣徐王。景龍四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開元中,除宗正員外卿,卒。子延年嗣。開元二十六年,封嗣徐王,除員外洗馬。天寶初,拔汗那王入朝,延年將嫁女與之,為右相李林甫所奏,貶文安郡別駕、彭城長史,坐贓貶永嘉司士。至德初,余杭郡司馬,卒。永泰元年,女婿黔中觀察使趙國珍入朝,請以延年子前施州刺史諷為嗣,因封嗣徐王。
韓王元嘉,高祖第十一子也。母宇文昭儀,隋左武衛大將軍述之女也。早有寵于高祖,高祖初即位,便欲立為皇后,固辭不受。元嘉少以母寵,特為高祖所愛,自登極晚生皇子,無及之者。武德四年,封宋王,徙封徐王。貞觀六年,賜實封七百戶,授潞州刺史,時年十五。在州聞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及京師發喪,哀毀過禮,太宗嗟其至性,屢慰勉之。九年,授右領軍大將軍。十年,改封韓王,授潞州都督。二十三年,加實封滿千戶。元嘉少好學,聚書至萬卷,又采碑文古跡,多得異本。閨門修整,有類寒素士大夫。與其弟靈夔甚相友愛,兄弟集見,如布衣之禮。其修身潔己,內外如一,當代諸王莫能及者,唯霍王元軌抑其次焉。高宗末,元嘉轉澤州刺史。及天后臨朝攝政,欲順物情,乃進授元嘉為太尉,定州刺史、霍王元軌為司徒,青州刺史、舒王元名為司空,隆州刺史、魯王靈夔為太子太師,蘇州刺史、越王貞為太子太傅,安州都督、紀王慎為太子太保,并外示尊崇,實無所綜理。其后漸將誅戮宗室諸王不附己者,元嘉大懼,與其子通州刺史、黃公譔及越王貞父子謀起兵,于是皇宗國戚內外相連者甚廣。遣使報貞及貞子瑯邪王沖曰:"四面同來,事無不濟。"沖與諸道計料未審而先發兵,倉卒唯貞應之,諸道莫有赴者,故其事不成。元嘉坐誅。譔少以文才見知,諸王子中,與瑯邪王沖為一時之秀,凡所交結皆當代名士。時天下犯罪籍沒者甚眾,唯沖與譔父子書籍最多,皆文句詳定,秘閣所不及。神龍初,追復元嘉爵土,并封其第五子訥為嗣韓王,官至員外祭酒。開元十七年卒。元嘉長子訓,高祖時封潁川王,早卒。次子誼,封武陵王,官至濮州刺史。開元中,封訥子叔璇為嗣韓王、國子員外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