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本紀第八
十九年春正月壬戌,開府儀同三司、霍國公王毛仲貶為襄州別駕,中路賜死,黨與貶黜者十數人。辛卯,遣鴻臚卿崔琳入吐蕃報聘。丙子,親耕于興慶宮龍池。己卯,禁采捕鯉魚。天下州府春秋二時社及釋奠,停牲牢,唯用酒酺,永為常式。
二月甲午,以崔琳為御史大夫。三月乙酉朔,崔琳使于吐蕃。夏四月壬午,于京城置禮院。丙申,令兩京及天下諸州各置太公尚父廟,以張良配饗,春秋二時仲月上戊日祭之。五月壬戌,五岳各置老君廟。六月乙酉,大風拔木。秋八月辛巳,降天下死罪從流,徒已下悉原之。九月辛未,吐蕃遣其國相論尚他硉來朝。冬十月丙申,幸東都。
十一月丙辰,至自東都。甲子,太子少傅源乾曜薨。十二月,巂州都督張審素以劫制使監察御史楊汪伏誅。是冬,浚苑內洛水,六十余日而罷。戊戌,裴光庭上《瑤山往則》、《維城前軌》各一卷,上令賜太子、諸王各一本。
二十年春正月乙卯,以禮部尚書、信安王祎率兵討契丹。丁巳,幸長芬公主宅;乙丑,幸薛王業宅:并即日還宮。二月己未,敕文武選人,承前例三月三十日為例,然開選門,比團甲進官至夏來。自今已后,選門并正月內開,團甲二月內訖。分命宰相錄京城諸獄系囚。三月,信安王祎與幽州長史趙含章大破奚、契丹于幽州之北山。
夏四月乙亥,宴百僚于上陽東州,醉者賜以床褥,肩輿而歸,相屬于路。癸巳,改造天津橋,毀皇津橋,合為一橋。五月癸卯,寒食上墓,宜編入五禮,永為恒式。辛亥,金仙長公主薨。戊辰,信安王獻奚、契丹之俘,上御應天門受之。
六月丁丑,單于大都護、河北東道行軍元帥、忠王浚加司徒,都護如故;副大使信安王祎加開府儀同三司。庚寅,幽州長史趙含章坐盜用庫物,左監門員外將軍楊元方受含章饋餉,并于朝堂決杖,流瀼州,皆賜死于路。其月,遣范安及于長安廣花萼樓,筑夾城至芙蓉園。
秋七月戊辰,幸寧王憲宅,即日還宮。八月辛未朔,日有蝕之。己卯,戶部尚書王晙卒。九月乙巳,中書令蕭嵩等奏上《開元新禮》一百五十卷,制所司行用之。渤海靺鞨寇登州,殺刺史韋俊,命左領軍將軍蓋福順發兵討之。
冬十月丙戌,命巡幸所至,有賢才未聞達者舉之。仍令中書門下疏決囚徒。辛卯,至潞州之飛龍宮,給復三年,兵募丁防先差未發者,令改出余州。辛丑,至北都。癸丑,曲赦太原,給復三年。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脽上,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處。內外文武官加一階,開元勛臣盡假紫及緋。大酺三日。十二月壬申,至京師。
其年戶部計戶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
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子朔,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每年貢舉人量減《尚書》、《論語》兩條策,加《老子》策,乙巳,遷祔肅明皇后神主于廟,毀儀坤廟。丁巳,幸溫泉宮。己未,命工部尚書李嵩使于吐蕃。癸亥,至自溫泉宮。三月乙巳,侍中裴光庭薨。甲寅,尚書右丞韓休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閏月,幽州道副總管郭英杰等討契丹,為所敗于都山之下,英杰死之。夏四月丁巳,以久旱,命太子少保陸象先、戶部尚書杜暹等七人往諸道宣慰賑給,及令黜陟官吏,疏決囚徒。丁酉,寧王憲為太尉,薛王業為司徒,慶王潭為太子太師,忠王浚為開府儀同三司,棣王洽為太子少傅,鄂王涓為太子太保。五月甲申,皇太子納妃薛氏。制天下死罪降從流,流已下釋放。京文武官賜勛一轉。秋七月乙丑朔,日有蝕之。九月壬午,封皇子溢為濟王,沔為信王,泚為義王,漼為陳王,澄為豐王,潓為恒王,漩為涼王,滔為深王。
冬十月庚戌,幸溫泉宮。十一月戊子,尚書右丞相宋璟以年老請致仕,許之。十二月丁未,兵部尚書、徐國公蕭嵩為尚書右丞相,黃門侍郎韓休為兵部尚書,并罷知政事。京兆尹裴耀卿為黃門侍郎,前中書侍郎張九齡起復舊官,并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歲,關中久雨害稼,京師饑,詔出太倉米二百萬石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