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二十四 列傳第二百十二
六年,鄭和使其國。王遣其孫舍楊該貢象及方物謝恩。十年,其貢使乞冠帶,予之。復命鄭和使其國。
十三年,王師方征陳季擴,命占城助兵。尚書陳洽言:“其王陰懷二心,愆期不進,反以金帛、戰象資季擴,季擴以黎蒼女遺之。復約季擴舅陳翁挺侵升華府所轄四州十一縣地。厥罪維均,宜遣兵致討。”帝以交址初平,不欲勞師,但賜敕切責,俾還侵地,王即遣使謝罪。十六年,遣其孫舍那挫來朝。命中官林貴、行人倪俊送歸,有賜。
宣德元年,行人黃原昌往頒正朔,繩其王不恪,卻所酬金幣以歸,擢戶部員外郎。
正統元年,瓊州知府程瑩言:“占城比年一貢,勞費實多。乞如暹羅諸國例,三年一貢。”帝是之,敕其使如瑩言,賜王及妃彩幣。然番人利中國市易,雖有此令,迄不遵。
六年,王占巴的賴卒,其孫摩訶賁該以遺命遣王孫述提昆來朝貢,且乞嗣位。乃遣給事中管曈、行人吳惠赍詔,封為王,新王及妃并有賜。七年春,述提昆卒于途,帝憫之,遣官賜祭。八年遣從子且揚樂催貢舞牌旗黑象。
十一年,敕諭摩訶賁該曰:“邇者,安南王黎浚遣使奏王欺其孤幼,曩已侵升、華、思、義四州,今又屢攻化州,掠其人畜財物。二國俱受朝命,各有分疆,豈可興兵構怨,乖睦鄰保境之義。王宜祗循禮分,嚴飭邊臣,毋恣肆侵軼,貽禍生靈。”并諭安南嚴行備御,毋挾私報復。先是,定三年一貢之例,其國不遵。及詰其使者,則云:“先王已逝,前敕無存,故不知此令。”是歲,貢使復至,再敕王遵制,賜王及妃彩幣。冬復遣使來貢。
十二年,王與安南戰,大敗被執。故王占巴的賴侄摩訶貴來遣使奏:“先王抱疾,曾以臣為世子,欲令嗣位。臣時年幼,遜位于舅氏摩訶賁該。后屢興兵伐安南,致敵兵入舊州古壘等處,殺掠人畜殆盡,王亦被擒。國人以臣先王之侄,且有遺命,請臣代位。辭之再三,不得已始于府前治事。臣不敢自專,伏候朝命。”乃遣給事中陳誼、行人薛干封為王,諭以保國交鄰,并諭國中臣民共相輔翼。十三年敕安南送摩訶賁該還國,不奉命。
景泰三年遣使來貢,且告王訃。命給事中潘本愚、行人邊永封其弟摩訶貴由為王。
天順元年入貢,賜其正副使鈒花金帶。二年,王摩訶槃羅悅新立,遣使奉表朝貢。四年復貢,自正使以下賜紗帽及金銀角帶有差。使者訴安南見侵,因敕諭安南王。九月,使來,告王喪。命給事中黃汝霖、行人劉恕封王弟槃羅茶全為王。
八年入貢。憲宗嗣位,應頒賜蕃國錦幣,禮官請付使臣赍回,從之。使者復訴安南見侵,求索白象。乞如永樂時,遣官安撫,建立界牌石,以杜侵陵。兵部以兩國方爭,不便遣使,乞令使臣歸諭國王,務循禮法,固封疆,捍外侮,毋輕構禍,從之。
成化五年入貢。時安南索占城犀象、寶貨,令以事天朝之禮事之。占城不從,大舉往伐。七年破其國,執王槃羅茶全及家屬五十余人,劫印符,大肆焚掠,遂據其地。王弟槃羅茶悅逃山中,遣使告難。兵部言:“安南吞并與國,若不為處分,非惟失占城歸附之心,抑恐啟安南跋扈之志。宜遣官赍敕宣諭,還其國王及眷屬。”帝慮安逆命,令俟貢使至日,賜敕責之。
八年,以槃羅茶悅請封,命給事中陳峻、行人李珊持節往。峻等至新州港,守者拒之,知其國已為安南所據,改為交南州,乃不敢入。十年冬還朝。
安南既破占城,復遣兵執槃羅茶悅,立前王孫齋亞麻弗菴為王,以國南邊地予之。十四年,遣使朝貢請封,命給事中馮義、行人張瑾往封之。義等多攜私物,既至廣東,聞齋亞麻弗菴已死,其弟古來遣使乞封。義等慮空還失利,亟至占城。占城人言,王孫請封之后,即為古來所殺,安南以偽敕立其國人提婆苔為王。義等不俟奏報,輒以印幣授提婆苔封之,得所賂黃金百余兩,又往滿剌加國盡貨其私物以歸。義至海洋病死。瑾具其事,并上偽敕于朝。
十七年,古來遣使朝貢,言:“安南破臣國時,故王弟槃羅茶悅逃居佛靈山。比天使赍封誥至,已為賊人執去,臣與兄齋亞麻弗菴潛竄山谷。后賊人畏懼天威,遣人訪覓臣兄,還以故地。然自邦都郎至占臘止五處,臣兄權國未幾,遽爾隕歿。臣當嗣立,不敢自專,仰望天恩,賜之冊印。臣國所有土地本二十七處,四府、一州、二十二縣。東至海,南至占臘,西至黎人山,北至阿本喇補,凡三千五百余里。乞特諭交人,盡還本國。”章下廷議,英國公張懋等請特遣近臣有威望者二人往使。時安南貢使方歸,即賜敕詰責黎灝,令速還地,毋抗朝命。禮官乃劾瑾擅封,執下詔獄,具得其情,論死。時古來所遣使臣在館,召問之,云:“古來實王弟,其王病死,非弒。提婆苔不知何人。”乃命使臣暫歸廣東,俟提婆苔使至,審誠偽處之。使臣候命經年,提婆苔使者不至,乃令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