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第一百七十二
公恂,字宗文。景泰五年舉會試。聞母疾,不赴廷對。帝問禮部,得其故,遣使召之。日且午,不及備試卷,命翰林院給筆札。登第,即丁母憂歸。天順初,授禮科給事中。大學士李賢言:“公恂,至圣后,贊善司馬恂,宋大賢溫國公光后,宜輔導(dǎo)太子。”帝喜,同日超拜少詹事,侍東宮講讀。入語孝肅皇后曰:“吾今日得圣賢子孫為汝子傅。”孝肅皇后者,憲宗生母,方以皇貴妃有寵,于是具冠服拜謝,宮中傳為盛事云。成化初,以言事謫漢陽知府,未至,丁父憂。服闋,還故秩,蒞南京詹事府。久之卒。
弘緒少貴,又恃婦翁大學士李賢,多過舉。成化五年被劾,按治,奪爵為庶人,令其弟弘泰襲。弘泰歿,爵仍歸弘緒子。
弘泰,字以和。既嗣爵,弘治十一年,山東按臣言弘緒遷善改行,命復(fù)冠帶。明年六月,圣殿災(zāi),弘泰方在朝,弘緒率子弟奔救,素服哭廟,蔬食百日。弘泰還,亦齋哭如居喪。弘泰生七月而孤,奉母孝,與弘緒友愛,無間言。十六年卒,弘緒子聞韶襲。
聞韶,字知德。明年,新廟建,規(guī)制逾舊,遣大學士李東陽祭告,御制碑文勒石。正德三年以尼山、洙泗二書院及鄒縣子思子廟各有禮事,奏請弟聞禮主之。帝授聞禮《五經(jīng)》博士,主子思子祀事,世以衍圣公弟為之。兩書院各設(shè)學錄一人,薦族之賢者充焉。六年,山東盜起,聞韶與巡撫趙璜請城闕里,遷曲阜縣治以衛(wèi)廟,不果行。嘉靖二十五年,聞韶卒,子貞干襲。
貞干,字用濟。三十五年入朝。卒,子尚賢襲。
尚賢,字象之。巡撫丁以忠言:“尚賢沖年,宜如弘泰例,國學肄業(yè)。”從之。萬歷九年,庶母郭氏訐尚賢。帝為革供奉女樂二十六戶,令三歲一朝。十七年,尚賢仍請比歲入賀,許之。尚賢博識。天啟元年卒。子蔭椿先卒,無嗣,從弟子蔭植襲。
蔭植,字對寰。祖貞寧,衍圣公貞干弟也,仕為《五經(jīng)》博士。父尚坦,國學生,追封衍圣公。蔭植先為博士,尚賢既喪子,遂育為嗣。天啟四年以覃恩加太子太保。崇禎元年加太子太傅。
孔彥繩,字朝武,衢州西安人,先圣五十九代孫也。宋建炎中,衍圣公端友扈蹕南渡,因家衢州。高宗命以州學為家廟,賜田五頃,以奉祭祀。五傳至洙。元至元間,命歸曲阜襲封。洙讓爵曲阜之弟治。弘治十八年,衢州知府沈杰奏言:“衢州圣廟,自孔洙讓爵之后,衣冠禮儀,猥同氓庶。今訪得洙之六世孫彥繩,請授以官,俾主祀事。”又言:“其先世祭田,洪武初,輕則起科,后改征重稅,請仍改輕,以供祀費。”帝可之。正德元年授彥繩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子孫世襲,并減其祭田之稅。
彥繩卒,子承美,字永實,十四年襲。卒,子弘章,字以達,嘉靖二十六年襲。卒,子聞音,字知政,萬歷五年襲。卒,子貞運,字用行,四十三年襲。時以在曲阜者為孔氏北宗,在西安者為南宗云。
顏希惠,復(fù)圣五十九代孫也。洪武初,以顏子五十七代孫池為宣德府學教授。十五年改三氏學教授,以奉祀事。池,字德裕。子拳,字克膺。拳子希仁,字士元。景泰三年詔以顏、孟子孫長而賢者各一人,至京官之。其年,希仁為巡按御史顧躭所劾。詔黜希仁,召希惠以為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未幾,以希惠非嫡子,仍以希仁長子議為之。議,字定伯,成化元年賜第京師,入覲,馳驛以為常。議卒,子鋐,字宗器,十八年襲。卒,子重德,字尚本,正德二年襲。卒,子從祖,字守嗣,襲。卒,無子,嘉靖四十一年以從祖從父重禮之長子肇先為嗣。肇先,字啟源。卒,子嗣慎,字用修襲。卒,長子尹宗先卒,次子尹祚,字永錫,萬歷年襲。尹祚為人博學好義,尹宗之子伯貞既長,遂以其職讓之。伯貞,字叔節(jié),二十七年襲。卒,子幼,弟伯廉,字叔清,三十四年襲。卒,子紹緒,崇禎十四年襲。
曾質(zhì)粹,字好古,吉安永豐人,宗圣五十九代孫也。其先,都鄉(xiāng)侯據(jù)避新莽之亂,徙家豫章,子孫散居撫、吉諸郡間。成化初,山東守臣上言:“嘉祥縣南武山西南,元寨山之東麓,有漁者陷入穴中,得懸棺,碣曰曾參之墓。”詔加修筑。正德間,山東僉事錢鋐訪得曾子之后一人于嘉祥山中,未幾而沒。嘉靖十二年,以學士顧鼎臣言,詔求嫡嗣。于是江西撫按以質(zhì)粹名聞,命回嘉祥,以衣巾奉祀。十八年,授翰林院《五經(jīng)》博士,子孫世襲。三十九年卒。子昊,未襲卒。昊子繼祖,字繩之,少病目,江西族人袞謀奪其職,為給事中劉不息、御史劉光國所糾,于是罷袞官,而繼祖仍主祀事。卒,子承業(yè),字洪福,萬歷五年襲。卒,子弘毅,字泰東,崇禎元年襲。卒,子聞達,字象輿,十四年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