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七十六 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十年三月,國維率龍等赴安慶,御賊酆家店,龍軍數千悉沒。賊東陷和州、含山、定遠,攻陷六合,知縣鄭同元潰走,賊遂攻天長。國維見賊勢日熾,請于朝,割安慶、池州、太平,別設巡撫,以可法任之。安慶不隸江南巡撫,自此始也。議者欲并割江浦、六合,俾國維專護江南,不許。
國維為人寬厚,得士大夫心。屬郡災傷,輒為請命。筑太湖、繁昌二城,建蘇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內外塘、長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鎮江及江陰漕渠,并有成績。遷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理河道。歲大旱,漕流涸,國維浚諸水以通漕。山東饑,振活窮民無算。
十四年夏,山東盜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臨、通四鎮兵,護漕運。大盜李青山眾數萬,據梁山濼,遣其黨分據韓莊等八閘,運道為梗。周延儒赴召北上,青山謁之,言率眾護漕,非亂也。延儒許言于朝,授以職。而青山竟截漕舟,大焚掠,迫臨清。國維合所部兵擊降之,獻俘于朝,磔諸市。兵部尚書陳新甲下獄,帝召國維代之。乃定戰守賞罰格,列上嚴世職、酌推升、慎咨題等七事,帝皆報可。會開封陷,河北震動,條防河數策,帝亦納之。
十六年四月,我大清兵入畿輔,國維檄趙光抃拒螺山,八總兵之師皆潰。言者詆國維,乃解職,尋下獄。帝念其治河功,得釋。召對中左門,復故官,兼右僉都御史,馳赴江南、浙江督練兵輸餉諸務。出都十日而都城陷。
福王召令協理戎政。尋敘山東討賊功,加太子太保,蔭錦衣僉事。吏部尚書徐石麒去位,眾議歸國維。馬士英不用,用張捷。國維乃乞省親歸。
南都覆,逾月,潞王監國于杭州,不數日出降。閏六月,國維朝魯王于臺州,請王監國。即日移駐紹興,進國維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督師江上。總兵官方國安亦自金華至。馬士英素善國安,匿其軍中,請入朝。國維劾其十大罪,乃不敢入。連復富陽、于潛,樹木城緣江要害,聯合國安及王之仁、鄭遵謙、熊汝霖、孫嘉績、錢肅樂諸營,為持久計。順治三年五月,國安等諸軍乏餉潰,王走臺州航海,國維亦還守東陽。六月知勢不可支,作絕命詞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張肯堂,字載寧,松江華亭人。天啟五年進士。授?h知縣。崇禎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賊陷鳳陽,條上滅賊五事。俄以皇陵震驚,疏責輔臣不宜作秦、越之視,帝不問。出按福建,數以平寇功受賚。還朝,言:“監司營競紛紜,意所欲就,則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則易地借才。今歲燕、秦,明歲閩、粵,道路往返,動經數千,程限稽遲,多逾數月。加一番更移,輒加一番擾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楊嗣昌出督師。肯堂奏言:“從古戡亂之法,初起則解散,勢成則剪除,未有專任撫者。今輔臣膺新命而出,賊必仍用故技,佯搖尾乞憐。而失事諸臣,冀掩從前敗局,必多方熒惑,仍進撫議。請特申一令,專務剿除。有進招撫說者,立置重典。”帝以偏執臆見責之。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來縱橫,如入無人之境,此督師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計,在先釋嗣昌之權!笔枞攵貌阉。十二月復言:“今討賊不可謂無人,巡撫之外更有撫治,總督之上又有督師。位號雖殊,事權無別。今楚自報捷,豫自報敗,甚至南陽失守,禍中親藩,督師職掌安在。試問今為督師者,將居中而運,以發蹤指示為功乎,抑分賊而辦,以焦頭爛額為事乎?今為秦、保二督者,將兼顧提封,相為掎角之勢乎,抑遇賊追剿,專提出境之師乎?今為撫者,將一稟督師之令,進退惟其指揮乎,抑兼視賊勢之急,戰守可以擇利乎?凡此肯綮,一切置不問,中樞冥冥而決,諸臣瞆瞆而任。至失地喪師,中樞糾督撫以自解,督撫又互相委以謝愆,而疆事不可問矣。”帝納其言,下所司詳議。十五年請召還建言譴謫諸臣,乃復給事中陰潤、李清、劉昌,御史周一敬官?咸眠w大理丞,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