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縱倡樂,益自放廢。士大夫造謁,多蓬發赤足,不具賓主禮。時衣紅紫窄袖衫,騎牛跨馬,嘯歌田野間。嘉靖十八年詔修《承天大志》,巡撫顧璘以廷陳及顏木、王格薦。書成,不稱旨,賜銀幣而已。廷陳才高,詩文重當世,一時才士鮮能過之。木,應山人,官亳州知州。格,京山人,官河南僉事。
李濂,字川父,祥符人。舉正德八年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沔陽知州,稍遷寧波同知,擢山西僉事。嘉靖五年以大計免歸,年才三十有八。濂少負俊才,時從俠少年聯騎出城,搏獸射雉,酒酣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為人。一日作《理情賦》,友人左國璣持以示李夢陽,夢陽大嗟賞,訪之吹臺,濂自此聲馳河、雒間。既罷歸,益肆力于學,遂以古文名于時。初受知夢陽,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著述甚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