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四年七月,向高辭位。御史黃公輔慮象坤柄政,請留向高,詆象坤甚力。象坤遂辭去。六年,廷推南京禮部尚書。魏忠賢私人指為繆昌期黨,落職閑住。
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xié)理詹事府。明年冬,都城被兵,條御敵三策。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帝覘知,遂與何如寵并相。明年,溫體仁入,象坤其門生,讓而居其下。累加少保,進武英殿。象坤在翰林,與龍錫、謙益、士升并負物望,有“四錢”之目。及體仁相,無附和跡。
四年,御史水佳允連劾兵部尚書梁廷棟,廷棟不待旨即奏辯。廷棟故出象坤門,佳允疑象坤泄之,語侵象坤。延儒以廷棟嘗發(fā)其私人贓罪,惡之,并惡象坤。象坤遂五疏引疾去,廷棟落職。給事中吳執(zhí)御、傅朝佑稱象坤難進易退,不當以門生累,不聽。家居十年,無病而卒。贈太保,謚文貞,蔭一子中書舍人。
徐光啟,字子先,上海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又七年成進士。由庶吉士歷贊善。從西洋人利瑪竇學(xué)天文、歷算、火器,盡其術(shù)。遂遍習兵機、屯田、鹽策、水利諸書。
楊鎬四路喪師,京師大震。累疏請練兵自效,神宗壯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練兵通州,列上十議。時遼事方急,不能如所請。光啟疏爭,乃稍給以民兵戎械。
未幾,熹宗即位。光啟志不得展,請裁去,不聽。既而以疾歸。遼陽破,召起之。還朝,力請多鑄西洋大炮,以資城守。帝善其言。方議用,而光啟與兵部尚書崔景榮議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復(fù)移疾歸。天啟三年起故官,旋擢禮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賢黨智鋌劾之,落職閑住。
崇禎元年召還,復(fù)申練兵之說。未幾,以左侍郎理部事。帝憂國用不足,敕廷臣獻屯鹽善策。光啟言屯政在乎墾荒,鹽政在嚴禁私販。帝褒納之,擢本部尚書。時帝以日食失驗,欲罪臺官。光啟言:“臺官測候本郭守敬法。元時嘗當食不食,守敬且爾,無怪臺官之失占。臣聞歷久必差,宜及時修正。”帝從其言,詔西洋人龍華民、鄧玉函、羅雅谷等推算歷法,光啟為監(jiān)督。
四年春正月,光啟進《日躔歷指》一卷、《測天約說》二卷、《大測》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圜八線表》六卷、《黃道升度》七卷、《黃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復(fù)上測候四說。其辯時差里差之法,最為詳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yún)C務(wù),與鄭以偉并命。尋加太子太保,進文淵閣。光啟雅負經(jīng)濟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溫體仁專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贈少保。
鄭以偉,字子器,上饒人。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累遷少詹事。泰昌元年,官禮部右侍郎。天啟元年,光宗祔廟,當祧憲宗,太常少卿洪文衡以睿宗不當入廟,請祧奉玉芝宮,以偉不可而止,論者卒是文衡。尋以左侍郎協(xié)理詹事府。四年,以偉直講筵,與珰忤,上疏告歸。崇禎二年,召拜禮部尚書。久之,與光啟并相,再辭,不允。以偉修潔自好,書過目不忘,文章奧博,而票擬非其所長。嘗曰:“吾富于萬卷,窘于數(shù)行,乃為后進所藐。”章疏中有“何況”二字,誤以為人名也,擬旨提問,帝駁改始悟。自是詞臣為帝輕,遂有館員須歷推知之諭,而閣臣不專用翰林矣。以偉累乞休,不允。明年六月,卒官,贈太子太保。御史言光啟、以偉相繼沒,蓋棺之日,囊無余貲,請優(yōu)恤以愧貪墨者。帝納之,乃謚光啟文定,以偉文恪。
其后二年,同安林釬為大學(xué)士,未半歲而卒。亦有言其清者,得謚文穆。釬,字實甫,萬歷四十四年殿試第三人,授編修。天啟時,任國子司業(yè)。監(jiān)生陸萬齡請建魏忠賢祠于太學(xué)旁,具簿醵金,強釬為倡。釬援筆涂抹,即夕掛冠欞星門徑歸,忠賢矯旨削其籍。崇禎改元,起少詹事。九年由禮部侍郎入閣,有謹愿誠恪之稱。
久之,帝念光啟博學(xué)強識,索其家遣書。子驥入謝,進《農(nóng)政全書》六十卷。詔令有司刊布,加贈太保,其孫為中書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