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一 列傳第一百九
袁洪愈(子一鶚 譚希思) 王廷瞻 郭應(yīng)聘(吳文華) 耿定向(弟定理 定力) 王樵(子肯堂) 魏時亮(陳瓚) 郝杰(胡克儉) 趙參魯 張孟男(衛(wèi)承芳) 李禎 丁賓袁洪愈,字抑之,吳縣人。舉嘉靖二十五年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授中書舍人。擢禮科給事中。劾檢討梁紹儒阿附權(quán)要,文選郎中白璧招權(quán)鬻官,尚書萬鏜、侍郎葛守禮不檢下。詔切責鏜、守禮,下璧詔獄,斥紹儒于外。紹儒,大學(xué)士嚴嵩私人也。已,陳邊務(wù)數(shù)事,詔俱從之。嵩屬吏部尚書吳鵬,出為福建僉事。歷河南參議、山東提學(xué)副使、湖廣參政,所在以清節(jié)著。嵩敗,召為南京太仆少卿,就遷太常。隆慶五年,以疾歸。
萬歷中,起故官,遷南京工部右侍郎,進右都御史,掌南院事,就改禮部尚書。南京御史譚希思疏論中官、外戚,且請循舊制,內(nèi)閣設(shè)絲綸簿,宮門置鐵牌。詔下南京都察院勘訊,將坐以誣罔。洪愈已改官,代者未至,乃具言希思所陳,載王可大《國憲家猷》、薛應(yīng)旂《憲章錄》二書。帝以所據(jù)非頒行制書,謫希思雜職。洪愈尋上疏請禁干謁,又極諫屯田廢壞之害,乞令商人中鹽,免內(nèi)地飛挽。皆議行。
萬歷十五年,就改吏部。其冬引年乞休。帝重其清德,加太子少保致仕。洪愈通籍四十余年,所居不增一椽,出入徒步。卒,年七十四。巡撫周孔教捐金葬之。贈太子太保,謚安節(jié)。
子一鶚,以蔭,官治中。饘粥不繼以死。
希思,茶陵人。歷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
王廷瞻,字稚表,黃岡人。父濟,參政。廷瞻舉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淮安推官。入為御史,督畿輔屯政。穆宗在裕邸,欲易莊田,廷瞻不可。隆慶元年,所部久雨。請自三宮以下及裕府莊田改入乾清宮者,悉蠲其租。詔減十之五。已,言勛戚莊田太濫,請于初給時裁量田數(shù),限其世次,爵絕歸官。制可。高拱再輔政,廷瞻常論拱,遂引疾歸。神宗立,起故官。歷太仆卿。萬歷五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番屢犯松潘。廷瞻令副使楊一桂、總兵官劉顯剿之,殲其魁,群蠻納款。風村、白草諸番,久居二十八砦,率男婦八千余人來降。復(fù)命總兵顯討建昌、傀廈、洗馬、姑宰、鐵口諸叛番,皆獻首惡出降。增俸一級,進右副都御史,撫南、贛。
入為南京大理卿。歷兩京戶部左、右侍郎,以右都御史出督漕運兼巡撫鳳陽諸府。寶應(yīng)氾光湖堤蓄水濟運,平江伯陳瑄所筑也。下流無所泄,決為八淺,匯成巨潭,諸鹽場皆沒。淮流復(fù)奔入,勢益氵匈氵勇前巡撫李世達等議開越河避其險,廷瞻承之。鑿渠千七百七十六丈,為石閘三,減水閘二,石堤三千三十六丈,子堤五千三百九十丈,費公帑二十余萬,八月竣事。詔旨褒嘉,賜河名弘濟。進廷瞻戶部尚書,巡撫如故。尋改南京刑部尚書。未上,乞歸。久之卒。贈太子少保。兄廷陳,見《文苑傳》。
郭應(yīng)聘,字君賓,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郎中,出為南寧知府。遷威茂兵備副使,轉(zhuǎn)廣東參政。從提督吳桂芳平李亞元,別擊賊首張韶南、黃仕良等。遷廣西按察使,歷左、右布政使。隆慶四年大破古田賊,斬獲七千有奇。已,從巡撫殷正茂平古田,再進秩。
正茂遷總督,遂擢應(yīng)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瑤反。府江上起陽朔,下達昭平,亙?nèi)儆嗬铩VT瑤夾江居,怙險剽劫。成化、正德間,都御史韓雍、陳金討平之,至是攻圍荔浦、永安,劫知州楊惟執(zhí)、指揮胡翰。事聞,大學(xué)士張居正奏假便宜,寓書應(yīng)聘曰:“炎荒瘴癘區(qū),役數(shù)萬眾,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則余賊破膽。”應(yīng)聘集土、漢兵六萬,令總兵官李錫進討。未行,而懷遠瑤亦殺知縣馬希武反。應(yīng)聘與正茂議先征府江,三閱月悉定,乃檄錫討懷遠。天大雨雪,無功而還。懷遠,古牂牁,地界湖、貴靖、黎諸州,環(huán)郭皆瑤,編氓處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縣寄居府城,遙示羈縻而已。古田既復(fù),瑤懾兵威,愿服屬,希武始入其地。議筑城,董作過峻,瑤遂亂,希武見殺。及是,師出無功。應(yīng)聘益調(diào)諸路兵,鎮(zhèn)撫白杲、黃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賊勢,而錫與諸將連破賊,斬其魁,懷遠乃下。事皆具錫傳。初議行師,錫以陽朔金寶嶺賊近,欲先滅之。應(yīng)聘曰:“君第往,吾自有處。”錫行數(shù)日,應(yīng)聘與按察使吳一介出不意襲殺其魁。比懷遠克復(fù),陽朔亦定,乃分遣諸將門崇文、楊照、亦孔昭等討洛容、上油、邊山。五叛瑤悉平。神宗大悅,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撫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