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五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王洽,字和仲,臨邑人。萬歷三十二年進士。歷知東光、任丘。服闋,補長垣。治儀表頎偉,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為一方最。
擢吏部稽勛主事,歷考功文選郎中。天啟初,諸賢匯進,洽有力焉。遷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浙江。洽本趙南星所引,及魏忠賢逐南星,洽乞罷,不許。五年四月,御史李應公希忠賢指劾洽,遂奪職閑住。
崇禎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攝部事。兵部尚書王在晉罷,帝召見群臣,奇洽狀貌,即擢任之。上疏陳軍政十事,曰嚴債帥,修武備,核實兵,衡將材,核欺蔽,懲朘削,勤訓練,厘積蠹,舉異才,弭盜賊,帝并褒納。宣大總督王象乾與大同巡撫張宗衡爭插漢款戰事,帝召諸大臣平臺,詰問良久,洽及諸執政并主象乾策,定款議,詳見《象乾》、《宗衡傳》。
尋上言:“祖宗養兵百萬,不費朝廷一錢,屯田是也。今遼東、永平、天津、登、萊沿;牡,及寶坻、香河、豐潤、玉田、三河、順義諸縣閑田百萬頃。元虞集有京東水田之議,本朝萬歷初,總督張佳允、巡撫張國彥行之薊鎮,為豪右所阻。其后,巡撫汪應蛟復行之河間。今已墾者荒,未墾者置不問,遺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講生財之術,為養軍資,不大失策乎!乞敕諸道監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墾之制,實心力行,庶國計有裨,軍食無缺!钡鄯Q善,即命行之。嘗奏汰年深武弁無薦者四十八人,以邊才舉監司楊嗣昌、梁廷棟,后皆大用。
二年十月,我大清兵由大安口入,都城戒嚴。洽急征四方兵入衛,督師袁崇煥,巡撫解經傳、郭之琮,總兵官祖大壽、趙率教、滿桂、侯世祿、尤世威、曹鳴雷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入。帝憂甚,十一月召對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備御疏忽,調度乖張。”檢討項煜繼之,且曰:“世宗斬一丁汝夔,將士震悚,強敵宵遁!钡垲h之,遂下洽獄,以左侍郎申用懋代。明年四月,洽竟瘐死。尋論罪,復坐大辟。
洽清修伉直,雅負時望,而應變非所長。驟逢大故,以時艱見絀。遵化陷,再日始得報。帝怒其偵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祇,擬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貸。厥后都城復三被兵,樞臣咸獲免,人多為洽惜之。
在晉,字明初,太倉人。萬歷二十年進士。授中書舍人。自部曹歷監司,由江西布政使擢巡撫山東右副都御史,進督河道。泰昌時,遷添設兵部左侍郎。天啟二年署部事。三月,遷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代熊廷弼。八月,改南京兵部尚書,尋請告歸。五年,起南京吏部尚書,尋就改兵部。崇禎元年,召為刑部尚書,未幾,遷兵部。坐張慶臻改敕書事,削籍歸,卒。
高第,字登之,灤州人。萬歷十七年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經略薊、遼。未數月,以恇怯劾罷去。崇禎二年冬,大清兵破灤州,第竄免。
梁廷棟,鄢陵人。父克從,太常少卿。廷棟舉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禮部,歷儀制郎中。天啟五年,遷撫治西寧參議。七年,調永平兵備副使。督撫以下為魏忠賢建祠,廷棟獨不往,乞終養歸。
崇禎元年起故官,分巡口北道。明年加右參政。十一月,大清兵克遵化,巡撫王元雅自縊,即擢廷棟右僉都御史代之。廷棟請賜對,面陳方略,報可。未幾,督師袁崇煥下獄,復擢廷棟兵部右侍郎兼故官,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及四方援軍。廷棟有才知兵,奏對明爽,帝心異之。
三年正月,兵部尚書申用懋罷,特召廷棟掌部事。時京師雖解嚴,羽書旁午,廷棟剖決無滯。而廷臣見其驟用,心嫉之。給事中陳良訓首刺廷棟,同官陶崇道復言:“廷棟數月前一監司耳,倏而為巡撫、總督、本兵,國士之遇宜何如報。乃在通州時,言遵、永易復,良、固難破,自以為神算。今何以難者易,易者難?且嘗請躬履行間,隨敵追擊,以為此報主熱血。今偃然中樞,熱血何銷亡也?謂制敵不專在戰,似矣,而伐謀用間,其計安在?”帝不聽崇道言。廷棟疏辨,乞一巖疆自效,優詔慰留之。未幾,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廷棟虛名,崇道又言廷棟輕于發言,致臨洮、固原入衛兵變。帝皆不納。五月,永平四城復,賞廷棟調度功,加太子少保,世蔭錦衣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