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二 列傳第六十
九年代侯琎參贊云南軍務。時麓川甫平,寧以騰沖地要害,與都督沐昂筑城置衛,設戍兵控諸蠻。邊方遂定。居二年,召還。
閩、浙盜起,命寧鎮江西。賊至,輒擊敗之。暇則詢民疾苦,境內向服。
景泰初,召拜禮部尚書,偕胡濙理部事。迤北可汗遣使入貢,寧言:“宜留使數日,宴勞賜予,視也先使倍厚。彼性多猜,二人必內構,邊患可緩。”帝務誠信,不許。其冬,以足疾調南刑部。七年為御史莊升所劾,遣核未報。寧力詆言官,都察院再劾寧脅制言路。詔免其罪,錄狀示之。英宗復辟,命致仕。逾年卒。
寧有才而善交權貴。嘗自敘前后戰功,乞世蔭。子堣方一歲,遂得新安衛副千戶。
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寧王府以諸生充樂舞,來請易以道士。諸王府設樂舞生始此。
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來數抑之。武還,訴于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
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流民所在成家。及招還故土,每以失產復逃去。乞請隨在附籍便!庇盅裕骸翱たh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游惰,催征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閑,租稅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神员緲I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睆闹
來居官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徒。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來督兵勤王。渡河,聞寇退,乃引還。
景泰元年,貴州苗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琎卒于軍,進來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至靖州,賊掠長沙、寶慶、武岡。來等分道邀擊,俘斬三千余人,賊遁去。已,復出掠,官軍連戰皆捷。賊魁韋同烈據興隆,劫平越、清平諸衛,來與方瑛擊敗之。賊退保香爐山,山陡絕。勝、瑛與都督陳友三道進,來與珤大軍繼之。先后破三百余寨,會師香爐山下。發炮轟崖石。聲動地。賊懼,縛同烈并賊將五十八人降。余悉解散。遂移軍清平,且檄四川兵共剿都勻、草塘諸賊。賊望風具牛酒迎降。
賊平,班師。詔留來、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衛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睆闹。
三年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明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來歸。成化六年卒于家。
孫原貞,名瑀,以字行,德興人。永樂十三年進士。授禮部主事,歷郎中。英宗初,用薦擢河南右參政。居官清慎,有吏才。
正統八年,大臣會薦,遷浙江左布政使。久之,盜大起閩、浙間,赦而再叛。景帝即位,發兵討之。原貞嘗策賊必叛,上方略,請為備。至是即命原貞參議軍事,深入擒其魁。而溫州余賊猶未滅,命都指揮李信為都督僉事,調軍討之。遂拜原貞兵部左侍郎,參信軍務,鎮守浙江。丁母憂,當去,副都御史軒輗請留之。報可。
景泰元年,原貞進兵搗賊巢。俘斬賊首陶得二等,招撫三千六百余人,追還被掠男女。捷聞,璽書獎勵。請奔喪。逾月,還鎮。復分兵剿平余寇。奏析瑞安地增置泰順,析麗水、青田二縣地置云和、宣平、景寧四邑,建官置戍,盜患遂息。論功,進秩一等。浙官田賦重,右布政使楊瓚請均于民田輕額者。詔原貞督之,田賦以平。三年請褒贈御賊死事武臣。指揮同知脫綱、王瑛,都指揮僉事沈轔、崔源,皆得贈恤。六月進兵部尚書,鎮守如故。未幾,命考察福建庶官,因留鎮焉。福州、建寧二府,舊有銀冶,因寇亂罷。朝議復開,原貞執不可,乃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