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志第二十一
惠安(府東北。東南濱海,有鹽場。西有洛陽江。又東南有守御崇武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嘉靖中移於縣東北。城東有黃崎、南有獺窟、東南有小泎、東北有峰尾四巡檢司。又東北有涂嶺、又有沙格、東南有小兜三巡檢司,洪武二十年廢。)
安溪(府西。西北有佛耳山。南有藍(lán)溪。又西北有源口渡巡檢司,后遷白華堡,尋復(fù)。)
永春(府西北。西北有雪山,桃林溪出焉,東逕南安縣,北合藍(lán)溪,為雙溪口,又東逕南安縣,南合於黃龍溪。西有陳巖寨巡檢司,洪武中廢。)
德化(府西北。西北有戴云山。西有太湖山。南有丁溪,又有浐溪,合而北流,入興化仙游境。又西北有高鎮(zhèn)巡檢司,本東西團(tuán),后徙治,更名。東南有虎豹關(guān)。)
漳州府(元漳州路,屬福建道宣慰司。)洪武元年為府。領(lǐng)縣十。東北距布政司七百里。
龍溪(倚。東有岐山。西有天寶山。北有華封嶺,一名龍頭嶺。東南濱海,海中有丹霞等嶼。又東北有九龍江,亦名北溪,其上源出長汀及沙縣,流入縣界,歷龍頭嶺下,謂之峽中,至縣東出峽,為柳營江,又南有南溪流入焉。又東南為鎮(zhèn)門港,入於海。有柳營江巡檢司。又南有九龍嶺巡檢司。)
漳浦(府南。南有梁山,又東南有良山,與梁山相峙。東北有大武山。縣東南兩面皆濱海。南有漳江,亦曰云霄溪,合李澳溪入於海。又有石塍溪。東北又有鎮(zhèn)海衛(wèi),東有守御六鰲千戶所。澳東南有古雷、又有后葛、東有井尾澳、西南有盤陀嶺四巡檢司。又東南有青山巡檢司,后徙治月峙,又西南有云霄鎮(zhèn),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內(nèi)置。)
龍巖(府西。東有龍巖山,又有東寶山,舊產(chǎn)銀鉛。西有紫金山。北有九侯山。又南有龍川,下流入漳平界,為九龍江上源。東北有雁石巡檢司,后移於皞林口。)
長泰(府東。南有長泰溪,下流入九龍江。東南有朝天嶺巡檢司,后移於溪口。)
南靖(府西。舊治在西南,雙溪之北。嘉靖四十五年北徙大帽山麓。萬歷二十三年復(fù)還舊治。北有歐寮山。南有雙溪,入龍溪縣界,為南溪。北有永豐、西北有和溪二巡檢司。又有小溪、寒溪二巡檢司,后廢。)
漳平(府西北。成化六年以龍巖縣九龍鄉(xiāng)置,析居仁等五里地益之。東南有象湖山。南有百家畬洞,踞龍巖、安溪、龍溪、南靖、漳平五縣之交。又有九龍溪,自龍巖縣流經(jīng)此,下流入龍溪縣。南有歸化巡檢司,后移於縣東之析溪口。又東北有溪南巡檢司,后廢。)
平和(府西南。正德十四年六月以南靖縣之河頭大洋陂置,析漳浦縣地益之。東南有三平山。東有大峰山,河頭溪所出,分?jǐn)?shù)流達(dá)海,又西有盧溪流合焉。有盧溪巡檢司,后遷枋頭板,改名漳汀巡檢司。)
詔安(府南。本南詔守御千戶所,弘治十八年置。嘉靖九年十二月改為縣。南臨海,海濱有川陵山,海中有南澳山。又東有東溪,為河頭溪分流,東南流入海。又南有守御玄鐘千戶所,東有守御銅山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東有金石、洪淡二巡檢司。西南有分水關(guān),漳、潮分界,巡檢司治焉。)
海澄(府東南。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以龍溪縣之靖海館置,析漳浦縣地益之。東北濱海。西有南溪,自龍溪縣流入,與柳營江合流入海。東有海門巡檢司,后遷於青浦社。東北有濠門巡檢司,本治海滄洋,后遷縣東北之嵩嶼。東有島尾巡檢司。又西北有石馬鎮(zhèn)。)
寧洋(府西北。本龍巖縣之東西洋巡檢司,正統(tǒng)十一年置。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置縣,又析大田、永安二縣地益之。南有香寮山。東南有東洋,溪流所匯也。)
福寧州(元屬福州路。)洪武二年八月降為縣,屬福州府。成化九年三月升為州,直隸布政司。(北有龍首山。東有松山,山下有烽火門水寨,正統(tǒng)九年自海中三沙堡移此。東北有大姥山。東南濱海,海中有崳山、臺山、官澳山、屏風(fēng)嶼。東有白水江。西有長溪,源出壽寧縣界,至縣西南古鎮(zhèn)門入海。東有福寧衛(wèi),南有守御大金千戶所,俱洪武二十一年二月置。西北有柘洋巡檢司,又有蘆門巡檢司,后移桐山堡。又東北有大筼筜巡檢司,后移秦嶼堡。又東有清灣巡檢司,后徙牙里堡。南有高羅巡檢司,后移閭峽堡。又有延亭巡檢司,后移下滸堡。又東北有蔣洋,又有小瀾,西北有小澳、庫溪,西南有藍(lán)田,南有西臼六巡檢司,后廢。)領(lǐng)縣二。西南距布政司五百四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