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 列傳一百七十七
祖培,嘉慶二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五遷至侍講學士。道光十七年,督陜甘學政。歷侍讀學士、詹事、內閣學士。二十三年,擢禮部侍郎,調工部,又調刑部。二十六年,偕尚書賽尚阿查勘江南江防善后事宜,校閱江蘇、安徽、江西營伍。三十年,文宗即位,疏言:“我朝立政之要,用人之法,備載列圣實錄,請隨時披閱。利害所關,今昔同轍,容有昔之所利不盡利於今者,未有昔之所害不為害於今者;容有昔所欲除之害至今猶未盡除者,未有昔所應防之害至今轉可不防者。惟皇上成法在胸,以應幾務,庶利害了如指掌,而興廢可決於一心。并請責成大吏,力戒欺飾,考察屬吏;其徇隱庇護者,經言官彈劾,即嚴懲督撫,整頓營伍,責令捕盜,勿任推諉。”疏入,被嘉納,特詔飭行。咸豐元年,擢刑部尚書。二年,疏言:“戶部籌餉二十馀條,所議之款,緩不濟急。請照道光二十一年河南河工、城工捐輸章程,變通辦理。”又謂:“按戶派捐,先斂怨於民。請飭各督撫確查巨富之家,勸諭激發忠愛,力圖報效。”從之。
三年,要犯劉秋貴死於獄,承審官未得實情,祖培坐降三級調用,授左副都御史。疏言:“賊匪滋事以來,屢諭各省辦團練,筑寨浚壕,仿嘉慶年間堅壁清野之法,行無實效,賊竄突靡定,各州縣毫無豫備,賊至即潰。請嚴飭督撫,責成賢能有司,會紳速辦;有怠玩從事,反滋擾累者,予參處。”從之。歷工部、吏部侍郎。四年,連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兼管順天府尹。六年,宣宗實錄、圣訓成,加太子太保,調吏部。
八年,會辦五城團防,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署戶部。九年,調戶部,兼署吏部。京師戒嚴,疏陳團防章程六條:曰查戶口以別良莠,勸保衛以聯眾志,任官紳以專責成,協營汛以聯臂指,設水會以備不虞,增幫辦以資助理。車駕幸熱河,命留京辦事,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戶部。十一年,文宗崩,命總理喪儀,兼辦定陵平安峪工程。及穆宗奉兩宮回鑾,祖培疏言怡親王載垣等擬定“祺祥”年號,意義重複,請更正,詔嘉其關心典禮。又言近畿各處抗糧拒捕成風,由於州縣不得其人,諭各督撫秉公遴選,毋稍徇隱。同治元年,調管刑部。四年,山陵告成,賜花翎。五年,文宗實錄、圣訓成,賜其子文龠員外郎,文令舉人。六年,卒,年七十五,優恤,謚文勤。
朱鳳標,字桐軒,浙江蕭山人。道光十二年一甲二名進士,授編修。十九年,大考二等,賜文綺,直上書房。尋督湖北學政。歷司業、侍講、庶子、侍講學士、侍讀學士。二十五年,授皇七子讀。連擢內閣學士、兵部侍郎,調戶部。二十八年,命赴天津驗收漕糧。尋偕大學士耆英查辦山東鹽務,疏劾歷任巡撫、運司收受程儀節壽,論譴有差。又言:“山東鹽政疲敝甚於他省,若求裕課暢銷,惟除弊、緝私最為先務。會議變通成法,請先課后鹽以重帑項。”下部議行。又查運庫出借銀七萬馀兩,責賠繳;藩庫積存減平及扣還軍需行裝等款三十萬兩,撥解部庫;通省倉庫正雜未完銀四十一萬兩,缺穀三十七萬石,命限八個月彌補。咸豐元年,擢左都御史,歷署工部、刑部、戶部尚書。
三年,粵匪陷江寧,復陷揚州,漕督楊殿邦退保淮安,廷議調山西、陜西兵七千赴援。鳳標與尚書文慶,侍郎全慶、王慶云合疏,言:“淮安賊所必爭,萬一賊眾渡河,則河南、山東民情震動,撲滅愈難。請命山東巡撫李僡親往淮安扼賊北竄,并請敕直隸總督迅派布政使張集馨率兵扼要駐守,以為京師屏蔽。”疏入,如所請行。五月,賊陷河南歸德,鳳標與大學士賈楨、尚書翁心存等條擬防剿六事,多被采擇。未幾,悍賊林鳳祥等竄畿輔,復偕楨、心存等奏陳預籌守城事宜。疏入,報聞。四年,授刑部尚書。六年,宣宗實錄、圣訓告成,加太子少保。尋調兵部,復調戶部。
八年,典順天鄉試,因中式舉人平齡朱墨不符,為言官論劾,興大獄,大學士柏{艸俊}論大辟,鳳標亦解任聽勘。文宗原其無私,從寬坐失察革職。逾數月,命以翰林院侍講學士銜,仍直上書房,授醇郡王讀如故。歷大理寺少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署刑部侍郎。隨扈熱河,復擢兵部尚書。十一年,護送文宗梓宮回京,追錄扈從勞,加二級。調吏部,充上書房總師傅。同治七年,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未幾,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吏部。十一年,以病乞休,命以大學士致仕,食全俸。十二年,卒於家,贈太子太保,謚文端。子其煊,工部郎中,官至山東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