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六 列傳一百七十三
文慶 文祥 寶鋆文慶,字孔修,費莫氏,滿州鑲紅旗人,兩廣總督永保之孫也。道光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五遷至詹事。歷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內閣學士。十二年,授禮部侍郎,兼副都統。十三年,總理孝慎皇后喪儀,會奏軍民薙發及停止宴會期限疏中,誤引“百姓如喪考妣,四海遏密八音”語,下諸臣嚴議。宣宗以文慶翰林出身,隨聲附和,獨重譴,褫副都統,降三品頂戴。尋復之,歷吏部、戶部侍郎。十六年,偕尚書湯金釗赴陜西、四川按劾巡撫楊名飏、布政使李羲文,并下嚴議,尋復按名飏被訐事,褫其職。金釗留署陜西巡撫。文慶又按河南武陟知縣趙銘彝貪婪狀,劾褫職。調戶部侍郎。十七年,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兼右翼總兵。命赴熱河,偕都統耆英按歷任總管虧短庫款,褫職追繳。十九年,以查辦熱河虧空案內擬罪未晰,召問,奏對失實,下部議,罷直軍機。二十年,典江南鄉試,以上下江中額有誤,又私攜湖南舉人熊少牧入闈閱卷,議褫職。
二十二年,予三等侍衛,充庫倫辦事大臣。二十三年,召授吏部侍郎、內務府大臣,連擢左都御史、兵部尚書。二十五年,命赴四川,偕總督、將軍按前任駐藏大臣孟保、鍾芳等濫提官物,劾罷之。二十七年,復命為軍機大臣,解內務府事務。尋署陜甘總督,道經河南,命察賑務,劾玩誤之知縣四人。
二十八年,召授吏部尚書,兼步軍統領、內務府大臣,罷直軍機處、兼翰林院掌院學士。三十年,充內大臣。薛執中者,甘肅河州人,以符咒惑眾。至京師,藉術醫病,朝貴多與往來。遂妄議時政,談休咎,行蹤詭秘,為巡城御史曹楙堅捕治,中外大臣牽連被譴者眾。文慶曾延治病,文宗斥其身為步軍統領,不能立時捕究,有乖職守,褫職。咸豐元年,予五品頂戴,辦理昌陵工程。二年,起授內閣學士,尋擢戶部尚書,復為內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五年,復為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題孝靜皇后神主,加太子太保,拜文淵閣大學士,晉武英殿大學士,管理戶部,充上書房總師傅。
文慶醇謹持大體,宣宗、文宗知之深,屢躓屢起,眷倚不衰。時海內多故,粵匪猖熾,欽差大臣賽尚阿、訥爾經額先后以失律被譴。文慶言:“當重用漢臣,彼多從田間來,知民疾苦,熟諳情偽。豈若吾輩未出國門、懵然於大計者乎?”常密請破除滿、漢畛域之見,不拘資格以用人。曾國藩初任軍事,屢戰失利,忌者沮抑之。文慶獨言國藩負時望,能殺賊,終當建非常之功。曾與胡林翼同典試,深知其才略,屢密薦,由貴州道員一歲之間擢至湖北巡撫,凡所奏請,無不從者。又薦袁甲三、駱秉章之才,請久任勿他調,以觀厥成。在戶部,閻敬銘方為主事,當采用其議,非所司者亦諮之。后卒得諸人力以戡定大難。端華、肅順漸進用事,皆敬憚其嚴正焉。
六年,卒。遺疏言各省督撫如慶端、福濟、崇恩、瑛棨等,皆不能勝任,不早罷,恐誤封疆。文宗深惜之,優詔賜恤,嘉其人品端粹,器量淵深,辦事精勤,通達治體,贈太保,賜金治喪。及親奠,見其遺孤幼穉,特詔加恩入祀賢良祠,命其子善聯俟及歲引見;弟文玉,以罪遣戍,即釋回。予謚文端。善聯,官至福州將軍。
文祥,字博川,瓜爾佳氏,滿洲正紅旗人,世居盛京。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累遷郎中。咸豐六年,京察,記名道府,因親老,乞留京職。歷太仆寺少卿、詹事、內閣學士,署刑部侍郎。八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授禮部侍郎,歷吏部、戶部、工部侍郎,兼副都統、左翼總兵。
十年,英法聯軍犯天津,僧格林沁密疏請幸熱河。文祥以搖動人心,有關大局,且塞外無險可扼,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請獨對;退偕同直侍郎匡源、杜翰具疏請罷所調車馬,明詔宣示中外。八月,敵氛益熾,車駕遽行,命文祥署步軍統領,司留守。從恭親王奕䜣議和,出入敵營,於非分之求,侃侃直言,折之以理。尋以步軍統領難兼顧,疏辭,改署正藍旗護軍統領。十月,和議成,疏請回鑾,以定人心。偕恭親王等通籌全局,疏上善后事宜,於是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恭親王領之,滿、漢大臣數人,文祥任事最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