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八十 列傳一百六十七
陳若霖 戴三錫 孫爾準 程祖洛馬濟勝 裕泰 賀長齡陳若霖,字宗覲,福建閩縣人。乾隆五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束鹿縣民王洪中為人聚毆,訟不得直,自經死。若霖鞫得其實,被議敘。秩滿當外用,仍留部。數從大臣赴各省讞獄,以寬恕稱。嘉慶十三年,出為四川鹽茶道,擢山東按察使。調廣東,署布政使,以佐總督百齡平海盜,賜花翎。調湖北,復調四川,就遷布政使。二十年,擢云南巡撫。水尾土州目黃金珠結內地奸民,殺副州目李文政,掠其家,鞫實,置於法。
歷廣東、河南、浙江巡撫。浙省南北新關科罰無度,限以半正額為止,恤商而課裕。修蕭山新廟堤,建盤頭以御潮。次年,新林塘圮,親往勘,疏言:“新林塘舊為險工,今距海日遠,塘以外為灶地,外復為牧地,中有馬塘,足為新林屏蔽,宜補筑以遏潮汐。疏通灶地各溝洫,引入牧地之莫家等灣以排泄之,即以灶地之土培護新林堤基。西筑橫塘以御江水。責令灶牧各戶及蕭山、山陰、會稽三縣,分別修筑。”又奏修會稽、上虞等縣塘堤,并如議行。二十四年,擢湖廣總督。湖南鳳凰等廳屯丁額多為官占,失業者眾,悉清釐發還徵租。官入苗寨多婪索,或冒名詐財,嚴禁之。又以屯地磽瘠租額重,為奏減苗租二萬馀石,免逋賦七萬馀石,苗民感之。
道光二年,調四川。中江覃萬典、犍為道士蕭來修等假神惑眾,捕誅首犯,不坐株連。九姓長官司不諳吏治,奏請考試,獄訟別由瀘州及州判兼理。四年,召授工部尚書,調刑部,兼管順天府尹事。文安縣地形如釜底,自道光初堤防沖決,積水不能耕種,議請急行修筑。七年,命勘湖北京山黃家陵堤工,疏言:“下游災民籥請修治潰堤,上游居民謂口門下游乃襄河故道,復請廢之。河流經行二百馀年,舍此不由,而別尋二百年以前故道,其說殊謬。潛江、天門、漢川俱屬下游,而天門、漢川尤當沖要,何忍委之巨浸?惟有開通江流,堵合口門,因勢利導。胡家灣沙洲當下游之沖,以四十馀丈之地束全江之水,下壅上潰,理有必然。今洲已沖潰,乘勢挑濬新灘,展寬水道,使江流無沖突之患,然后增筑京山、鍾祥口門堤壩,再於潰口筑石壩二,以護堤攻沙,庶可經久。”報可。十二年,乞休歸,卒於途,賜恤。
戴三錫,順天大興人,原籍江蘇丹徒。乾隆五十八年進士,授山西臨縣知縣。連丁父母憂,嘉慶六年,服闋,發四川,補南充。歷馬邊、峨邊兩廳通判,署資州、眉州、工卩州,并有政聲。工卩州民黃子賢以治病為名,倡立鴻鈞教,捕治之。事聞,仁宗命送部引見,擢茂州直隸州知州。歷寧遠知府、建昌道、四川按察使。道光二年,遷江寧布政使,回避本籍,仍調四川。三年,署總督,五年,實授,兼署成都將軍。
三錫自牧令洊陟封疆,二十馀年,未離蜀地。盡心民事,興復通省書院,增設義學三千馀所。四川舊有義田,積儲備賑,穀多則變價添置良田。三錫以歲久將膏腴多成官產,留穀太多,又虞霉變虧挪,差定三千至萬石為額。溢額者出糶,價存司庫,以備兇歲賑恤之用。又以蜀地惟成都附近俱平疇沃野,馀多山谷磽瘠,遇水沖塞,膏腴轉為砂石,因地制宜,多設渠堰,以資捍衛宣泄。新都奸民楊守一倡立邪教,造妖書惑眾,擒誅之。越巂生番劫奪商旅,掠漢民婦女,捕駔黠者數十人置之法,救出被掠男婦,給貲安撫。屢被詔褒獎。九年,因年老召來京,署工部侍郎。尋致仕,未幾,卒。詔嘉其“宣力有年,官聲素好”,贈尚書銜,依贈銜賜恤。
孫爾準,字平叔,江蘇金匱人,廣西巡撫永清子。嘉慶十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九年,出為福建汀州知府。寧化民斂錢集會,大吏將治以叛逆。爾準訊無他狀,論誅首要,鮮所株連。歷鹽法道、江西按察使,調福建,就遷布政使。道光元年,調廣東布政使,擢安徽巡撫。河南邪匪邢名章等糾眾竄潁州,檄按察使惠顯率兵馳剿,格殺名章,殲其馀黨。蠲緩被災各屬,災甚者賑恤之。先是有言賑務積弊,毋得以銀折錢,爾準疏其弗便,仍循舊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