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七十 列傳二百五十七
萬選、德霈并殉。先是驍騎校同源以旗人將失所,忍死爭旗產。至是乃語家人曰:“吾可以從殉國諸公后矣!”沐浴整衣冠,不食而死。萬選,字子昭,蒙古敖漢氏。著有易注、筆諫、金石賞心、火龍攻戰略諸書。德霈,字雨田;同源,字子清:并蒙古人。
文瑞,鈕祜祿氏,滿洲鑲紅旗人。世襲男爵,充頭等侍衛,出為馬蘭鎮總兵。中日之役,喜峰口迫近戰地,策守御,遏內匪,轄境以寧。坐陵樹蟲災免,頃之被宥,除歸化城副都統,兼署綏遠城將軍。拳匪亂,蔓延蒙旗,教案紛糾。文瑞至,與外人推誠商榷,償款獨輕,綏民德之。調青州,念旗民乏生計,為辟工廠,興學校,編制軍隊,滿城一切皆治辦。移成都,未之官,擢西安將軍。興學、勸工,為治復仿青州。
議辦移墾授田法,未及行而鄂變作,西安新軍應之,先據漢城,緣涂縱火,煙焰張天。疾趨南街,遇新軍,前騶戈什哈數人被擊死,紆道歸。與左翼副都統承燕、右翼副都統克蒙額籌應變策,遣軍士畫陴而守,兩軍合戰,自申及亥不少休。翼日昧爽,新軍分攻東、南門,旗兵多傷亡,文瑞督懾益力。未幾,新軍請停戰會議,遣協領葆鈞往,迄未得要領。復貽書新軍,反覆開喻,亦不答。而新軍又兩路夾攻,旗營火器竭,漸不支。日方午,東門破,進滿城,終夕巷戰,旗兵死者二千馀人,馀皆屠殺。麾下壯士從者十馀,及其子熙麟而已。於是環請引避圖恢復,文瑞愾然曰:“吾為統兵大員,有職守不能戡亂,重負君恩,惟有死耳!”乃口授遺疏,趣熙麟書之,命乘間達京師,而自從容整衣冠赴井死。幕僚秦鶴鳴斂之。
承燕同時投井死。
克蒙額,字哲臣,滿洲鑲藍旗人。先請巡撫發新式軍械,遲不應,激戰三晝夜,力竭陣亡。
恒齡,字錫九,舒穆魯氏,滿洲正藍旗人,湖北荊州駐防。恒齡少嗜學,嫻武幹,尤熟中外兵家言。以附生官筆帖式,遷驍騎校,累擢佐領。旗營久習窳惰,罕知兵事,乃創編新軍,設講武堂教之。拳匪亂作,湘人旅荊者被煽動,燔沙市躉船及稅關、領事署,外國僑民多逃避,勢岌岌。恒齡率二百人往鎮撫,誅首要,宥脅從,外人避難者護持之。事寧,軍政課最。將軍綽哈布疏綜營務,恒齡條上四事,曰:設警察,興學校,釐財政,練常備軍,并奏行。設八旗高等學堂、陸軍小學堂,俾任校事。顧其時風氣闇僿,款無所出,遂走謁總督張之洞,面陳規畫,獲助萬金,始成立;猶不足,省新軍陋規益之,歲以為常。於是訂章條,甄材穎,走書幣聘海內名儒,分科教授,校風肅然。學部曹司考察,稱荊州第一。旋領振威新軍,調督練處參議,總辦陸軍小學。將軍恩存、總督陳夔龍交章論薦。
宣統改元,調充熱河練軍統領。汰老弱,補缺額,申嚴紀律,凡兩閱月,獲匪首葛蘭亭等,推功將校。二年,授寧夏副都統,朝陽紳民籥留,夔龍上聞。廷議以西陲邊要,趣到官。既蒞事,首嚴煙禁;開渠屯田,久無效,設方略整飭之。
三年,遭父憂。令甲,旗員百日服除即視事。恒齡固請終制,解職去,奉父喪於萬縣,抵宜昌,鄂亂作,道涂阻絕,將軍連魁疏請參軍事,上命署荊州左翼副都統。恒齡援“墨绖從戎”義,愾然任城守,而援絕餉匱,兵人疲饉則譁變,乃斥家財餉之,涕泣誓眾,令毋擾沙市啟外釁。時方患癰劇,裹創策騎出,晝夜徼循,血痕猶濡縷然。無何,事益亟,外城失。恒齡晨起,公服端坐堂上,發手槍洞胸而歾。家人得其與弟恒廣、子裕文書,曰:“吾家世受國恩,宜竭力圖報。今城既失,義當死。所憾者老母在堂,忠孝不獲兩全。第吾母有子能盡忠,亦甚得。我死,汝曹能闔門殉節固善,否則善事吾母,以補吾不孝之罪,毋以吾死狀令老人知也。”恒齡死數日,連魁與右翼副都統松鶴開門納民軍,荊州遂失。事聞,上震悼,謚壯節。
參謀長德霈自經死。恩霈亦自經,家人救之,憤不欲生,后數日卒。
樸壽,字仁山,滿洲鑲黃旗人。光緒二十年舉人,授吏部主事,累遷郎中。拳亂起,聯軍入城,首與各國謀保商民。出為山西歸綏道,簡庫倫辦事大臣。三十二年,召授鑲藍旗滿洲副都統,遷正黃旗漢軍都統。明年,除福州將軍,整旗務,嚴煙禁,專志訓練,得精卒四千人。宣統三年,省城民軍起,率防軍與搏,火器猛利,民軍幾不支。然民軍雖被創,輒隨時募集,防軍以猛斗故,傷亡多,卒敗潰。樸壽被執,受挫辱,不屈,遂支解之,棄尸山下,其死狀為最烈云。事聞,贈太子太保,予二等輕車都尉世職,謚忠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