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一 列傳六十八
二十二年,追議輔臣叛時被脅,坐奪官。哈占以化行未為輔臣用,從征有勞,奏復原職,授直隸三屯營副將。二十三年,敘功加一等,授都司僉書,兼管副將事。二十五年,上幸畿東,化行扈從行圍,賜上用佩刀。二十六年,擢福建中國臺灣總兵,賜貂裘、白金。時議城中國臺灣,化行言地皆浮沙,難以鞏固,令部下人致樹一,植為城,數日而成。諸部亦各植木城,繕治甲兵,防御以固。三十年,移襄陽。陜西旱,米價騰貴,民多流移。詔發襄陽米二萬石水運至商州,改陸運至西安。命內閣學士德珠與化行及總督丁思孔往督水陸輓運,并護流民還里。三十二年,移登州。復移寧夏。
三十五年,上親征噶爾丹,三路出師,發陜西兵當西路,遣刑部尚書圖納會將軍、督、撫及河西提、鎮議進兵事。化行陳方略,詔報可。時綠旗兵統於振武將軍孫思克,率涼州總兵董大成、肅州總兵潘育龍及化行自寧夏出塞,會大將軍費揚古進剿。化行領所部兵三千至翁金河,簡精卒前進,遇敵昭莫多。山崖峻削,其南漸纮,有小山橫亙,化行急據其巔,麾軍士畢登。敵猝至山腹,發炮擊之,噶爾丹率眾死斗,鋒甚銳。化行使告費揚古曰:“賊陣堅,宜遣一軍沖其脅,賊婦女輜重俱在后陣,劫之必亂。”費揚古從之。化行望山下兩軍將薄陣,鼓行而下,敵披靡,死傷枕藉。噶爾丹敗遁,詔班師。是役化行功最。
三十六年,疏請率兵二千至郭多里巴爾哈孫偵擒噶爾丹。會上西巡,將幸寧夏,化行迎謁,奏請行圍花馬池觀軍容。上曰:“師行賴馬力。今噶爾丹未滅,寧夏兵至花馬池,往來七八日,馬必疲。獵細事耳,罷獵而休馬,以獵噶爾丹何如?”乃令化行率所部兵五百人從昭武將軍馬思喀復出塞。尋命化行參贊軍務,諭謂綠旗總兵官未有授參贊者,并賜孔雀翎。師次郭多里巴爾哈孫,會大將軍費揚古兵。進至洪郭羅阿濟爾罕,噶爾丹死,詔班師。化行還寧夏。
三十七年,請復本姓。敘昭莫多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擢廣東提督。三十九年,瓊州營游擊詹伯豸等擾黎人,黎人王鎮邦為亂,以化行約束不嚴,降級留任。四十年,連、陽瑤為亂,里入峒、油嶺二排尤兇橫。化行率總兵劉虎駐師里入峒,遣副將林芳入排,使執為亂者以獻。瑤人戕芳及所從兵役。上命尚書嵩祝為將軍,令化行及廣西、湖南提督各發兵討之。四十一年夏,會師連州,分扼要隘,瑤人懼,縛獻為亂者李貴、鄧二等,置諸法,馀悉就撫。尋追按芳被戕,化行、虎不能救,虎奪官,化行休致。四十二年,上幸西安,化行迎謁,授其子純四等侍衛。四十九年,卒。
潘育龍,字飛天,甘肅靖遠人。初入伍,從征李來亨等於茅麓山,有功。康熙十四年,王輔臣叛,育龍從副將偏圖攻三水、淳化,復從揚威將軍阿密達戰涇州。寧夏道梗,大將軍董額使育龍赴提督陳福軍,自紅河川、白馬城諸要隘轉戰七晝夜,達寧夏。駐靈州,招撫散卒。總督哈占調援山陽,敗賊於甘溝口。十五年,從撫遠大將軍圖海奪平涼城北虎山墩。累擢守備。十七年,吳三桂兵犯牛頭山、香泉,育龍從總兵王好問等出間道擊破之。十八年,克梁河關,斬三桂將李景才、景文略等;薄興安,三桂將謝泗、王永世以城降。敘功,擢都司僉書。叛將譚弘據川東,育龍從哈占進剿,復大竹、渠縣。遷游擊。
二十七年,以總督噶思泰薦,擢甘州副將。學士達瑚等自西藏使旋,至嘉峪關外,為西海阿奇羅卜藏所掠。將軍孫思克使育龍偕游擊韓成等搗其巢,斬級四百有奇,阿奇羅卜藏遁。事聞,詔嘉獎。三十年,赴寧夏防剿噶爾丹。時改肅州協為鎮,即以育龍為總兵。三十一年,降番罕篤與羅卜藏額林臣、奇齊克等復叛,育龍追至庫列圖嶺,斬四十馀級,獲百二十人。三十四年,噶爾丹屬回塔什蘭和卓等五百馀人入犯,渡三岔河,育龍擊擒之。三十五年,從征噶爾丹,遇賊昭莫多,飛炮中育龍右頤,益力戰,賊敗遁。師還,召至京師,上撫視其創,命御醫診視,賜衣一襲。移鎮天津。敘功,予拖沙喇哈番世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