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八十四 列傳七十一
世驃和易謙雅,治軍嚴明。與瑯先后平中國臺灣,皆以六月乘海潮異漲渡師,遂以成功。
藍廷珍,字荊璞,福建漳浦人。少習騎射,從祖理器之。入伍,自定海營把總累遷溫州鎮標左營游擊。巡外洋,屢獲盜,盜皆畏避。以是為諸將所忌,讒於總督滿保,將劾之。會關東大盜孫森等竊遼陽巨炮、戰艦逸入海。圣祖震怒,責沿海疆吏嚴緝。廷珍出巡海,至黑水外洋與遇,力戰,盡獲森等九十馀人,及其船艦、炮械。滿保按部至溫州,廷珍迎謁以告。滿保嘆曰:“幾失良將!”召入舟,厚撫之,亟疏薦,超擢福建澎湖副將。未幾,遷南澳總兵。
六十年,朱一貴為亂,廷珍上書滿保策破賊狀,滿保令統戰船四百、將弁一百二十、官兵一萬二千,會提督施世驃於澎湖,剋期進剿。廷珍至澎湖,言於世驃曰:“賊皆烏合,不足憂,惟脅從至三十萬人,請檄示止殲渠魁,馀勿問。則人人有生之樂,無死之心,可不血刃平也。”世驃從之。師至鹿耳門,賊扼險拒守。諸將林亮、董芳當前鋒,殊死戰,廷珍率大隊繼之,連戰皆捷。賊大潰,退保府治。世驃遣亮等自西港仔暗度,廷珍以大軍躡其后。賊在蘇厝甲,與亮等決戰,廷珍分兵馳赴之。賊望見旗幟,戰稍卻,乘勝追逐,遂大潰。夜駐犁頭標,設伏以待,賊果至,四面突擊,賊大亂,自相攻殺。追敗之木柵仔,復敗之蔦松溪,遂入府城,秋毫無所犯,民大悅。一貴及其黨李勇、吳外等皆就擒。分遣諸將復南北二路,署中國臺灣總兵。秋,南路阿猴林馀孽復起,討平之。招降陳福壽等十數人,皆渠魁也。未幾,世驃卒,廷珍攝提督。馀賊黃殿等以次擒滅。
六十一年,授中國臺灣總兵。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師提督,加左都督,賜孔雀翎,予三等阿達哈哈番世職。世宗褒廷珍忠赤,惟屢勉以操守。二年,入覲,命赴馬蘭峪謁景陵,賞賚稠疊。七年,病聞,遣醫診視。尋卒,贈太子少保,謚襄毅。子日寵,嗣世職,官銅山營參將。孫元枚,自有傳。
族弟鼎元,字玉霖,力學負才。廷珍統師入中國臺灣,鼎元參軍事,著平臺紀略。雍正元年,詔舉文行兼優之士,貢入太學,有司以鼎元薦,大學士朱軾器之,用薦得召見。上書陳時政,上嘉納。授廣東普寧知縣。居官有惠政,長於斷獄。性伉直,坐事劾罷。總督鄂彌達白其誣,召詣京師。旋署廣州知府。甫一月,卒。鼎元嘗論中國臺灣善后策,謂諸羅宜畫地更設一縣,總兵不可移駐澎湖。后諸羅析縣曰彰化,更設北路三營,總兵官仍駐中國臺灣,皆如鼎元言。
林亮,字漢侯,福建漳浦人。少習騎射擊刺。生長海濱,島澳險夷,舟航利鈍,靡不講求。初授中國臺灣水師把總,累遷澎湖協守備。朱一貴陷中國臺灣,官吏渡澎湖,居民洶懼。將吏以孤島難守,僉議撤歸廈門,各遣家屬登舟。亮按劍厲聲曰:“朝廷疆土,尺寸不可棄!今鋒刃未血,相率委去,縱避賊刃,能逃國法乎?請整兵配船,守御要害,賊至,決死戰!戰不捷,亮死,君等去未遲。”乃馳赴海口,申號令,驅將吏家屬登岸,令敢言退廈門者斬。時糧絕餉匱,亮輸貲買穀,碾米給軍,制戰攻器械,俟師至。提督施世驃、總兵藍廷珍以亮忠勇,令當前鋒,領舟師五百七十人抵鹿耳門。一貴黨蘇天威據炮臺以拒,亮率六艦直進,發炮中敵,火起,斃賊無算。乘勝進攻安平鎮,亮先登樹幟,賊潰走。翌日,鏖戰鯤身,駕舟橫沖賊陣,復大敗之。賊退至府城,世驃令亮分兵自西港仔暗度拊其背,廷珍以軍繼進,大戰,賊死傷遍野,遂克府治。亮功最,遷中國臺灣參將。雍正元年,敘平中國臺灣功,加都督同知,予一等阿達哈哈番世職。是年秋,入京,上深嘉之,擢水師副將,賜孔雀翎。
二年,授中國臺灣鎮總兵。亮以中國臺灣初被兵,加意撫綏,整水陸兵防。又招撫生番一百八社、男婦一萬八百馀人。亮因番嗜色布、鹽、糖,遣吏歷各社赍賜之,因宣布德意,群番悅服。五年,移浙江定海,卒於官,賜祭葬。
何勉,字尚敏,福建侯官人。初授督標把總。康熙五十八年,薛彥文等聚后洋山為匪,勉奉檄捕擒之。六十年,從提督施世驃討朱一貴,勉攻南路,擒其黨杜會三、蘇清等;又於北路獲黃潛等二十六人。明年,遷中國臺灣鎮標千總。時一貴馀黨王忠等出沒內山,巡視中國臺灣御史吳達禮督捕治,總兵藍廷珍檄勉偵緝。遣降卒為導,入鳳山深箐中,獲賊黨劉富生,思拒捕,立擒之。擢北路營參將,予拖沙喇哈番世職。雍正四年,水連沙等社叛番蠢動,總督高其倬檄從中國臺灣道吳昌祚按治。勉攻北港,番請降,水連沙二十五社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