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十 列傳九十七
高斌復請別開新運口,堵塞舊運口,以避黃河倒灌。三年正月,淮、揚運河工竟,有旨嘉獎。四年,上聞時論議高斌所改新運口離黃稍遠,而上游水勢遇黃河異漲,仍不見倒灌,命大學士鄂爾泰乘驛往勘。鄂爾泰仍主開新運口,如高斌議。八月,高斌入覲,命便道與直隸總督孫嘉淦、總河顧琮會勘直隸河道。六年,奏言:“黃河自宿遷下至清河,河流湍急,內逼運河,唇齒相依。請培運河南岸縷堤,作為黃河北岸遙堤。”又言:“江都瓜河地勢卑下,請量改口門,別濬越河,以減淮水入瓜河分數。”又言鎮江南岸埽工宜改磚工。均下部議行。
調直隸總督,兼管總河。奏言:“永定河惟在尾閭通暢,請於三角淀旁開引河,下接大清河老河頭,上接鄭家樓水口。挑去積土,即於北岸圈筑坡埝,以防北軼。南岸亦量為接筑,以遏南溜。下口河唇,隨時疏通。至上游應籌分泄,請於南岸雙營,北岸胡林店、小惠家莊各增建三合土滾壩一;并減堤高,使卑於壩。南岸郭家堤舊草壩應一律修筑如式。”七年,淮、揚水災,上命高斌及侍郎周學健會總督德沛等治賑。事畢,還直隸,復奏言:“永定河上游為桑乾河,自山西大同至直隸西寧,兩岸可各開渠灌田。自西寧石閘村入山,經宣化黑龍灣、懷來和合堡、宛平沿河口,兩山夾峙,一線中趨。若於山口取巨石錯落堆疊,仿竹絡壩之意,為玲瓏水壩,以殺其洶涌,則下游河患可減。”疏上,均議行。十年三月,加太子太保。五月,授吏部尚書,仍管直隸水利、河道工程。十二月,命協辦大學士、軍機處行走。
十一年,御史楊開鼎劾南河河道總督白鍾山河決匿災不報,命高斌往江南會總督尹繼善按治,白鍾山坐奪官。疏言:“淮、黃二瀆,每年伏秋水漲,以老壩口水志為準則。乾隆七年最大,水志連底水一丈四尺七寸,當以此較量每年水勢。各處閘壩開閉,應以就近石工水漲尺寸為度。”運河水漲,又命高斌往勘。疏陳培六塘河謝家莊、龍溝口諸處堤堰,濬中墩河、項家沖東門河;又疏請豁免海州、沭陽、贛榆諸縣逋賦,及板浦、徐瀆、中正、莞瀆、臨洪、興莊諸場折價帶徵銀:并從之。高斌嘗謂黃水宜合不宜分,清水宜蓄不宜泄,惟規度湖河水勢,視其縮盈以定蓄泄,方不至泛溢阻礙為民害。諸所籌畫,皆可循守。十二年三月,授文淵閣大學士。四月,命往江南同河道總督周學健督理防汛。五月,直隸水利工竟。
十三年,命偕左都御史劉統勛如山東治賑。又命偕總督顧琮如浙江按巡撫常安婪賄狀,高斌等頗不欲窮治。上又遣大學士訥親往按,責高斌模棱,下吏議,奪官,命留任。閏七月,周學健得罪,命兼管江南河道總督。尋以籍學健家產徇私瞻顧,奪大學士,仍留河道總督。十六年三月,上南巡,命仍以大學士銜管河道總督事。閏五月,暫管兩江總督。八月,盱南陽武漫工未合龍,詔往相度修筑,命未下,高斌奏請馳赴協辦。上獎其急公任事,得大臣體。十一月,工竟,命同侍郎汪由敦勘天津諸處河工。十七年,年七十,賜詩。
十八年,洪澤湖溢,邵伯運河二閘沖決,高郵、寶應諸縣被水,下部嚴議。學習河務布政使富勒赫奏劾南河虧帑,命署尚書策楞、尚書劉統勛往按。策楞等疏發外河同知陳克濟、海防同知王德宣虧帑狀;并及洪澤湖水溢,通判周冕未為備,水至不能御,不即奏劾狀。上責高斌徇縱,與協辦河務張師載并奪官,留工效力贖罪。九月,黃河決銅山張家路,南注靈、虹諸縣,歸洪澤湖,奪淮而下。上以秋汛已過,何至沖漫河堤,責高斌命往銅山勒限堵塞。策楞尋奏同知李燉、守備張賓侵帑誤工狀,上命斬燉、賓,縶高斌、張師載使視行刑,仍傳旨釋之。二十年三月,卒於工次。予內大臣銜,發內庫銀一千治喪。
二十二年,上南巡,諭曰:“原任大學士、內大臣高斌,任河道總督時頗著勞績。即如毛城鋪所以分泄黃流,高斌設立徐州水志,至七尺方開。后人不用其法,遂致黃弱沙淤,隱貽河患。其於黃河兩岸汕刷支河,每歲冬季必率廳汛填筑。近年工員疏忽,因有孫家集奪溜之事。至三滾壩泄洪湖盛漲,高斌堅持堵閉,下游州縣屢獲豐收。功在民生,自不可沒。癸酉張家路及運河河閘之決,則其果於自信,抑且年邁自滿之失。在本朝河臣中,即不能如靳輔,較齊蘇勒、嵇曾筠有過無不及。可與靳輔、齊蘇勒、嵇曾筠同祀,使后之司河務者知所激勸。”二十三年,賜謚文定。御制懷舊詩,列五督臣中。命祀賢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