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十 列傳九十七
子高恒,高恒子高樸,皆坐事獲譴,自有傳。上復錄高斌孫高杞授內務府郎中。從子高晉。
高晉,字昭德。父述明,涼州總兵。高晉初授山東泗水知縣,累遷安徽布政使,兼江寧織造。乾隆二十年,擢安徽巡撫。二十二年,上南巡視河,命高晉協辦徐州黃河兩岸堤工。高晉奏言:“鳳、潁災區諸工并舉,米價日昂,動工程銀三萬兩購米,尚慮不敷。上念淮徐海道諸工,截漕二十萬石平糶。請分五萬濟上江各工。”從之。工竟,加太子少傅。
二十六年,遷江南河道總督。奏言:“高、寶、興、泰積年被水,上命封南關、車邏等壩,於金灣壩下濬引河,泄水歸江,使洪澤湖、運河之水不致漫壩東注。下河各縣支河汊港及田間積水,均匯入串場河,北至鹽城石、天妃等閘,出新洋港。又自興化白駒、青龍、八社、大團等閘出斗龍港,分二道歸海。惟下河形如釜底,積澇驟難消涸。請浚興化迤南丁溪、小梅二閘引河使出王家港,興化迤北上岡、北草堰、陳家沖三閘引河,使匯射陽湖,增二道歸海,俾數州縣積水節節流通,沮洳漸成沃壤。”從之。二十七年,授內大臣,奏言:“運河歸江,邵伯以下舊設六閘。自鹽河分流下注,請將六閘金門量為展寬。又鹽河舊設中、南、北各二閘,應留北二閘以濟鹽、運。南、中二閘過水遲滯,應添建石壩,接長土堤,酌挑引河,俾高、寶湖水歸江益暢。”二十八年,加太子太傅。二十九年,奏言:“清口以上桃、宿等廳,專受黃水;清口東壩以下,淮、黃合流,至云梯關迤東歸海。北岸五套、南岸陳家浦頂沖入溜,議培筑舊堤。臣以云梯關外近海,與其筑堤束水,不若於舊堤上首作斜長子堰,使水匯正河入海。”上均是之。
三十年,遷兩江總督,仍統理南河事務。三十一年,按蘇州同知段成功縱仆擾民,高晉以成功方病,擬寬之,上責其袒庇。三十三年,署湖廣總督,兼攝荊州將軍事。三十四年,回任,兼署江蘇巡撫。上命采洋銅鑄錢,高晉請收小錢,并運云南銅供鑄,費省於洋銅,上用其議。三十六年,兼署漕運總督,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仍任總督如故。尋命同侍郎裘曰修、總督楊廷璋籌勘永定河工。事竟,還江南。
四十年,河東河道總督姚立德奏請以蜀山湖收蓄伏秋汛水,工部以舊例蜀山湖於十月后收蓄汶河清水議駁,上命高晉會勘。尋奏:“蜀山湖周六十五里,在汶河南、運河東,為第一水櫃。向定蓄水限九尺七八寸,請改以一丈一尺為率,兼蓄伏秋汛水。”從之。四十一年,河督吳嗣爵奏黃河淤高,命高晉與總督薩載籌議。請浚清口以內引河停淤,使清水暢出,與黃河匯流東注,并力剔沙,則黃河不濬自深,海口不疏自治。”上諭曰:“此奏甚合機宜形勢,為治淮、黃一大關鍵。屆時妥為之。”是冬,入覲,上以高晉年七十,書榜以賜。
四十三年,命赴浙江會巡撫王亶望相度海塘,又命赴河南堵筑儀封漫口。秋,河決時和驛,高晉請議處,命寬之。冬,時和驛工竟。儀封新修埽工蟄陷,部議奪官,仍命留任。十二月,卒,賜祭葬,謚文端。懷舊詩并列五督臣中。子書麟、廣興,自有傳。
完顏偉,完顏即其氏,滿洲鑲黃旗人。雍正間,自內務府筆帖式累遷戶部員外郎。命往江南學習河務。乾隆二年,授浙江海防道。調江南河務道,尋擢浙江按察使。方建尖山壩工,巡撫盧焯奏以偉督工,歲賚銀五百。六年,命為江南副總河,就擢河道總督。高郵南關、五里、車邏三壩,值河、湖盛漲,泄水輒浸下河州縣民田。上命閉洪澤湖天然壩及三壩,不使水入下河。知州沈光曾以上河濱湖灘地被水,議以濟運馀水由三壩減泄,并易芒稻河閘為壩,疏寶應、高郵、甘泉諸湖南注之路。偉劾其擾亂河工,光曾坐奪官。
初,上以黃河大溜逼清口,命循康熙舊跡,開陶莊引河,導使北注。大學士鄂爾泰與河道總督高斌合勘,甫定議,會暴汛積淤,工遂停。高斌亦去任,復命偉相度。偉議自清口迤西黃河南岸設木龍挑溜,使漸趨而北。七年,疏言:“淮源上游雨多水發,賈魯河盛漲,由渦達淮,匯于洪澤湖。三石滾壩減歸高、寶、邵伯等湖,而古溝、東壩漫刷過水又自白馬湖來會,水勢益大。臣督筑子堰捍御,并開高郵老土壩及南關等三壩,水勢始定。”上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