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四十 列傳一百二十七
九年,杰與妻程并年八十,命巡撫方維甸赍御制詩、額、珍物,於生日就賜其家。杰詣闕謝,明年正月,卒於京邸。上悼惜,賜金治喪,贈太子太師,祀賢良祠,謚文端。
杰體不逾中人,和靄近情,而持守剛正,歷事兩朝,以忠直結主知。當致仕未行,會有陳德於禁城驚犯乘輿,急趨朝請對曰:“德庖廚賤役,安敢妄蓄逆謀?此必有元奸大憝主使行明張差之事,當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黨之變,上思其言,特賜祭焉。
孫篤,道光二年進士,歷編修、御史,出為汀州知府、廣東督糧道,署鹽運使。時林則徐為按察使,治海防,甚倚之。募廣州游手精壯者備守御,以機敏稱。擢山東布政使,署巡撫。失察家人、屬官受賂,連降罷職歸,襄理西安城工。卒,贈布政使銜。
董誥,字蔗林,浙江富陽人,尚書邦達子。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高宗因大臣子,改二甲第一。選庶吉士,即預修國史、三通、皇朝禮器圖。散館,授編修。三十二年,命入懋勤殿寫金字經為皇太后祝嘏。次年,大考翰詹,因寫經未與試,特加一級。尋擢中允,丁父憂。三十六年,服闋,入直南書房。初,邦達善畫,受高宗知。誥承家學,繼為侍從,書畫亦被宸賞,尤以奉職恪勤為上所眷注。累遷內閣學士。四十年,擢工部侍郎,調戶部,歷署吏、刑兩部侍郎,兼管樂部。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全書薈要,命輯滿洲源流考。四十四年,命為軍機大臣。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中國臺灣、廓爾喀先后底定,并列功臣,圖形紫光閣。
嘉慶元年,授受禮成,詔朱珪來京,將畀以閣務,仁宗賀以詩。屬稿未竟,和珅取白高宗曰:“嗣皇帝欲市恩於師傅。”高宗色動,顧誥曰:“汝在軍機、刑部久,是於律意云何?”誥叩頭曰:“圣主無過言。”高宗默然良久,曰:“汝大臣也,善為朕輔導之。”乃以他事罷珪之召。時大學士懸缺久,難其人。高宗謂劉墉、紀昀、彭元瑞三人皆資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檢獲愆,昀讀書多而不明理,惟誥在直勤勉,超拜東閣大學士,明詔宣示,俾三人加愧勵焉。命總理禮部,仍兼管戶部事。二年,丁生母憂,特賜陀羅經被,遣御前侍衛、額駙豐紳殷德奠醊。
誥既以喪歸,川、楚兵事方亟,高宗欲召之,每見大臣,數問;“董誥何時來?”逾年,葬母畢,詣京師,和珅遏不上聞。會駕出,誥於道旁謝恩,高宗見之,喜甚,命暫署刑部尚書,素服視事,不預典禮,專辦秋讞及軍營紀略,且曰:“誥守制已逾小祥,不得已用人之苦心,眾當共諒。”尋以王三槐就擒,與軍機大臣同被議敘。四年春,高宗崩,和珅伏誅,命誥復直軍機,晉太子太保。既,服闋,授文華殿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如故。高宗山陵禮成,命題神主,晉太子太傅。七年,三省教匪平,予騎都尉世職。十二年,高宗實錄告成,詔以誥在館八年,始終其事,特加優獎,賜其父邦達入祀賢良祠。十四年,萬壽慶典,晉太子太師。充上書房總師傅。十七年,晉太保。
十八年,扈從秋狝。林清逆黨突入禁城,時回鑾,中途聞變,有議俟調大兵成列而后進者,誥曰:“是滋亂也,獻俘者行至矣!”即日扈駕進次,人心乃定。窮治邪教,誥謂:“燒香祈福,愚民無知,率所常有。惟從逆者不可貸。”凡論上,皆以是定讞。林清既誅,滑縣逆匪尋平,論功,迭被優敘,賜子淳為郎中。二十年,因病請致政,溫詔慰留,改管兵部。未幾,復命管刑部。二十三年,再疏乞休,許致仕食全俸。是年十月,卒,贈太傅。上親奠,入祀賢良祠,賜金治喪,御制詩輓之,嘉其父子歷事三朝,未嘗增置一畝之田、一椽之屋,命刻詩於墓,以彰忠藎。謚文恭。
誥直軍機先后四十年,熟於朝章故事,有以諮者,無不悉。凡所獻納皆面陳,未嘗用奏牘。當和珅用事,與王杰支柱其間,獨居深念,行處幾失常度,卒贊仁宗殲除大憝。及林清之變,獨持鎮定,尤為時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