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一百十九
四十一年,金川平,軍功加一級。七月,調湖南巡撫,仍留辦軍需奏銷。十月,授漕運總督。四十四年,大學士于敏中等議報銷四川軍需不符,請令鄂寶等分償,得旨豁免。四十八年,授盛京戶部侍郎,兼奉天府府尹。五十二年,卒。子文通,官內閣侍讀學士,兼公中佐領。
顏希深,字若愚,廣東連平州人。入貲授山西太原同知。累遷山東泰安知府。建考棚、書院,清察徵漕浮收諸弊。高宗東巡,召對,褒以“他時可大用”。乾隆二十七年,授四川按察使,入覲,上以希深母老,尚欲隨任,希深亦不敢奏請改補近地,母子知大義,命調希深江西。二十八年,遷福建布政使。三十二年,調江西,丁母憂去。三十四年,仍授江西布政使,又丁父憂去。三十八年,詣京師,命赴金川軍佐鄂寶治餉,援河南布政使,仍留軍。疏言:“糧臺設木池,因限於山,與軍營相隔,將山地開平安營。臣與黃巖總兵李時擴督兵防護,時令將弁操演,不但技藝熟練,而槍聲遠近相聞,亦可牽綴賊勢。”又言:“覺木交深林密箐,賊易以藏身。臣督兵斬伐林木,使附近賊碉有徑可通處,絕無遮蔽,藉免竊發。”皆稱旨,賜孔雀翎。木池站焚毀火藥,希深請與時擴分償。師深入,山重雪積,希深催督拊循,恒終夜露宿。四十二年,擢湖南巡撫。旋入為兵部侍郎。四十五年,復出署貴州巡撫,調云南。卒。
徐績,漢軍正藍旗人。乾隆十二年舉人。入貲授山東兗州泉河通判。累遷山東濟東泰武道。三十四年,擢按察使,丁父憂,命以按察使銜往哈密辦事,賜孔雀翎。三十五年,擢工部侍郎、烏魯木齊辦事大臣。三十六年,奏:“瑪納斯在伊犁、塔爾巴哈臺之間,請駐兵,使聲勢聯絡。”從之。授山東巡撫。三十八年,上幸天津,迎謁,賜黃馬褂。
三十九年,壽張民王倫為亂,績率兵捕治,次臨清城南,為倫所圍,總兵惟一赴援,戰敗。上遣左都御史阿思哈率兵援績,并令大學士舒赫德視師。諭曰:“績為巡撫,地方有此奸民,不早覺察,不為無罪;但以民亂將巡撫治罪,適足長其刁頑,事定,功過自不能掩。”尋事定,命解任,責捕倫馀黨,捕得倫弟柱、林等二十馀人。上嘉績黽勉,授河南巡撫,仍繳進孔雀翎示儆。四十二年,奏按察使趙銓健忘,上責績於銓應否去留不置一辭,下吏議,奪官,命寬之。召授禮部侍郎。四十七年,坐雩祭禮器誤,奪官,以三品頂帶往和闐辦事。召授正黃旗漢軍副都統,遷正紅旗漢軍都統。六十年,上詢前政弘旴在官事跡,奏不實,奪官,以六品頂帶往和闐辦事。
嘉慶元年,授三等侍衛、烏什辦事大臣。召授大理寺少卿,還孔雀翎。再遷宗人府府丞。十年,以病乞休。十二年,重與鹿鳴宴,賜二品銜。十六年,績子錕,授建寧總兵,入覲,上以績年逾八十,調錕直隸正定總兵,俾就養。卒,錕官至直隸提督。
覺羅圖思德,滿洲鑲黃旗人。初自諸生授光祿寺筆帖式。累遷戶部員外郎。外授江南常鎮道。再遷貴州布政使。乾隆三十七年,擢巡撫。疏言:“貴州威寧瑪姑柞子廠,水城福集廠產黑、白鉛,歲供京局及各省鼓鑄。廠員營私滯運,請立條款,嚴處分。”并下部議行。三十九年,署云貴總督。上令出駐永昌,并諭以防邊事重,視前政彰寶舊日章程益加奮勉。抵任后,疏言:“清釐彰寶移交文牘,永昌軍需造銷牽混,應請各歸各款,以清眉目。造解京箭,各鎮協稱現多損壞,與彰寶原奏不符;又有批準保山等廳縣添買倉穀,亦滋疑義。”尋劾保山知縣王錫、永平知縣沈文亨侵虧倉穀,請奪官鞫治。上命侍郎袁守侗馳驛往按,錫言彰寶勒索供應四萬馀,致虧短兵糧,上震怒,逮彰寶治罪。圖思德以箭二十萬解四川軍營,上嘉之。十一月,兼署云南巡撫。
自傅恒征緬甸還師,緬甸貢使久不至,閉關絕市年久。圖思德奏言:“偵知緬民亟盻開關,緬酋亦窘迫有投誠意。惟風聞難信,但當簡練軍實,使聞風生畏。”上韙之。及兼署巡撫,自永昌還會城,令提督錦山等董理邊防,疏報,怫上意,嚴旨促仍赴永昌督辦邊防。四十一年,復奏:“偵知緬酋懵駁已死,子贅角牙嗣立,方幼,頭人得魯蘊將遣使叩關納貢。”上以緬甸初無悔罪輸誠之意,諭勿輕聽。尋奏:“得魯蘊遣使投稟,原送還內地官人,貢象,乞開關。已飭龍州將吏與以回文。”上以圖思德示緬甸有遷就結案之意,斥為大謬。四十二年,又奏得魯蘊欲將所留楊重英、蘇爾相、多朝相等送還,并叩關納貢。上念受降事重,圖思德不能勝其任,命大學士阿桂赴云南主持。調李侍堯云貴總督,圖思德回貴州巡撫任。四十四年,擢湖廣總督。卒,賜祭葬,謚恭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