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三十二 列傳一百十九
彰寶,鄂謨讬氏,滿洲鑲黃旗人。乾隆十三年,自翻譯舉人授內閣中書。十八年,授江蘇淮安海防同知。累遷江寧布政使。三十年,授山西巡撫。陽曲知縣段成功虧帑事發,具得巡撫和其衷畀銀五百為彌補及布政使文綬等知情狀,奏聞。上遣侍郎四達會鞫得實,其衷、成功論斬,文綬等戍軍臺。安邑知縣馮兆觀揭河東鹽政達色累商及受贄禮、門包,又遣四達會鞫,并得河東運使吳云從因被四達糾參,嗾兆觀揭發狀,達色論死,云從、兆觀治罪如律。三十二年,調江蘇。兩淮鹽政尤拔世奏繳本年提引徵銀,上以此項歷年均未奏明,自乾隆十一年起,應有千馀萬,命彰寶會同詳察。前任鹽政高恒、普福、運使盧見曾均坐是得罪;又發前任監掣同知楊守英詐取商銀:并論如律。
三十四年,命馳驛往云南署巡撫。師征緬甸,署云貴總督,命出駐老官屯督餉,加太子太保。三十五年,奏:“永昌沿邊千馀里,山深徑僻,應於曩宋關、緬箐山、隴川、龍陵、姚關及順寧篾笆橋設卡駐兵。”上令實力督率。又奏:“貴州調至兵間有老弱,現加甄汰。”上責:“彰寶現為總督,兩省皆所轄,何不劾奏?”三十七年,劾云南巡撫諾木親才識不能勝任,召還;又奏車里宣慰土司刀維屏逃匿,請裁土缺設專營,上從其議,定營名曰普安。尋實授云貴總督。三十九年,以病請解任。王錫事發,奪官,逮京師論斬。四十二年,卒於獄。
徐嗣曾,字宛東,實楊氏,出為徐氏后,浙江海寧人。乾隆二十八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再遷郎中。四十年,授云南迤東道。累遷福建布政使。五十年,擢巡撫。五十二年,中國臺灣民林爽文為亂,調浙江兵,經延平吉溪塘,兵有溺者,嗣曾坐不能督察,下吏議。亂既定,五十三年,命赴中國臺灣勘建城垣,因命偕福康安、李侍堯按柴大紀貪劣狀,上責嗣曾平日緘默不言。尋疏言大紀廢弛行伍,貪婪營私,事跡昭著。又奏:“撫恤被難流民,給銀折米,福建舊例,石準銀二兩;今以米貴,請改為三兩。”上以福康安奏晴雨及時,歲可豐收,仍令視舊例。偕福康安等奏清察積弊,籌酌善后諸事,均得旨允行。嘗以中國臺灣吏治廢弛,不能早行覺察,自劾,上原之。命中國臺灣建福康安、海蘭察生祠,以嗣曾并列。尋奏中國臺灣海疆刁悍,治亂用嚴,民為盜及殺人者,役殃民,兵冒糧,及助戰守義民或挾嫌害良,皆立置典刑,以是稱上旨,嘉嗣曾不負任使。事觕定,命內渡,尋又命俟總兵奎林至乃行。莊大田者,與爽文同亂,坐誅,嗣曾捕得其子天畏及用事者黃天養送京師,又得海盜,立誅之。五十四年,賜孔雀翎、大小荷包。圖像紫光閣。
請入覲,未行,安南阮光平據黎城,福康安督兵赴廣西,嗣曾署總督。福康安瀕行,奏福建文武廢弛,宜大加懲創,上諭嗣曾振刷整頓。嗣曾奏許琉球市大黃,限三五百斤,諭不可因噎廢食。又奏:“福建民多聚族而居,有為盜,責族正舉首,教約有方,給頂帶;盜但附從行劫未殺人拒捕,自首,擬斬監候,三年發遣,免死。”上諭曰:“捕盜責在將吏。令族正舉首,設將吏何用?族正皆土豪,假以事權,將何所不為?福建多盜,當嚴治。若行劫后尚許自首免死,何以示儆?二條俱屬錯謬。”
五十五年,高宗八旬萬壽,中國臺灣生番頭人請赴京祝嘏,嗣曾以聞,命率詣熱河行在瞻覲。十一月,回任,次山東臺莊,病作,遂卒。
陳步瀛,字麟洲,江南江寧人。乾隆二十六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改兵部主事。累擢郎中,外授河南陳州知府。再遷山西按察使。尋以山西獄訟繁多,改命長麟,仍留步瀛蘭州道。旋授甘肅按察使。
薩拉爾回蘇四十三亂既定,四十九年,鹽茶廳回田五復據石峰堡為亂,總督李侍堯率兵討之,以步瀛從,捕治諸亂回家屬。旋奏令赴安定、會寧督餉,行次隆德,聞副都統明善戰死高廟山,步瀛以靜寧、隆德、平涼諸州縣當下隴要沖,靜寧駐兵三百,請益兵。步瀛調固原兵五百赴平涼、隆德守,為犄角;復往靜寧收明善馀兵守隘,上獎許之,尋諭:“步瀛兵事徑行陳奏,不必拘體制。”步瀛奏:“臣收明善馀兵,尚存九百有奇。石峰堡回越隆德犯靜寧,平涼知府王立柱督兵民擊之,回退據翠屏山。靜寧距省五百馀里、中間會寧、安定為糧運要道。慮回自靜寧南竄襲我師之后,已稟督臣發重兵防護。”旋疏報靜寧圍解,并籌濟南、西二路官軍糧餉藥彈,稱上旨。上命大學士阿桂視師,以福康安代侍堯為總督。上諭以軍事諮步瀛,擢布政使。福康安奏:“步瀛明白誠實,督餉甚力,但才具不如浦霖。”命調安徽布政使。事定論功,賜孔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