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九十九 列傳八十六
四年,遷陜西固原提督。疏言:“國家設祿以養廉,立法以懲貪。例定以財行賕,及說事過錢人,審實計贓同科。罪未發而自首者免罪,猶徵正贓。竊思官吏營私,彼此容隱,不易敗露,或有告發,猶必互相掩飾。臣請開自首之路,凡上司保題屬吏,并大計軍政卓異,薦舉人員,以財行賕,彼此皆應治罪。如受者自首,免追贓及應得之罪。如與者自首,則照原贓倍追給主,亦免應得之罪。或說事過錢人自首,免罪給賞。如是,庶彼此皆存顧慮,未事則畏懼不敢為,既事則爭首惟恐后。是或除貪之一法。”奏入,上嘉之,曰:“向聞振揚操守廉潔,今覽此奏,非一塵不染者不敢言也。”下部議行,并命優敘。
六年,上念振揚老,召詣京師,授兵部尚書。振揚以病固辭,上疑其戀外任、懷怨望,命停俸,旋改鑾儀使。八年,署直隸古北口提督。九年,上以古北口、宣化、大同沿邊要地當增兵,獨石口西至殺虎口當增兵,并修邊墻。敕御史舒喜、天津總兵補熙會振揚詳勘。振揚等奏請改設副將以下官,增兵千四百有奇,於各鎮營抽撥;邊墻傾圮,用木柵鹿角堵塞:從之。乾隆元年,回鑾儀使任。旋卒,賜祭葬。
韓良輔,字翼公,陜西甘州人。父成,字君輔,康熙中官重慶總兵。在任十七年,有威惠,民德之。卒,祀名宦祠,葬合州,遂入籍重慶。
良輔,多力有膽氣,年十五,即隨父殺賊。補縣學生員,棄去肄武。康熙二十九年,中式武舉第一。三十年,成一甲三名武進士,選二等侍衛。出為陜西延綏游擊,遷宜君參將。境多盜,有為之主者,捕得必連坐。又多虎,造虎槍,教士卒刺虎法,殺虎百馀,患遂息。遷神木副將,調直隸大名,又移石匣。五十九年,率古北口兵五百赴西寧軍前聽調遣。雍正元年,遷天津總兵,賜孔雀翎。
授廣西提督。廣西多山林,宜藤牌挑刀。良輔令步兵弓箭軟弱者皆改肄牌刀,并增制軍械,買馬以壯易羸。二年,署廣西巡撫。奏言:“廣西土曠人稀,多棄地,其故有六:山谿險峻,瑤、僮雜處,田距村遠,穀熟慮盜割,一也;民樸愚,但取濱江及山水自然之利,不知陂渠塘堰可資蓄泄,二也;不得高卑宜植糧種,三也;不知耕耨,四也;所出祗米穀,納賦必用銀,且徭隨糧起,恐貽后累,五也;良懦墾熟,豪猾勢占,六也。宜選大員督率守令,度地居民,立茅舍,貸牛種,興陂渠塘堰,嚴冒占之禁,寬催科之期,使民知有利無害,皆奮興從事,邊徼可成樂土。”上命李紱為巡撫,令良輔協同料理。三年,良輔以天河三甿瑤、僮時出劫掠,檄柳慶副將孫士魁率兵捕治,并曉以利害,上甿莫旺東等、中甿賈貴翁、下甿覃明甲等皆出降。師還,復撫定宜山屬那隘、三岔諸寨。
四年,復署巡撫。遭嫡母喪,命在任守制。五年,實授巡撫。疏言:“廣西撫、提、鎮三標歲需兵糧七萬六千石有奇,各屬額徵糧數,有無多寡不同。撥運供支,有司既苦繁費,兵士又虞乏食。請酌水道遠近,糧額多少,勻給撥運;并多徵折色,以給舟楫不通之地。”下部議行。上命紱以侍郎奉使,與良輔赴貴州安籠,與總督鄂爾泰議分界,事畢,還廣西。坐前官提督時奉議土民羅文剛抗阻設汛,未早捕治,奪官。七年,卒。
良輔既以兵略顯,子弟多肄武。季弟良卿、長子勛尤知名。
良卿,字省月。康熙五十一年武進士,授侍衛。出為陜西西寧守備,再遷莊浪參將。師討謝爾蘇部土番,從涼州總兵楊盡信擊敵棋子山,功多,賜孔雀翎,賚白金千。累遷寧夏中衛副將、廣西碣石總兵,移肅州。乾隆五年,擢甘肅提督。卒,賜祭葬,謚勤毅。
勛,字建侯。年十九,中式武舉。康熙五十六年,祖成請效力,命在內廷行走。五十九年,師征西藏,勛隨良輔赴噶斯應援。雍正元年,授三等侍衛。出為貴州威寧游擊,未赴,改鎮遠。五年,從提督楊天縱擊仲苗,遷云南鎮雄參將。八年,烏蒙倮為亂,擾鎮雄、永善。總督鄂爾泰令分兵三道進攻,令提督張耀祖、總兵哈元生各出一路,而以勛將四百人出鎮雄奎鄉,進次莫都都,倮數千出拒,力戰一晝夜,殺二百馀,破寨四。翌日,倮復犯奎鄉,勛擊之。戰三日,殺二千馀,盡焚其寨。時元生已克烏蒙,倮屯魯甸,拒大關以守。耀祖軍次東川不進,鄂爾泰復檄勛自鎮雄夾攻,循途搜斬,破寨百馀。克發烏關,至黃水河,環攻敵壘,大破之,克大關、小關。鎮雄、永善相繼下。捷聞,上諭曰:“參將韓勛,領兵四百,破賊數千。以寡敵眾,鼓三軍之氣,喪賊人之膽,較諸路為獨先。”命優敘。超擢貴州安籠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