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六十四 列傳五十一
十七年,遷順天府府丞,再遷左通政。十八年,遷太常寺卿。康熙三年,遷通政使。六年,擢兵部侍郎。十年,調戶部。十二年,遷左都御史。
官戶部時,甘肅巡撫華善因擅發倉粟賑災,戶部循例題參,并議罰償,鴻儒無異議;及官都御史,又疏論華善不應參處,嗣后封疆大臣有利民之政,不宜拘以文法。給事成性疏劾,下部議,坐鴻儒先未異議,后又指摘沽名,降二級調用。尋卒於家。
劉楗,字玉罍,直隸大城人。順治二年進士。是歲選新進士十人授給事中,楗除戶科。疏論山東巡撫楊聲遠劾青州道韓昭宣受賄釋叛賊十四人,僅令住俸剿賊,罰不蔽辜,昭宣坐奪官。四年,轉兵科右給事中。疏論江南巡按宋調元薦舉泰州游擊潘延吉,寇至棄城走,調元濫舉失當,亦坐奪官。是歲大計,楗用拾遺例,揭山東聊城知縣張守廉贓款,下所司勘議,守廉以失察吏役得贓,罰俸;楗誣糾,坐奪官。十年,吏科都給事中魏象樞請行大計拾遺,因論楗枉,得旨,吏役詐贓,知縣僅罰俸,言官反坐奪官,明有冤抑,令吏部察奏,命以原官起用。授兵科左給事中。
十一年,疏言:“近畿被水地,水落地可耕。方春農事急,請敕巡撫檄州縣發存留銀,借災民籽種,俟秋成責償。仍飭巡行鄉村勘覈,不使吏胥得緣以為利。”
十二年,疏言:“鄭成功蹂躪漳、泉,窺伺省會。臣昔充福建考官,詢悉地勢。福清鎮東衛,明時駐兵防倭。倘復舊制,可以保障長樂,藩衛會城。宋、元設州海壇,明以倭患棄之。若設將鎮守,可與鎮東互為犄角。仙霞嶺為入福建門戶,與江西、浙江接壤,宜設官控制,招民以實其地,俾無隙可乘。成功數犯京口,泊舟平洋沙為巢穴。宜乘其未至,移兵駐鎮,使退無可據,必不敢深入內地。”疏入,敕鎮海將軍石廷柱等分別駐守。
十三年,授山西河東道副使。十五年,轉河南鹽驛道參議。十六年,授湖廣按察使,就遷右布政。十八年,總督張長庚、巡撫楊茂勛疏薦楗廉幹,協濟滇、黔兵餉至八百馀萬,清逋賦墾地,除鼓鑄積弊。楗以母憂歸。康熙二年,起江西布政使。
吳三桂亂作,措餉供兵,事辦而民不擾。十四年,授太常寺卿。十六年,遷大理寺卿。十七年,擢副都御史,疏言:“自吳三桂為亂,軍需旁午,大計暫停。今師所至,漸次蕩平。伏思兵后殘壞已極,正賴賢有司招徠安輯。若使不肖用事,何以澄吏治、奠民生、息盜賊?請令督撫速行舉劾,凡經薦舉者,改行易操,一體嚴察,不得偏徇。”下部如所請行。又疏言:“江西當亂后,民逃田墟,錢糧缺額不急予蠲免,逃者不歸,歸者復逃;荒者未墾,墾者仍荒。”上為特旨悉行蠲免。
旋以病乞休,諭慰留,遣太醫視疾。擢吏部侍郎。未幾,復擢刑部尚書。十八年,病劇,始得請還里。至家,卒,賜祭葬,謚端敏。
朱裴,字小晉,山西聞喜人。亦順治三年進士。知直隸易州,移河南禹州。裴治尚嚴,到官即捕殺盜渠。縣有諸生聘婦為盜掠,既復自歸。盜以奪婦訟生,婦以生貧且別娶,反為盜證。前政論生死,裴廉得實,為榜殺婦而出生於獄。擢刑部員外郎,遷廣東道御史,再遷禮科給事中。滿洲俗尚殉葬,裴疏請申禁,略言:“泥信幽明,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責問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從,或懷德而不忍不從,二者俱不可為訓。好生惡死,人之常情。捐軀輕生,非盛世所宜有。”疏入,報可。累遷工部侍郎。以疾乞休,歸。地震,傷於足,臥家九年,卒。
張廷樞,字景峰,陜西韓城人。父顧行,康熙六年進士,官江安督糧道。廷樞,二十一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三十八年,以侍讀主江南鄉試。四十一年,以內閣學士督江南學政。四十四年,圣祖南巡,賜御書、冠服。四十五年,遷吏部侍郎,充經筵講官。
湖廣容美土司田舜年揭其子昺如貪庸暴戾,昺如匿桑植土司向長庚所,不赴鞫。總督石文晟以聞,并劾舜年僣妄。命左都御史梅鋗、內閣學士二格會文晟按治。舜年詣武昌,文晟執之,病卒。鋗與文晟各具議疏陳,二格疏言佐證未集,未可即定議。詔廷樞偕大學士席哈納、侍郎蕭永藻覆勘,舜年各款俱虛,梅鋗以草率具奏,下部議奪官;文晟及湖北巡撫劉殿衡、偏沅巡撫趙申喬、提督俞益謨各降罰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