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秦本紀(jì)第五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取陽城、負(fù)黍,【正義】:今河南府縣也。負(fù)黍亭在陽城縣西南三十五里,本周邑,亦時屬韓也。斬首四萬。攻趙,取二十馀縣,首虜九萬。西周君【正義】:武公。背秦,與諸侯約從,將天下銳兵出伊闕攻秦,令秦毋得通陽城。於是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走來自歸,頓首受罪,盡獻(xiàn)其邑三十六城,口三萬。秦王受獻(xiàn),歸其君於周。五十二年,周民東亡,其器九鼎入秦。【正義】:器謂寶器。禹貢金九牧,鑄鼎於荊山下,各象九州之物,故言九鼎。歷殷至周赧王十九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飛入泗水,馀八入於秦中。周初亡。
五十三年,天下來賓。魏後,秦使摎伐魏,取吳城。【集解】:徐廣曰:“在大陽。”【正義】:括地志云:“虞城故城在陜州河北縣東北五十里虞山之上,亦名吳山,周武王封弟虞仲於周之北故夏墟吳城,即此城也。”韓王入朝,魏委國聽令。五十四年,王郊見上帝於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索隱】:名柱,五十三而立,立一年卒,葬壽陵。子莊襄王。尊唐八子為唐太后,【集解】:徐廣曰:“八子者,妾媵之號,姓唐。”【正義】:孝文王之母也。先死,故尊之。晉灼云:“除皇后,自昭儀以下,秩至百石,凡十四等。”漢書外戚傳云:“八子視千石,比中更。”而合其葬於先王。【正義】:以其母唐太后與昭王合葬。韓王衰绖入吊祠,諸侯皆使其將相來吊祠,視喪事。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襃厚親戚,弛苑囿。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莊襄王立。【索隱】:名子楚。三十二而立,立三年卒,葬陽陵。紀(jì)作“四年”。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東周君與諸侯謀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之,盡入其國。秦不絕其祀,以陽人地【集解】:地理志河南梁縣有陽人聚。賜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驁伐韓,韓獻(xiàn)成皋、鞏。【正義】:括地志云:“洛州氾水縣古虢國,亦鄭之制邑,又名虎牢,漢之成皋。”鞏,恭勇反,今洛州鞏縣。爾時秦滅東周,韓亦得其地,又獻(xiàn)於秦。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集解】:韋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骃案:地理志漢高祖更名河南郡。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三年,蒙驁攻魏高都、汲,【集解】:徐廣曰:“一作‘波’。波縣亦在河內(nèi)。”【正義】:汲音急。括地志云:“高都故城今澤州是。汲故城在衛(wèi)州所理汲縣西南二十五里。孟康云漢波縣,今郗城是也。”括地志云:“故郗城在懷州河內(nèi)縣西三十二里。左傳云蘇忿生十二邑,郗其一也。”拔之。攻趙榆次、新城、狼孟,【正義】:括地志云:“榆次,并州縣,即古榆次地也。新城一名小平城,在朔州善陽縣西南四十七里。狼孟故城在并州陽曲縣東北二十六里。”取三十七城。【正義】:案:取三十七城,并代、朔三州之地矣。四月日食。王龁攻上黨。【正義】:上黨又反秦,故攻之。初置太原郡。【正義】:上黨以北皆太原地,即上三十七城也。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正義】:信陵君也。率燕、趙、韓、楚、魏之兵擊秦也。秦卻於河外。【正義】:蒙驁被五國兵敗,遂解而卻至於河外。河外,陜、華二州也。蒙驁敗,解而去。五月丙午,莊襄王卒,子政立,是為秦始皇帝。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為三十六郡,號為始皇帝。【索隱】:十三而立,立三十七年崩,葬酈山。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為二世皇帝。【索隱】:十二年立。紀(jì)云二十一。立三年,葬宜春。秦自襄公至二世,凡六百一十七歲。此實本紀(jì)而注別舉之,以非本文耳。三年,諸侯并起叛秦,趙高殺二世,立子嬰。子嬰立月馀,諸侯誅之,遂滅秦。其語在始皇本紀(jì)中。
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集解】:徐廣曰:“世本作‘鍾離’。”應(yīng)劭曰:“氏姓注云有姓終黎者是。”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索隱述贊】柏翳佐舜,皁斿是旌。蜚廉事紂,石槨斯?fàn)I。造父善馭,封之趙城。非子息馬,厥號秦嬴。禮樂射御,西垂有聲。襄公救周,始命列國。金祠白帝,龍祚水德。祥應(yīng)陳寶,妖除豐特。里奚致霸,衛(wèi)鞅任刻。厥後吞并,卒成兇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