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彌羌部落。乾道九年,吐蕃青羌以知黎州宇文紹直不仇其馬價,憤怨為亂。詔帥憲撫安之,紹直罷免。青羌首領奴兒結等市馬黎州,大肆虜掠,權州事王昉多給金帛,亟遣還。宣撫使虞允文言昉貪功,恐他部效尤,漸啟邊釁。詔降昉兩官。十月,黎州吐蕃復寇邊,攻虎掌砦。詔四川宣撫司檄成都府調兵二千人戍黎州以御之。
淳熙二年,奴兒結還所虜生口三十九人。黎州與之盟,復聽其互市,給賞歸之。制置使范成大言:"所虜未盡歸我,豈可復與通好?"詔謫宇文紹直,編管千里外。成大增黎州五砦,籍強壯五千人為戰兵;吐蕃入寇之徑凡十有八,皆筑堡戍之。奴兒結率眾二千扣安靜砦。成大調飛山卒千人赴之,度其三日必遁,戒勿追。已而果然。
青羌奴兒結為邊害者十余年,其后制置使留正以計禽殺之,盡殲其黨。淳熙十二年,趙汝愚代為制置使,或謂殺降不祥,必啟邊患,汝愚不為動,但分守險要,嚴備以待之。明年,奴兒結弟三開果入寇,邊備完固,三開不能攻,走歸。汝愚縣重賞以間群蠻,三開不能孤立,遂以憂死。時虛恨蠻族最強,破小路蠻,并其地,與黎州接壤,請通互市。汝愚以黎州三面被邊,若更通虛恨蠻,恐重貽他日之憂,不若拒之為便。帝以其知大體,從之。尋汝愚以定青羌功加龍圖閣直學士。
嘉定元年十二月,彌羌蓄卜由惡水渡河,寇黎州,破碉子砦。初,蓄卜弟悶巴至三沖為人所殺,又徙白水村渡于安靜砦,羌人患之。蓄卜遂與青羌詣邛部川,欲假道女兒城以入寇。守臣楊子謨諜知之,數以貲遺其都王母,俾毋假道,時時饋米以濟其饑,蠻人德之。會趙公庀代為郡,靳不與,蓄卜遂得假道渡河,攻茆坪砦,掠三松、蠶砂、橫山、三增、白羊諸村。郡遣西兵將黨壽御之,失利,復遣統領王光世往。羌人由茆坪以革船渡河,光世憚之,留屯三沖不敢進。羌人焚掠既盡,渡河而歸。二年二月,復寇黎州良溪砦,官軍敗績。八年二月,蓄卜降。蓄卜連年入寇,皆青羌曳失索助之,守臣袁柟遣安靜砦總轄杜軫招降之。
他如浮浪蠻、白蠻、烏蒙蠻、阿宗蠻,則其地各有所服屬云。
敘州三路蠻:西北曰董蠻,正西曰石門部,東南曰南廣蠻。
董蠻在馬湖江右,僰侯國也。唐羈縻馴、騁、浪、商四州之地。其酋董氏,宋初有董舂惜者貢馬,自稱"馬湖路三十七部落都王子"。其地北近犍為之沭川賴因砦。砦厄蠻險,蠻數寇抄。熙寧、紹圣中,朝廷皆為徙賴因監押駐榮丁砦,而以縣吏控截。政和五年,始改差監押充知砦事,蠻寇掠如故。
南廣蠻在敘州慶符縣以西,為州十有四。大觀三年,有夷酋羅永順、楊光榮、李世恭等各以地內屬,詔建滋、純、祥三州,后皆廢。
石門蕃部與臨洮土羌接,唐曲、播等十二州之地。俗椎髻、披氈、佩刀,居必欄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戰斗,自馬湖、南廣諸族皆畏之。蓋古浪稽、魯望諸部也。
威州保霸蠻者,唐保、霸二州也。天寶中所置,后陷沒。酋董氏,世有其地,與威州相錯,因羈縻焉。
保州有董仲元、霸州有董永錫者,嘉祐及熙寧中皆嘗請命于朝。政和三年,知成都龐恭孫始建言開拓,置官吏。于是以董舜咨保州地為祺州,董彥博霸州地為亨州,授舜咨刺史,彥博團練使。舜咨尋遷觀察使;彥博留后,遂為節度使。詔成都給居第、田十二頃。二州經費歲用錢一萬二千一百緡,米麥一萬四千七百石,絹二千八百五十匹,䌷布、綾綿、茶、鹽、銀等不預焉。后皆為砦。
茂州諸部落,蓋、涂、靜、當、直、時、飛、宕、恭等九州蠻也。蠻自推一人為州將,治其眾,而常詣茂州受約束。茂州居群蠻之中,地不過數十里,宋初無城隍,惟植鹿角自固。蠻乘夜屢入寇,民甚苦之。熙寧八年,相率詣州請筑城,知州事范百常實主是役。蠻以為侵其地,率眾奄至,百常擊走之,乃合靜、時等蠻來寇。百常拒守凡七十日。詔遣王中正將陜西兵來援,入恭州、宕州,誅殺頗眾,蠻乃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