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九十六 列傳第二百五十五
政和五年,有直州將郅永壽、湯延俊、董承有等各以地內屬,詔以永壽地建壽寧軍,延俊、承有地置延寧軍。時威州亦建亨、祺二州,然亨至威才九十里,壽寧距茂才五里,在大早江之外,非扼控之所,未幾皆廢。
七年,涂、靜、時、飛等州蠻復反茂州,殺掠千余人。知成都周燾遣兵馬鈐轄張永鐸等擊之,畏懦不敢進,皆坐黜。以孫羲叟節制綿、茂軍,于是中軍將種友直等破其都祿板舍原諸族,蠻敗散。其酋旺烈等詣茂州請降,乃班師。授旺烈官,月給茶彩。自后蠻亦驕。
宣和五年,宕、恭、直諸部落入寇。六年,涂、靜蠻復犯茂州云。
渝州蠻者,古板楯七姓蠻,唐南平獠也。其地西南接烏蠻、昆明、哥蠻、大小播州,部族數十居之。
治平中,熟夷李光吉、梁秀等三族據其地,各有眾數千家。間以威勢脅誘漢戶,有不從者屠之,沒入土田。往往投充客戶,謂之納身,稅賦皆里胥代償。藏匿亡命,數以其徒偽為生獠動邊民,官軍追捕,輒遁去,習以為常,密賂黠民覘守令動靜,稍筑城堡,繕器甲。遠近患之。
熙寧三年,轉運使孫固、判官張詵使兵馬使馮儀、弁簡、杜安行圖之,以禍福開諭,因進兵,復賓化砦,平蕩三族。以其地賦民,凡得租三萬五千石,絲綿一萬六千兩。以賓化砦為隆化縣,隸涪州;建榮懿、扶歡兩砦。
其外銅佛壩者,隸渝州南川縣,地皆膏腴。自光吉等平,他部族據有之。朝廷因補其土人王才進充巡檢,委之控扼。才進死,部族無所統,數出盜邊。朝廷命熊本討平之,建為南平軍,以渝州南川、涪州隆化隸焉。
元豐四年,有楊光震者,助官軍破乞弟,殺其黨阿訛。大觀二年,木攀首領趙泰、播州夷族楊光榮各以地內屬,詔建溱、播二州,后皆廢。
黔州、涪州徼外有西南夷部,漢牂牁郡,唐南寧州、牂牁、昆明、東謝、南謝、西趙、充州諸蠻也。其地東北直黔、涪,西北接嘉、敘,東連荊楚,南出宜、桂。俗椎髻、左衽,或編發;隨畜牧遷徙亡常,喜險阻,善戰斗。部族共一姓,雖各有君長,而風俗略同。宋初以來,有龍蕃、方蕃、張蕃、石蕃、羅蕃者,號"五姓蕃",皆常奉職貢,受爵命。
治平四年十二月,知靜蠻軍、蕃落使、守天圣大王龍異閣等入見,詔以異閣為武寧將軍,其屬二百四十一人各授將軍及郎將。
熙寧元年,有方異,三年,有張漢興各以方物來獻,授異靜蠻軍,漢興捍蠻軍,并節度使。六年,龍蕃、羅蕃、方蕃、石蕃八百九十人入覲,貢丹砂、氈、馬,賜袍帶、錢帛有差。其后,比歲繼來。龍蕃眾至四百人,往返萬里,神宗憫其勤,詔五姓蕃五歲聽一貢,人有定數,無輒增加,及別立首領,以息公私之擾。命宋敏求編次《諸國貢奉錄》,客省、四方館撰儀,皆著為式。
元豐五年,張蕃乞添貢奉人至三百,詔故事以七十人為額,不許。七年,西南程蕃乞貢方物,愿依五姓蕃例注籍。從之。
元祐二年,西南石蕃石以定等赍表,自稱"西平州武圣軍"。禮部言元豐著令以五年一貢為限,今年限未及。詔特令入貢。五年,八年,紹圣四年,龍蕃皆貢方物。龍氏于諸姓為最大,其貢奉尤頻數,使者便衣布袍,至假伶人之衣入見,蓋實貧陋,所冀者恩賞而已。故事,蠻夷入貢,雖交阯、于闐之屬皆御前殿見之,獨此諸蕃見于后殿,蓋卑之也。
元符二年,又有牟韋蕃入貢,詔以進奉人韋公憂、公市、公利等為郎將。
諸蕃部族數十,獨五姓最著,程氏、韋氏皆比附五姓,故號"西南七蕃"云。
施州蠻者,夔路徼外熟夷,南接牂牁諸蠻,又與順、富、高、溪四州蠻相錯,蓋唐彭水蠻也。
咸平中,施蠻嘗入寇,詔以鹽與之,且許其以粟轉易,蠻大悅,自是不為邊患。后因饑,又以金銀倍實直質于官易粟,官不能禁。熙寧六年,詔施州蠻以金銀質米者,估實直;如七年不贖,則變易之。著為令。
熊本經制淯井事,蠻酋田現等內附,夔路轉運判官董鉞、副使孫珪、知施州寇平,皆以招納功被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