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四 列傳第二百二十三
評字持正,由東頭供奉官八遷皇城使。以父告老,授西上閣門使,為樞密都承旨。出使陜西、河東,還,言鄜延之人皆謂城啰兀非便,乞速毀撤,解一路之患。師出安南,調兵及河東,又言王師南征,而取卒于西北,使蠻聞之,得以窺我。所論事頗多,或見施行。然天資刻薄,招權不忌,多布耳目,采聽外事自效以為忠。僥幸進用,中外仄目。
以榮州刺史出知潁州,還,干當三班院。副韓縝報聘契丹,且分畫河東地界,凡二年乃決。賜袍帶、金帛以賞勞。進成州團練使、知蔡州。卒,年五十二。贈冀州觀察使,賜白金千兩。
評少涉書傳,嘗以公主遺奏召試學士院,改殿中丞,意不滿,辭之。后二年再召試,復止遷一官,愈不悅,至上書辨論。及卒,人無憐者。
曹佾字公伯,韓王彬之孫,慈圣光獻皇后弟也。性和易,美儀度,通音律,善奕射,喜為詩。自右班殿直累進殿前都虞候、安化軍留后。言者謂年未四十毋典軍,出知澶、青、許三州,徙河陽。以建武軍節度使為宣徽北院使,知鄆州,改保靜、保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加兼侍中,封濟陽郡王。
神宗每咨訪以政,然退朝終日,語不及公事。帝謂大臣曰:"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拱寡過,善自保,真純臣也!"進對未嘗名。元豐中以疾告,既愈,入謝,帝曰:"舅久不覿太皇太后,宜少憩內東門,朕當自啟。"已而召入,歷上下儒釋道五閣、大椿蟠桃亭,再升殿乃退。以護國軍節度使、司徒兼中書令為中太一宮使,給朱衣雙引騎吏前馬。
慈圣喪終,請郡,帝曰:"時見舅如面慶壽宮,奈何欲遠朕,得無禮遇有不至乎?"佾皇恐。即城南為園池,給八作兵庀役,疏惠民河水灌之,且將為筑三百楹第,固辭乃止。高麗獻玉帶,為秋蘆白鷺紋極精巧,詔后苑工以黃金仿其制為帶,賜佾。生日,賚予如宰相、親王,用教坊樂工服色衣侑酒,以示尊寵。
哲宗即位,加少保。坤成節獻壽,特綴宰相班,優詔減拜。卒,年七十二,贈太師,追封沂王。從弟偕,子評、誘。
偕字光道,少讀書知義,以節俠自喜。為許州都監,幕客史沆傾險,劫持為不法,上下畏之。偕從容置酒,對客數沆十罪,將擊殺之,沆起拜謝,偕罵曰:"復不改,必殺汝。"沆為斂跡。累遷東上閣門使、帶御器械、知雄州。議者欲廢塘濼為田,偕曰:"何承矩、李允則營此累年,所以限契丹,廢之不可。"進華州防御使、知相州,徙河陽總管,卒。嘗從梅堯臣學詩,堯臣稱之,為序其詩。
評字公正,以父任累官至引進使,知審官西院,積遷溫州防御使。元祐中,提舉萬壽觀,丐外,樞密院白為真定路鈐轄,哲宗曰:"先帝待慈圣家極厚,其以為總管。"徽宗即位,遷相州觀察使,歷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殿前都虞候、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寧遠軍留后、平海軍節度使、佑神觀使。使契丹者四,館伴者十二。在閣門十二年,預修儀制,多所增損。
性喜文史,書有楷法。慈圣命書屏以奉,神宗即賜玉帶旌其能。尤善射,左右手如一,夜或滅燭能中。伴契丹使者射,嘗雙破的,客驚竦。在戚里號為湛厚。卒,年六十六,贈開府儀同三司。
誘字公善,以蔭至左藏庫副使。熙寧中,父佾以疾告入謝,神宗面授誘閣門通事舍人。元祐中,以東上閣門使為真定府、定州路兵馬鈐轄,遷文州刺史。
使契丹,至其宮門,館客者下馬邀誘同入,誘曰:"北朝使至,及朝堂門,兩朝積好久,無妄生事。"卒乘馬入。使還,為樞密副都承旨。徽宗時,進都承旨。歷慶州團練、恩州防御、晉州觀察使,保慶軍留后。大觀中,進安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與兄評同日拜,立雙節堂于家,戚里榮之。
性謹密,習熟典故。卒,年六十五,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高遵裕,字公綽,忠武軍節度使瓊之孫也。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鎮戎軍駐泊都監。夏人寇大順城,諒祚中矢遁。會英宗晏駕,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宮,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責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宮,語及大順城事,盥曰:"剽掠輩耳。"遵裕曰:"若主寇邊,扶傷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為辱,亟遣人代對,終食不敢發口,輒忿怒曰:"王人蔑視下國,弊邑雖小,控弦十數萬,亦能躬執橐鞬,與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縱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誅夷。"時諒祚覘于屏間,搖手使止。神宗聞而嘉之,擢知保安軍。